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是24節(jié)氣中的秋分。秋分,顧名思義,當秋之半,且有晝夜平分之意。秋分過后,太陽直射點由赤道向南半球移動,我國大部分地區(qū)所處的北半球開始晝短夜長,氣溫逐漸下降,“一場秋雨一場寒”,進入涼爽的時節(jié)。
時至秋分,養(yǎng)生也應本著陰陽平衡的原則,使機體保持“陰平陽秘”。秋季是人體陽消陰長的過渡時期,秋分過后,自然界的陽氣趨向于收斂、閉藏,正所謂“秋收冬藏”。所以,在起居、飲食、運動及情志上都應順應時令的自然變化,以“養(yǎng)收”為原則,才能達到養(yǎng)生保健的目的。
起居:早睡早起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篇》有云:“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我國古代養(yǎng)生智慧也有云“秋收冬藏”,秋季天黑漸早,早睡既能補償苦夏的少眠,也有利于收藏精氣。秋季易犯“秋乏”,保持充足睡眠能預防疲倦、乏力。
飲食:滋陰潤燥
秋天雨水較少,天氣干爽,人體容易出現(xiàn)“秋燥”,燥邪入體,則易出現(xiàn)皮膚和口唇干裂,口干咽燥,大便干結,咳嗽少痰等癥狀。燥邪易傷肺,故飲食調理應以潤肺清燥、養(yǎng)陰生津為原則,盡量少食蔥、姜等辛味食物,適當多食酸味甘潤的果蔬,比如酸角、西番蓮、梨、甘蔗、荸薺、百合、銀耳等。年老胃弱者,可采用晨起食粥法以益胃生津,如百合蓮子粥、銀耳冰糖糯米粥、杏仁川貝糯米粥、黑芝麻粥等。
運動:適度、和緩
秋高氣爽,氣溫較為適宜,是戶外運動鍛煉的好時期,可以適當增加親近自然、平緩的戶外有氧運動,如保健操、慢跑、快走、太極拳、爬山等。運動量不宜過大,應循序漸進,避免大汗淋漓。因為汗出過多會損耗人體之“陰”,所以,秋季鍛煉要適度、和緩,并注意運動前熱身。
情志:安神戒郁
秋季燥熱褪去,萬物收藏,情志上也應當戒除急躁,平心安神。同時,秋季景色蕭條,“秋風秋雨愁煞人”,容易使人產生抑郁、悲傷的消極情緒,愁緒郁積會影響身心健康。所以,要注意培養(yǎng)自己的樂觀精神,力爭達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保持心情舒暢;也可以多與身邊的人溝通,排解不良情緒。
防病:遠離過敏原
秋季是皮膚過敏、哮喘、過敏性鼻炎等過敏性疾病的高發(fā)季,容易過敏的人應當慎食海鮮,避免接觸寵物毛發(fā)等常見的過敏原,室外粉塵較多、霧霾較大時,可戴防護口罩;注意衣物、臥具、毛毯等的清潔,殺滅塵螨;室內經(jīng)常通風;癥狀持續(xù)不愈時應及時就醫(yī);同時,也要注意防寒保暖、適當鍛煉,增強免疫力。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