潤肺防燥 收斂內養——二十四節氣之秋分養生

來源:咸寧日報

蔣敏

咸寧麻塘中醫醫院 主治醫師

一、秋分節氣的由來

秋分,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時間一般為每年公歷的9月22-24日,此時太陽到達黃經180°。我國古籍《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篇》中說:“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秋分之“分”為“半”之意。

“秋分”的意思有二:一是按我國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為四季開始劃分四季,秋分日居于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二是此時一天24小時晝夜均分,各12小時。此日同“春分”日一樣,“秋分”日,陽光幾乎直射赤道,此日后,陽光直射位置南移,北半球晝短夜長。

二、秋分節氣的氣候特點

我國古代將秋分分為三候:“一候雷始收聲;二候蟄蟲坯戶;三候水始涸”。

古人認為雷是因為陽氣盛而發聲,秋分后陰氣開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第二候中的“坯”字是細土的意思,意思是說由于天氣變冷,蟄居的小蟲開始藏入穴中,并且用細土將洞口封起來以防寒氣侵入。“水始涸”是說此時降雨量開始減少,由于天氣干燥,水汽蒸發快,所以湖泊與河流中的水量變少,一些沼澤及水洼處便出現干涸。從秋分開始,白天逐漸變短,黑夜變長(直至冬至日達到黑夜最長,白天最短);晝夜溫差逐漸加大,幅度將高于10℃以上;氣溫逐日下降,一天比一天冷,逐漸步入深秋季節。

三、秋分節氣的民俗

1、祭月

秋分曾是傳統的“祭月節”。現在的中秋節則是由傳統的“祭月節”而來。據考證,最初“祭月節”是定在“秋分”這一天,這天是賞月的最佳時期。不過由于這一天在農歷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圓月。而祭月無月則是大煞風景的,所以,后來就將“祭月節”由“秋分”調至中秋。

2、豎蛋

在每年的秋分那一天,世界各地都會有數以千萬計的人在做“豎蛋”游戲,選擇一個光滑勻稱、剛生下四五天的新鮮雞蛋,輕手輕腳地在把它豎起來。秋分成了豎蛋游戲的最佳時光,故有“秋分到,蛋兒俏”的說法。豎立起來的蛋兒好不風光。

3、吃秋菜

在嶺南地區,有個不成節的習俗,叫做“秋分吃秋菜”。“秋菜”是一種野莧菜,鄉人稱之為“秋碧蒿”。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秋菜。采回的秋菜一般家里與魚片“滾湯”,名曰“秋湯”。有順口溜道:“秋湯灌臟,洗滌肝腸。闔家老少,平安健康。”一年自秋,人們祈求的還是家宅安寧,身壯力健。

4、送秋牛

古時秋分,會出現挨家送“秋牛圖”的。其圖是把二開紅紙或黃紙印上全年農歷節氣,還要印上農夫耕田圖樣,名曰“秋牛圖”。送圖者都是些民間善言唱者,主要說些秋耕和吉祥不違農時的話,每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見啥說啥,說得主人樂而給錢為止。言詞雖隨口而出,卻句句有韻動聽。俗稱“說秋”,說秋人便叫“秋官”。古人很重視秋分節氣,也因此形成了很多習俗流傳下來。

5、粘雀子嘴

秋分這一天農民都按習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湯圓,而且還要把不用包心的湯圓十多個或二三十個煮好,用細竹叉扦著置于室外田邊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來破壞莊稼。希望用湯圓將麻雀的嘴粘住當然只是農民朋友的美好想象和愿望,不過這其中也說明了一個道理,那就是湯圓的黏性比較大,不易消化,不宜多食。

四、秋分節氣如何養生?

起居養生。秋分時晝夜溫差加大,應根據天氣變化和每個人的體質情況,及時增減衣物,預防風寒。尤其是老年人,因代謝功能下降,血液循環減慢,既怕冷,又怕熱,對天氣變化非常敏感,更應適時加減衣服。對于患有慢性風濕病的人來說,秋分時要特別注意關節的保暖,除了應適時增添衣服外,夜晚睡覺時要注意蓋好被子。

飲食養生。秋分時節,氣候干燥,燥邪易傷肺,飲食上要特別注意預防秋燥。

秋分的“燥”不同于白露的“燥”。秋分的“燥”是涼燥,白露的“燥”是“溫燥”,飲食上要注意多吃一些清潤、溫潤為主的食物,比如:芝麻、核桃、糯米等。秋天上市的果蔬品種花色多樣,像藕、荸薺、甘蔗、秋梨、柑橘、山楂、蘋果、葡萄、百合、銀耳、柿子等,都是調養佳品。

秋分時節,還可適當多吃一些辛味、酸味、甘潤或具有降肺氣功效的果蔬,特別是白蘿卜、胡蘿卜。值得提醒的是,秋分后寒涼氣氛日漸濃郁,如果本身脾胃不好、經常腹瀉,水果吃多了也可能誘發或加重疾病。預防秋燥方面,對運動者來說,每次鍛煉后應多吃一些滋陰、潤肺、補液、生津的食物,比如:生梨、芝麻、銀耳等。若出汗較多,還可適量補充一些鹽水,補充時以“少量、多次緩飲”為準則。秋分藥膳還要善用百合,像百合蓮子羹、銀耳百合羹等,都是不錯的選擇。除飲食外,還要記得給皮膚做些保養,以防皮膚干裂。

運動養生。秋天是鍛煉的大好時機,但此時因人體陰精陽氣正處在收斂內養階段,因此運動也要順應這一原則,即運動量不宜過大,以防出汗過多,陽氣耗損,運動宜選擇輕松平緩、活動量不大的項目。

還可適當進行一些耐寒鍛煉和有氧運動,比如:登山、步行、打太極拳、騎自行車、跳舞等。但在每次運動前一定要注意做好充分準備活動;預防運動損傷和過度。鍛煉時,不宜一下子脫得太多,應等到身體發熱后,才可脫下。鍛煉后,還切忌穿著汗濕的衣服在冷風中逗留,以防身體著涼。

情志養生。秋分時自然界一派蕭條景象,人易觸景生情而出現悲憂的情緒,應力爭使自己達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保持樂觀情緒,收神斂氣,使內心安寧,可減少秋季肅殺之氣對身心的影響。

責編:張歡

本文來自【咸寧日報】,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轉載注明出處:http://www.jinanhaoyisheng.com/sijiyangsheng/view-1847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