起床以后這5件事不要做,8個建議讓您獲得輕松一整天!
一日之計在于晨,朋友們早晨起床后都會做些什么事呢?又或者忙到忘記做什么事呢?如果在早上起床后做了以下5件事,那么很有可能已經為自己的健康埋下病根。
錯過早晨的太陽
錯過早晨的陽光會干擾你的身體質量指數。每天早晨曬太陽的人與12點后接觸陽光照射的人相比,身體質量指數更低,更不易長胖。
想要擁有苗條身材,最好在早上曬20-30分鐘的太陽,這能幫助設置你體內的生物鐘,調節你的能量水平、食欲以及新城代謝。
記得在起床后打開窗簾,讓陽光照射進來。如果有時間的話,不妨在室外或者陽臺上吃早餐。
錯過清晨第一杯水
早上不喝水,一整天身體都將處于缺水狀態。
在早上喝足夠的水,不但會讓你感覺更快樂、更敏銳、精力更加充沛,而且在運動的時候也會更有力氣,速度更快,耐力更好。
早上喝一杯水有助于腸胃蠕動,改善便秘,可以在頭天晚上先把水擺在床頭,起床后立刻喝下去,效果會更好。
常溫冷水比溫開水更能刺激腸蠕動,但不要低于常溫,太冷的水反而會抑制腸蠕動。
至于是否需要喝溫鹽水,醫生說沒有證據顯示加鹽有助排便。再者睡眠中身體已經消耗許多水分,所以喝鹽水反而會令人更加口干,尤其早晨血壓通常較高,血壓高的人最好還是喝溫開水。
空腹運動有利弊
晨跑時,因為是空腹,人體血液中血糖、胰島素水平低,主要以燃燒脂肪作為能量,有助于減肥。餐后一兩個小時后再運動,也能有效燃燒脂肪,還幫助消化。
需要提醒的是,早晨時人的血壓偏高、血液凝聚力高,血栓形成的危險性相應增加,是心臟病發作的高峰期。相反,黃昏時人的心跳、血壓相對平衡,人體應激能力也是一天中的最高峰,此時鍛煉安全系數高些。
錯過早餐蛋白質的攝入
在早餐時吃燕麥粥或一根香蕉,雖然也能填肚子,但是等到中餐或晚餐時才補充蛋白質,不利于肌肉生長。那些三餐都攝取30克蛋白質的人,其肌肉蛋白質的合成率,比吃同樣份量蛋白質卻只在晚餐時主要攝取的人高出25%。
我們的身體在修復肌肉時,一次只能用一定份量的蛋白質。
所以如果你將所需的蛋白質均勻分到三餐中,每餐至少30克,那么身體運用它的能力就會最大限度得到發揮。
建議在早餐時,用優質蛋白取代一部分糖類,尤其是易于消化吸收的糖類。
晨起的“路怒癥”影響一整天幸福感
無休止的塞車、生活和工作壓力的加大,讓路怒的人越來越多。如果在上班路上為堵車大發脾氣,不但會使當天早上心情不好,也易使整體生活品質下降。也就是說,我們對每天交通狀況的感覺,不論好壞,都會影響到整體幸福感。
每天的往返時間對你的生活具有重要的影響,因為它是你為即將到來的一天所做的沖刺準備,也是家庭和工作生活之間的緩沖區域。因此,記得在上下班路上保持愉快的心情。
清晨的8個小建議
現在不少人害怕自己起不來,習慣將鬧鐘設成勁爆的音樂,從這種吵鬧的鬧鈴中突然驚醒的感覺,帶來的往往是煩躁的心情。
好的音樂能放松情緒,比如流水聲、鳥兒輕柔的叫聲等,都能讓人身臨其境,使緊張情緒得以緩解。所以不妨先將鬧鐘設置為大自然的聲音,讓自己從放松的狀態中醒來。
02醒后搓搓臉早晨醒來之后不要著急立刻起身,我們可以現在床上活動活動,動動四肢和頭等部位,再搓搓臉蛋。經常搓搓臉能夠改善我們面部血液的循環,這樣你就會清醒很多啦。
03喝一杯“起床水”早上第一杯溫開水,能補充水分、預防便秘、調節腸胃、使大腦清醒,對維護人體健康作用顯著。晨起第一杯溫開水要空腹、小口喝。
04在鏡前擺個自信的姿勢每天早上專門挑出10分鐘時間來打扮自己,嘗試不同的顏色和搭配,然后在鏡子前擺個自信的姿勢,迎接新的一天。美國心理學家布里斯托表示,照鏡子讓人充滿信心,擁有好心情。
05早餐要吃熱的一份營養早餐應該包括四類食物:谷類(饅頭、面包、玉米等);肉蛋類(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奶類(補鈣);蔬菜水果類。
若每天能將上述食物作為早餐,才能保證營養均衡。另外,每天早上還應該留有15—20分鐘坐在餐桌前吃飯的時間,不要邊走邊吃,或買點餅干等零食當早點,這樣容易營養不良。
06聽會音樂或看會電視在吃早飯或喝水的間隙,不妨拿起當天的報紙,瀏覽一下新聞,或看看電視,它能讓你得到最新消息,收獲喜歡閱讀的內容,從中獲得好心情。如果需要長時間乘坐地鐵等公共交通工具,也可以帶上一份報紙,在保持平衡的狀態下讀一讀,為當天的工作增加一些談資。
