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適合夏天做的4件事,尤其是第1個!堅持做下去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們

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無厭于日,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逆之則傷心,秋為痎瘧,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黃帝內經

我們常說,養生要順應自然,如今正值“熱烈”的夏季,我們自然也要跟上節奏,一起熱烈起來~

那么,具體應該怎么做呢?

夜臥早起睡少點,也無妨

古人們的生活節奏,有一句話可以概括,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夏天到了,天地間日漸長、夜漸短,人們日間活動的時間自然也就長一些,睡眠時間短一些。

現代隨著電的普及,燈火通明,加上電視、電腦、手機等,可以說,有了充足的人為光源,人們日間的活動時間,已經比往時普遍長了。

因此,在晚睡早起這個事情上,可根據自己的節奏來微調,稍晚一些睡、早一些起,確保次日醒來精神飽滿即可。

無厭于日曬曬太陽,就是“養陽”

厭,就是膩味了,不喜歡,有抗拒的意思。例如,我們把不愛吃飯、不好好吃飯的情形,叫“厭食”。

“無厭于日”,是明明白白地告訴人們:不要討厭太陽。

但如今,對陽光避之不迭的大有人在:長時間待在屋里,但凡出個門,防曬衫、遮陽傘、防曬護膚品,層層防護。

無厭于日,并不是一味鼓勵主動多曬、長時間暴曬,而是“不必刻意回避”,適當曬曬就好。

時不時與陽光親密接觸,可借助太陽的溫熱,振奮體內的陽氣——我們常說的“春夏養陽”,并沒有那么深奧。

冰鎮解熱不如以熱解熱

現代人喜歡冷飲冷食,貪圖一時之爽。但想一想,這一輪冰冷的侵襲,人體都被“冰鎮”了,哪還能好好“泄”呢?

聰明的人解渴,會喝熱茶,讓溫熱之氣驅動能量的流轉。身體微微出汗之后,是一種身心舒暢的微涼之感,同時舌下生津,焦渴隨之而解。

以熱解熱,就是這么回事。

使氣得泄別總待在空調房里

注意,這里用的是“泄”,不是“瀉”。

“瀉”,是看得見的排出,如腹瀉。泄,指的是無形能量的排出。回想一下:

小時候課間瘋玩過后,又靜坐下來上課時,除了看得見的“滿頭大汗”,是不是還能感受到頭頂上有一種熱量往外冒?這就是“泄”。

而“泄”,在夏天是常態,只是一般比較緩和,不被感知。

夏天,人體的毛孔是常打開的,讓體內積攢的多余能量或污濁“廢氣”排泄出去。說毛孔是為了便于理解,中醫講的是“腠理”,指的是皮膚表層,它是有呼吸功能的。

但現在,很多人不會“泄”了:待在屋里風扇、空調猛吹,該排出的氣還沒來得及出去,賊風倒先鉆進來了。

屋里待的時間長了,人是涼快了,但毛孔也隨著溫度的下降而閉合。

先是開門揖盜,接著閉門留寇,漸漸的,也就有了空調病。

簡單來說,《黃帝內經》云,夏三月“夜臥早起,無厭于日”“使氣得泄”,不就是讓我們別老待在屋里不見天日,多出門開心玩耍么?

2019年《健康養生》雜志訂閱~

?點擊閱讀雜志 ?長按二維碼訂閱

編輯:李連歡、violet


往期回顧

點擊圖片即可閱讀

夏日正當時,注意身體,點在看

轉載注明出處:http://www.jinanhaoyisheng.com/zhongyi/view-174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