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讓你上癮,危害毀全身!專家已發出警告,你還在天天吃?!
“高糖食品便宜又容易獲得,因而從某種意義上說,它們的危害可能比毒品更大。”
美國康涅狄格學院的專家在一篇報道中,對高糖食品,發出這樣的警告!
糖類對大腦的獎賞系統會產生強大的影響,當人體攝入糖分的時候,大腦里的“快樂中心”就會受到刺激,產生“哇塞”的快感,吃得越多越上癮,總覺得“還沒吃夠”。
而此刻,大腦內部的神經遞質也在發生著類似毒品上癮時的變化,如多巴胺受體減少、細胞外乙酰膽堿減少、阿片肽受體敏化等。
如果將高糖食物從動物的膳食中去除一段時間,動物就會表現出一系列的戒斷癥狀,如焦慮、煩躁、肢體顫抖、搖頭、攻擊性增強、體溫下降等。
過量的糖、鹽和脂肪,一直是健康的三大禍害,他們誰是害中之害?
一般我們認為,高鹽飲食和高血壓緊密相關,然而美國心臟病雜志曾發文稱“并非高鹽,事實上引發高血壓的更可能是高糖飲食”。
還有,大多數人認為肥胖是因為脂肪攝入過多,但是營養學家指出,相比脂肪,糖和精制碳水化合物更讓人發胖。
吃糖上癮會讓你怎么樣?
1.毀牙齒糖分攝入過多過頻,容易導致齲齒。這是因為殘留在口腔中的糖最容易被細菌分解發酵,產生酸性物質,腐蝕牙釉質,很容易導致齲齒的產生。一般瓜果含的糖為天然糖,其致齲作用比精制糖小。
2.毀大腦2012年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科學家進行了一項大鼠實驗,首次揭露了長期高果糖飲食會使大腦遲鈍、學習記憶能力下降。
糖攝入過量,會加快膽固醇的積累,造成膽汁內膽固醇、膽汁酸、卵磷脂三者比例失調。
4.毀心臟喝含糖飲料越多,血液中的甘油三酯含量就越高。而每周少喝1份含糖飲料就能改善心臟健康狀況,降低今后患上心臟病的風險。
多吃甜食還會導致人體過早老化和皮膚受到損傷。糖分會與皮膚中的膠原蛋白結合,削弱膠原蛋白對皮膚的修復和再生功能,導致皮膚過早出現皺紋和變得松弛。
6.毀骨骼年輕的女性、兒童等人群喜愛吃甜食,而糖分攝入過度會影響人體對食物中鈣質的吸收,從而影響骨骼健康。
甜食會升高血液中的甘油三酯,使得血液黏稠度增加,容易血脂高,甚至形成血栓。
8.毀胰島吃糖不會直接導致糖尿病,但高糖飲食,可以出現短時性血糖增高,加重胰腺胰島負擔;高糖飲食又可以導致肥胖,容易導致胰島素相對不足,或胰島素抵抗,大大增加了患糖尿病的風險。
不甜≠低糖!
