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吹一片葉,萬物已驚秋,這份秋季養(yǎng)生貼士請接收

秋順應時令自然,調諧身心,是傳統(tǒng)中醫(yī)寶貴的健康理念。中醫(yī)理論認為,秋天為“陽消陰長”的過渡階段,氣候由熱轉寒,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燥”是秋的主氣,空氣中缺乏水分的濡潤,秋季養(yǎng)生貴在養(yǎng)陰防燥潤肺,故日常膳食以潤燥、護陰、養(yǎng)肺為準則。另外,注意調暢情志,保持內心寧靜舒暢,避免悲傷情緒侵擾,也是秋季養(yǎng)生的要點。

秋季飲食應“少辛增酸”,多補充水分

攝入過多辛辣的食物,容易耗傷陰液,加重秋燥上火的癥狀。所以要減少吃蔥、姜、蒜、辣椒等辛燥之品。多吃些酸潤的食物,如蘋果、葡萄、西紅柿、石榴、山楂等。

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成年人日均飲水量應在1500-1700毫升左右,相當于7到8杯水,且應以白開水和茶水為主,不喝或少喝含糖飲料。

秋燥易致咳嗽,應防治久咳傷肺

短時間外感咳嗽,不一定傷肺,但久咳必傷及到肺。因此,秋令時節(jié)應注意滋養(yǎng)肺臟,防止秋燥傷肺,使肺氣得清,呼吸平和。

適合秋季養(yǎng)肺潤肺的食材包括烏雞、豬肺、燕窩、銀耳、蜂蜜、芝麻、豆?jié){、藕、核桃、薏苡仁、花生、鴨蛋、梨等,這些食材大多有生津潤肺之功。

推薦以下幾款食療茶飲

●蘿卜茶:白蘿卜100g,茶葉5g。將白蘿卜洗凈切片煮爛,加食鹽少許,再將沖泡5分鐘的茶水倒入蘿卜汁內服用,可清熱化痰、理氣開胃。

●參麥石斛茶:取沙參、麥冬、石斛各10g。煎水代茶飲,可滋陰潤肺,益胃生津,緩解秋燥導致的咽干舌燥等

●無花果大海茶:取無花果3枚,胖大海10g,蜂蜜適量。沸水沖泡,蜂蜜調味,可潤肺利咽、潤腸通便。

●銀耳百合湯:銀耳20g、干百合15g、冰糖20g,燉煮后服用。功能滋陰降火、潤肺止咳。

●杞菊麥斛大棗茶:枸杞子15g,杭白菊、麥冬、石斛各10g,大棗3枚。將石斛剪碎,大棗去核,加入適量清水煎煮30分鐘,可清熱潤肺、明目安神。

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季須重調情志

中醫(yī)認為秋季“在氣為燥,在志為悲”,秋季最易出現(xiàn)悲傷的情緒,應積極預防“悲秋”,保持神志安寧,心情舒暢。給大家支幾招排解“悲秋”情緒的方法:

1.多曬太陽,接受陽光沐浴。自然光照能提高血清素的水平,增加愉悅感。陰雨天時,應打開燈光,使屋內敞亮,可調動積極情緒,消除抑郁情緒。

2.多戶外活動,感受秋天的開闊清爽,體會豁達的心境,欣賞大自然的秋韻之美,放松身心。秋游、登高、采摘、爬山、騎行、跑步、打球、散步等活動都有利于排解不良情緒。

3.飲食調理,可適量多吃富含維生素B類的食物,如綠葉青菜、豆類、堅果、香蕉、蘋果、瓤瓜類。

秋季傳統(tǒng)保健建議

1.艾灸:秋季養(yǎng)生宜選取中脘、關元、肺俞、太溪、涌泉等穴位進行艾灸保健。中脘穴可調養(yǎng)脾胃、扶正祛濕;關元穴可溫腎益氣;肺俞穴具有調補肺氣、補虛清熱、平喘止咳之功,為養(yǎng)肺要穴;太溪、涌泉穴可滋益肺腎,加強養(yǎng)陰潤燥。

2.傳統(tǒng)功法:包括太極拳、五禽戲、八段錦等。這些傳統(tǒng)運動動作柔緩,注重身心同調,不但適合老年人、體質虛弱者和慢性病患者,也是普通人四季養(yǎng)生的優(yōu)選運動。

文/長沙市第一醫(yī)院 中西醫(yī)結合科 嚴寒

來源:大眾衛(wèi)生報

轉載注明出處:http://www.jinanhaoyisheng.com/sijiyangsheng/view-184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