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秋分|秋分到,氣候燥。養生記住4要點

秋風

作者:佚名

寒暑平和晝夜均,陰陽相半在秋分。

金風送爽時時覺,丹桂飄香處處聞。

雁向南天排漢字,楓由夕照染衣裙。

良辰可惜無卿共,慎把情思托付云。

秋分分三候:一候雷始收聲,二候蟄蟲坯戶,三候水始涸。

秋風瑟瑟秋雨綿,仲秋天氣漸轉寒。

寒、涼、燥是秋分時節的氣候特點,容易出現感冒、胃腸炎、過敏、口舌干燥等不適。


1.添衣保暖,需防秋涼

詩云:“天涼好個秋。”秋分以后,天氣漸涼,寒燥之邪易侵襲人體,故需注意保暖,及時添衣加被。


2.飲食溫潤,宜食辛酸

秋分的“燥”是涼燥,“燥令傷肺”,可適當多吃一些清潤、溫潤為主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等,還可適當多吃些白蘿卜等有降肺氣功效的果蔬。

☆雪梨銀耳紅棗蓮子湯

材料:雪梨1個、銀耳30克、蓮子20克、紅棗5枚。

功效:潤肺止咳,健脾滋陰。

☆桂花栗子羹

材料:栗子300克,淀粉50克,紅棗6個,白糖100克,桂花少許。

功效:益肺健脾,溫中補虛。


3.適量運動,輕松平緩

“秋風秋雨愁煞人!”天氣逐漸轉涼,萬物漸凋零,人的情緒也隨之變得傷感惆悵。故應適當增加戶外運動以抒胸懷,如登高遠望、打太極拳等。


4.艾灸穴位,有助補陽

秋風后陽衰陰長,可艾灸神闕、關元,有補腎壯陽、溫通經絡、理氣和血、壯一身之元氣等功效。

今日秋分,晝夜均等,陽衰陰長,早晚偏涼,秋高氣爽,登高遠眺,豐收景象,早睡早起,春捂秋凍,切莫貪涼,少食瓜果,蘿卜潤肺,艾灸養生,安然過秋。

文/浙江省湖州市中醫院治未病科主任 吳昌安

轉載注明出處:http://www.jinanhaoyisheng.com/sijiyangsheng/view-184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