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到,一年中最美的季節來了,如何養生要注意這些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楊茜 通訊員 李媖 圖片來源于CFP

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

9月23日,秋分。這段時間該如何養生,聽杭州市紅十字會醫院中藥房的專家來說說。

早晚須添衣

秋分時晝夜溫差加大,早晚應注意添衣保暖,尤其是老年人。

此外也要特別注意胃部的保暖,夜晚睡覺時要注意蓋好被子。

飲食要溫潤

秋分的“燥”是涼燥,因此,要注意適當多吃一些清潤、溫潤為主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等。

秋天上市的果蔬品種花色多樣,其中藕、荸薺、甘蔗、秋梨、柑橘、山楂、蘋果、葡萄、百合、銀耳、柿子、芝麻、蜂蜜等,都是此時調養佐餐的圣品。

比如,山藥。

山藥性平,味甘,有固腎益精、健脾益胃、潤肺止咳、止瀉化痰的功效,可治療腎虛遺精、脾虛泄瀉、肺虛咳嗽等癥。此外,山藥還具有陰陽兼補、不燥不膩的溫補特點,適合在這個時節食用。

平緩運動有三防

秋分運動宜選擇輕松平緩、活動量不大的項目,以周身微熱、尚未出汗或微微出汗為度。

此外,運動時注意“三防”:

1.防受涼感冒,在鍛煉時不宜一下子脫得太多,應等身體發熱后,方可脫下外衣。尤其是老年人外出運動更要注意早晚溫差,以免受涼。

2.防運動損傷,在每次運動之前一定要注意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

3.防運動過度,運動量不宜過大,以防出汗過多、陽氣耗損。

享受自然解秋愁

秋天有萬木凋謝之感,人們容易產生“悲秋”,所以要情緒樂觀,保持神志安寧。

天氣好時多外出走走,享受大自然的美景,排解一下秋愁。此時最適宜的活動莫過于登山了。在晴朗的日子里,登高望遠,心曠神怡,還能鍛煉身體。

推薦膳食

陳梅紅茶

原料:陳皮5克,烏梅5克 ,紅茶5克。

做法:陳皮剪碎,烏梅剪開,將陳皮、烏梅、紅茶一同放入茶壺中,注入開水 ,將第一次沖泡的茶水倒掉,重新注入開水,悶潤一段時間后濾出茶湯飲用。

功效:止渴生津,消食養胃。適合口干咽燥、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之人。

山藥蔗汁羹

做法:鮮山藥60克搗爛,甘蔗取汁250-300毫升,隔水燉熟。

功效:潤肺止咳,生津潤燥,寧心安神,適用于慢性支氣管炎、咳嗽痰喘者服用。

板栗銀耳小米粥

材料:板栗100克,銀耳10克,小米50克,枸杞子5克,冰糖適量。

做法:銀耳用溫水泡發,板栗剝殼去皮掰成小瓣備用。砂鍋中加水適量,放入泡發好的銀耳,大火燒開后,加入小米和板栗,轉小火,慢慢燉煮約45分鐘,然后加入冰糖,煮至冰糖全部溶化,熄火,加枸杞子,蓋上蓋子悶10分鐘即可。功效:養陰潤燥,補脾健胃。適合秋燥傷陰、脾胃偏虛之人。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復制、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轉載注明出處:http://www.jinanhaoyisheng.com/sijiyangsheng/view-184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