幾種吃著不甜的高糖食物
嚴控糖的攝入,很多人認為只要把那些嘗起來甜的食物戒掉就行了。事實上,很多嘗起來并不太甜、名字也沒有相關信息的食物,也是儲糖大戶。
番茄醬
超市中最常見的番茄醬(跟純番茄醬不同,是加糖、油等加工而成)。在此類產品的配料中,除了水和番茄泥,含量最高的就是糖了,一般在15%~25%,最高可達30%以上。番茄醬中的番茄紅素,確實比較豐富,但也不建議多吃。
速沖糊粉
超市賣的速沖糊粉,也是含糖大戶。因為單純的谷、豆等磨成的粉,口感不佳,甚至有一種五谷雜豆特有的“土腥味”。
因此,豆奶粉、藕粉、核桃粉等速沖糊粉類食品中,往往會加入很多糖來調整口感。有的產品中,糖甚至排在配料表的第一位,購買時一定要多注意。
如山楂片、話梅等酸味零食,本身有機酸含量豐富,口感較酸,加工中需要加入大量糖,口感才能酸甜適宜。
有的山楂片中的糖,含量高達70%~80%;而話梅的中的糖含量,也不示弱,一般排在配料表第二位,僅次于梅子。
紅燒魚、魚香肉絲
紅燒肉、魚香肉絲等其實都是高糖食物。很多人做菜喜歡用糖調味,尤其是餐館里的廚師更是喜歡大量用糖提味。
一份紅燒排骨、紅燒魚、魚香肉絲,大概加糖25~30克。紅燒肉要加40~50克,最高的是糖醋排骨和糖醋里脊,每份要加入75克左右的糖。
此外,一些加工肉制品,如肉干、肉脯里,也含有不少糖。
這樣做少吃糖!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提出的建議是:每人每日添加糖攝入量不超過50克,最好限制在25克以內。
來源:健康時報、美食健康顧問
經邵逸夫醫院綜合編輯整理
科室簡介
河北北方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內分泌科創立于1989年,在賈淑琴主任帶領下成立,與消化科共用門診和病房(內二科),2003年獨立內分泌科門診,艱難發展。2006年獨立內分泌科病房,與消化科共用護理單元(十病區);醫院任命任衛東擔任內分泌科主任,內分泌科確立了以建成醫德高尚、醫術精湛、團結協作的學習型團隊為目標,開展了胰島素泵治療、糖化血紅蛋白檢測、糖尿病神經血管病變篩查,動態血糖監測等以糖尿病診治為主的醫療技術,不斷發展。
2011年內分泌科獨立成立24病區,在任衛東主任帶領下快速發展,先后開展了甲亢碘131治療、骨質疏松癥、矮小、內分泌高血壓、垂體疾病、性發育異常、多囊卵巢綜合征、更年期綜合征等內分泌專業疾病診療,成為一個兼有醫療、科研、教學為一體的,以治療內分泌疾病為特色的專業科室。
內分泌科現有醫生14人,其中主任醫師1人,副主任醫師6人,主治醫師5人,住院醫師2人。碩士生導師1人,博士生(在讀博士)2人,醫生均為研究生學歷。有護士17人,其中副主任護師1人,主管護師3人,有2名護士持有糖尿病教育專科護士證。
內分泌科年門診量4.3萬人次,目前門診開設了生長發育(矮小)門診、內分泌高血壓門診、糖尿病宣教(免費)門診、肥胖專病門診、甲狀腺專病門診,內分泌專家門診和普通門診。
內分泌科病房床位65張,年住院2049人次。科室是國家衛計委授予的住院醫師規范化(內分泌專業)培訓基地,是中華醫學會授予的糖尿病健康教育管理認證單位,糖尿病院內血糖管理培訓實踐基地,共青團河北省青年文明號。曾多次獲得過院級的“先進科室”、“先進護理集體”等稱號。
內分泌科于2014年7月9日創立了一附院內分泌科公眾號,持續宣傳健康知識,目前關注人數64160人,每天閱讀量在10000人次以上。
河北北方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內分泌科團隊竭誠為您提供優質的醫療護理服務!如果您覺得本文內容對他人有所幫助
可以轉發到朋友圈或轉給有需要的人
長按二維碼,即可關注本
微信公眾號
內分泌科醫辦室:0313-8041519
無恒難以做醫生,做任何學問都要勤奮和持久,學醫尤需如此。醫生這個職業的特殊之處在于,一舉手一投足都接觸病人,醫術好些精些,隨時可以活人,醫術差些粗些,隨時可以害人。一個醫生,如果不刻苦學習,醫術上甘于粗疏,就是對病人的生命不負責任。當然,就是勤奮學習,也不等于就能萬全地解決疾病。但無怠于學,至少可以無愧于心。
聲明:凡注明來源的均屬轉載,轉載只限于分享專業知識和醫學信息之用,不用于任何商業用途。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所選內容的文章作者認為其作品不宜供大家瀏覽或者不應無償使用,如果侵犯了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郵箱:rwdlln@126.com,我們會及時改正或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