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友需要控制好這3個血糖指標!
血糖監測是糖尿病治療的五駕馬車之一,其中有三個血糖指標尤為重要。只有重視他們,才能真正讀懂糖尿病各項指標發出的真正“信號”!
1、空腹血糖
空腹血糖指的是至少8小時以上,沒有任何熱量的攝入,包括吃飯、喝水。
很多糖友認為喝水不會影響血糖,其實這是一種誤區。水雖然不會產生熱量,但是會稀釋身體血液,影響血糖值。
正常的空腹血糖值應<7.0mmol/L,其反映的是基礎胰島素的分泌功能,該值可以反映胰島β細胞的功能情況。
如果把空腹血糖作為唯一的糖尿病篩查指標的話,就會使一半以上的糖尿病病人漏診。因為空腹血糖值同樣受前一天食物、運動量、睡眠甚至天氣變化和感冒情況的影響。
舉個例子,有的患者知道過幾天要體檢,就會控制飲食,早睡覺,不喝酒,那么檢查出來的空腹血糖值很可能是正常的,但這種短暫的健康生活方式并非其真正的日常習慣,因此這個空腹血糖值就有可能是應付“檢查”的“做假”。
日常生活中,很多接受常規體檢的人大多只查空腹血糖,看到空腹血糖指標沒有問題就心安理得地繼續平時的生活習慣,沒有進一步檢查,從而使不少糖尿病漏診。
2、餐后2小時血糖
餐后2小時血糖是從第一口飯開始算起,剛好2小時的血糖。正常值應11.1mmol/L。餐后2小時血糖是反映胰島β細胞儲備功能的重要指標,即進食后食物刺激胰島β細胞分泌胰島素的能力。
若胰島β細胞功能較差,則餐后2小時血糖會明顯升高。其實,有些患者尤其是早期糖尿病病人,往往存在空腹血糖正常,而餐后血糖較高的現象,如果只測空腹血糖就會貽誤病情。
3、糖化血紅蛋白
人體的血糖水平處于動態變化中,無論是空腹血糖還是餐后2小時血糖,反映的都是即刻的血糖水平,提示的是人體當時的身體狀況。
打個比方,要了解一個學生的學習情況,上述2個指標屬于“課堂提問”或者是“隨堂測”的范圍,而第3個指標——糖化血紅蛋白,則可以理解為“中段考”或“期末考試”,可以彌補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時血糖這兩個即時指標的不足。
因此,糖化血紅蛋白反映的是抽血檢查前3個月內的平均血糖水平,它受偶然性的因素,如飲食、胰島素的使用等方面的影響較少,是判定近期糖尿病控制程度比較理想的監測指標。
美國糖尿病學會2010年把糖化血紅蛋白(HbA1c)≥6.5%增加為糖尿病的診斷標準,但因我國糖化血紅蛋白檢測方法尚未標準化,并且缺乏準確的檢測方法,故目前未作為糖尿病的診斷標準。
一般來說,正常人的糖化血紅蛋白應控制在4%-6%之間,但對于糖友來說,控制在7%以下屬于理想范圍。若糖友較年輕,身體各方面狀況都比較好的話,應控制在6.5%以下。
除了血糖的控制目標外,還應該重血糖的波動區間不要過大,否則會更容易引起一些并發癥的出現。
正常人1天內的血糖波動幅度小于2~3mmol/L,每天波動5次。每天與每天之間的平均血糖波動幅度一般在0.8mmol/L以內。因為胰島功能的下降,或者對胰島素不敏感,再加上飲食、運動、藥物等因素的影響,糖友的血糖波動幅度比正常人大。什么情況才是波動大呢?即一天內血糖波動可達6mmol/L,每天的平均血糖波動可達2mmol/L。
來源 糖尿病家庭調養
科室簡介
河北北方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內分泌科創立于1989年,在賈淑琴主任帶領下成立,與消化科共用門診和病房(內二科),2003年獨立內分泌科門診,艱難發展。2006年獨立內分泌科病房,與消化科共用護理單元(十病區);醫院任命任衛東擔任內分泌科主任,內分泌科確立了以建成醫德高尚、醫術精湛、團結協作的學習型團隊為目標,開展了胰島素泵治療、糖化血紅蛋白檢測、糖尿病神經血管病變篩查,動態血糖監測等以糖尿病診治為主的醫療技術,不斷發展。
2011年內分泌科獨立成立24病區,在任衛東主任帶領下快速發展,先后開展了甲亢碘131治療、骨質疏松癥、矮小、內分泌高血壓、垂體疾病、性發育異常、多囊卵巢綜合征、更年期綜合征等內分泌專業疾病診療,成為一個兼有醫療、科研、教學為一體的,以治療內分泌疾病為特色的專業科室。
內分泌科現有醫生14人,其中主任醫師1人,副主任醫師6人,主治醫師5人,住院醫師2人。碩士生導師1人,博士生(在讀博士)2人,醫生均為研究生學歷。有護士17人,其中副主任護師1人,主管護師3人,有2名護士持有糖尿病教育專科護士證。
內分泌科年門診量4.3萬人次,目前門診開設了生長發育(矮小)門診、內分泌高血壓門診、糖尿病宣教(免費)門診、肥胖專病門診、甲狀腺專病門診,內分泌專家門診和普通門診。
內分泌科病房床位65張,年住院2049人次。科室是國家衛計委授予的住院醫師規范化(內分泌專業)培訓基地,是中華醫學會授予的糖尿病健康教育管理認證單位,糖尿病院內血糖管理培訓實踐基地,共青團河北省青年文明號。曾多次獲得過院級的“先進科室”、“先進護理集體”等稱號。
內分泌科于2014年7月9日創立了一附院內分泌科公眾號,持續宣傳健康知識,目前關注人數64160人,每天閱讀量在10000人次以上。
河北北方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內分泌科團隊竭誠為您提供優質的醫療護理服務!如果您覺得本文內容對他人有所幫助
可以轉發到朋友圈或轉給有需要的人
長按二維碼,即可關注本
微信公眾號
內分泌科醫辦室:0313-8041519
無恒難以做醫生,做任何學問都要勤奮和持久,學醫尤需如此。醫生這個職業的特殊之處在于,一舉手一投足都接觸病人,醫術好些精些,隨時可以活人,醫術差些粗些,隨時可以害人。一個醫生,如果不刻苦學習,醫術上甘于粗疏,就是對病人的生命不負責任。當然,就是勤奮學習,也不等于就能萬全地解決疾病。但無怠于學,至少可以無愧于心。
聲明:凡注明來源的均屬轉載,轉載只限于分享專業知識和醫學信息之用,不用于任何商業用途。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所選內容的文章作者認為其作品不宜供大家瀏覽或者不應無償使用,如果侵犯了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郵箱:rwdlln@126.com,我們會及時改正或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