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桂飄香的秋分時節,究竟應該如何養生?做好這3點,秋冬少生病

秋日自古以來就是文人墨客筆下的寵兒,古代的美男子宋玉曾說,“悲哉,秋之為氣也”,因此唐代詩人劉禹錫不無感慨,“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郁達夫也說,“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種半開、半醉的狀態”,其實一年中最美好的時節,并不是“人間四月天”,而是丹桂飄香、秋高氣爽的秋分時節。

古人常說,“秋分者,陰陽相半也”,這個時節也是一年寒暑晝夜平分的時候,其中秋分的“分”就是“半”的意思,意味著此時晝夜均等,天氣也開始由熱轉涼,也難怪郁達夫曾在《故都的秋》中所說,“一層秋雨一層涼”的。

中醫學認為,人在秋季調養身體的時候,應該本著陰陽平衡的規律,讓體內的臟腑陰陽保持著“陰平陽秘”的狀態,根據中醫四大經典著作《黃帝內經》中的說法,“謹察陰陽之所在,以平為期”,陰陽的平衡不可以出現偏頗,否則病邪也就會因此而生。

秋季的特點就由熱轉涼,陰長陽消,空氣干燥,由于“燥”是秋季的主氣,中醫有著“燥令傷肺”的說法,在這個時候,人體會很容易受到燥邪的侵襲,從而傷及肺腑,因此對于秋季而言,調養身體的關鍵就是“養肺”。

秋季燥氣上升,燥邪會傷及體內的津液,同時秋屬肺金,在中醫的五味之中,酸味有著收斂補肺之效,而辛味有著發散瀉肺的作用,所以秋季養肺的關鍵就是宜收不宜散,要遵循“收養”的原則,其實秋季想要正確地調養自己的健康,可以從這3個方面入手,秋冬少生病。

1.注重飲食,滋陰為佳

“秋燥”是秋季最為明顯的特征,這個時候無論是外在的環境,還是我們體內的肺腑,最怕的就是燥氣影響,尤其是在日常的飲食中,需要格外的注意,秋季在飲食上應以滋陰潤肺為佳,以健脾、補肝、清肺為主要的內容,采用清潤甘酸的方法。

秋季的六個節氣之中,除了秋分有著“燥氣”,其實在白露也會很容易受到燥邪的侵擾,不過白露的“燥”為溫燥,由于夏季余熱未盡所致,而秋分的燥邪為涼燥,燥氣之中含有寒涼之氣所起。因此在平時飲食的時候,要以清潤、溫潤為主,像是芝麻、粳米等,還可以適當地吃一些降氣、甘潤的果蔬,比如白蘿卜、胡蘿卜等,但是也要注意攝入分量,不可吃得太撐,以免造成腸胃積滯。

2.保暖胃脘,防止寒涼

在秋分之后,氣候逐漸地轉涼,由于我們體內的胃腸對寒涼病邪非常敏感,如果防護不當,讓寒涼病邪趁虛而入,就會很容易引起胃腸病癥,比如腹脹、腹痛、腹瀉等,或使原有的胃病加重。因此在這個時節需要特別注重胃部的保暖,適時地添加衣物,同時在平時飲食的時候,注重飲食的攝入,忌煙戒酒,忌暴飲暴食。

3.早睡早起,起居有常

秋季的時候,自然界的陽氣由原本的疏泄趨向于收斂,人體內的陰陽也要順著自然變化,這個宜早睡早起,早睡是為了順應“精氣”的收藏,以養收氣;早起則是順應陽氣的舒張,讓體內的肺氣得以舒展。雖然白天的時候氣溫適宜,但是夜間寒氣加重,容易侵入體內,給腰膝疼痛留下隱患,還會導致咳嗽等病癥。

【本文由“金蘭中醫學社”新媒體獨家出品,圖片來源于網絡。作者周淺,未經授權,請勿轉載、復制】

轉載注明出處:http://www.jinanhaoyisheng.com/sijiyangsheng/view-1847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