07早起做點家務活早起做家務?聽起來好像有些奇怪。研究表明,那些早上7點起床健身、做家務或工作的人,通常會比晚起的人工作更突出,而且得抑郁、心理壓力變大和肥胖的幾率也更低。
對那些來不及抽出大段時間做晨練的人來說,做點家務不僅能讓家里更整潔,還能起到鍛煉身體的作用。去陽臺上澆澆花、掃掃地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08上班路上欣賞花草低頭趕路,往往會錯過身邊最美的風景,而那些早起就直奔辦公室的人,即使將電腦屏幕設置為風景畫,也難以達到舒緩心情的目的。
無論多么詩情畫意的風景,制成照片或藝術品后,都不能幫助人們舒緩心情。人類正在逐漸失去與大自然的聯系,所以,出門后,一定不要忽視周圍的一草一木,那些大自然的“使者”會給你帶來整日的好心情。
來源 人衛健康
科室簡介
河北北方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內分泌科創立于1989年,在賈淑琴主任帶領下成立,與消化科共用門診和病房(內二科),2003年獨立內分泌科門診,艱難發展。2006年獨立內分泌科病房,與消化科共用護理單元(十病區);醫院任命任衛東擔任內分泌科主任,內分泌科確立了以建成醫德高尚、醫術精湛、團結協作的學習型團隊為目標,開展了胰島素泵治療、糖化血紅蛋白檢測、糖尿病神經血管病變篩查,動態血糖監測等以糖尿病診治為主的醫療技術,不斷發展。
2011年內分泌科獨立成立24病區,在任衛東主任帶領下快速發展,先后開展了甲亢碘131治療、骨質疏松癥、矮小、內分泌高血壓、垂體疾病、性發育異常、多囊卵巢綜合征、更年期綜合征等內分泌專業疾病診療,成為一個兼有醫療、科研、教學為一體的,以治療內分泌疾病為特色的專業科室。
內分泌科現有醫生14人,其中主任醫師1人,副主任醫師6人,主治醫師5人,住院醫師2人。碩士生導師1人,博士生(在讀博士)2人,醫生均為研究生學歷。有護士17人,其中副主任護師1人,主管護師3人,有2名護士持有糖尿病教育專科護士證。
內分泌科年門診量4.3萬人次,目前門診開設了生長發育(矮小)門診、內分泌高血壓門診、糖尿病宣教(免費)門診、肥胖專病門診、甲狀腺專病門診,內分泌專家門診和普通門診。
內分泌科病房床位65張,年住院2049人次。科室是國家衛計委授予的住院醫師規范化(內分泌專業)培訓基地,是中華醫學會授予的糖尿病健康教育管理認證單位,糖尿病院內血糖管理培訓實踐基地,共青團河北省青年文明號。曾多次獲得過院級的“先進科室”、“先進護理集體”等稱號。
內分泌科于2014年7月9日創立了一附院內分泌科公眾號,持續宣傳健康知識,目前關注人數64079人,每天閱讀量在10000人次以上。
河北北方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內分泌科團隊竭誠為您提供優質的醫療護理服務!如果您覺得本文內容對他人有所幫助
可以轉發到朋友圈或轉給有需要的人
長按二維碼,即可關注本
微信公眾號
內分泌科醫辦室:0313-8041519
無恒難以做醫生,做任何學問都要勤奮和持久,學醫尤需如此。醫生這個職業的特殊之處在于,一舉手一投足都接觸病人,醫術好些精些,隨時可以活人,醫術差些粗些,隨時可以害人。一個醫生,如果不刻苦學習,醫術上甘于粗疏,就是對病人的生命不負責任。當然,就是勤奮學習,也不等于就能萬全地解決疾病。但無怠于學,至少可以無愧于心。
聲明:凡注明來源的均屬轉載,轉載只限于分享專業知識和醫學信息之用,不用于任何商業用途。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所選內容的文章作者認為其作品不宜供大家瀏覽或者不應無償使用,如果侵犯了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郵箱:rwdlln@126.com,我們會及時改正或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