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是否會在晚些時候迎來第二波?人類又該如何阻止其暴發?針對這些人們關心的問題,美國《華盛頓郵報》網站4月24日刊登了約翰·勞爾曼的文章:《為什么第二波新冠疫情已經是個隱憂》,內容編譯如下:
旨在遏制新冠病毒感染的行動限制措施對經濟造成了損害。當世界各地政府考慮何時取消這些限制措施時,每個人心中的恐懼可以用三個字表達:第二波。大家擔心的是,暫時平息之后,疫情將以新的強度卷土重來,再次導致感染病例增加、衛生系統癱瘓以及必須實施封鎖。
▲4月22日,在意大利首都羅馬,工作人員為餐廳消毒。新華社發(埃麗薩·林格利亞 攝)
1、什么是第二波?
疫情是絕大多數人類不具備免疫防護的新病原體引起的。這使得它們能席卷全球。大規模暴發的疫情并不常有,流感是引發疫情的較常見的原因之一。
經常發生的情況是,流感病毒的新變異株在世界各地擴散,然后消退,有點像海嘯。幾個月后,它卷土重來,再次在世界各地或大部分地區擴散。
2、是什么讓第一波消退?
流感大流行可能會被天氣暫時擊退,在北半部夏季升溫時轉移到南半球,然后再反過來。這種病毒還可能在大多數地區感染大量人口,使他們形成免疫,不會再次感染,可能會形成所謂的群體免疫,通過減少病毒傳播來保護尚未感染的人。
就引發新冠肺炎的病毒而言,世界各國都以前所未有的規模采取了行動限制,大家自愿采取保持社會距離的措施——這些措施使人們保持足夠遠的距離,讓病毒無法輕易傳播。
3、病毒如何卷土重來?
有幾種可能性。就流感而言,會有涼爽天氣,這個因素也可能會影響新冠病毒。或者病原體可能會變異。這是流感的另一個特點,它幾乎不斷變異。
1918年秋,歷史上著名的流感疫情出現第二波暴發,造成了那次大流行中的大多數死亡。有些研究人員認為,那是變異造成的,變異導致大多數人的免疫系統無法識別這種病毒。另一個重要變量是病毒向以前沒有接觸過它、所以不具備免疫力的人群傳播。
4、為什么沒有出現第二波非典?
亞洲2002年至2003年暴發的非典疫情從未達到大流行的規模。盡管它是由冠狀病毒引起的,但傳染性不像引發新冠肺炎的病毒那么強。其傳播主要限于人們與受感染患者的體液密切接觸的醫院和其他場所。
埃博拉是另一種對人類來說相對較新的病原體。非洲定期暴發埃博拉疫情,但是,盡管這種病毒在某些地方具有高度感染性,但其感染性不足以像新冠病毒那樣在全世界擴散。
▲4月25日,人們在美國紐約布魯克林區一處新冠抗體檢測點外排隊等待檢測。新華社發(郭克 攝)
5、第二波新冠疫情的前景如何?
有跡象表明,可能會出現第二波疫情。由于出現新發病例,一些國家此前因這種病毒而封鎖、隨后重新開放的一些地區3月再次實施了限制措施。其他許多國家仍在努力控制當前這波疫情。大多數已經控制住該病毒的地區采取了行動限制措施,它減緩了病毒傳播,但使得許多人在恢復外出時容易受到感染,從而增大了暴發第二波疫情的可能性。
6、什么能阻止第二波疫情?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分階段取消行動限制,以檢驗每個階段的效果,然后再進一步放開。專家說,無論哪種情況,在不對所有人實施封鎖的情況下保持低感染率的關鍵是加大檢測和追蹤接觸者的力度。衛生當局需要找出受感染者,將他們隔離,確認他們最近的接觸者,以便對這些人進行檢測并在必要時加以隔離。最終,有可能有足夠多的人接觸到病毒,從而形成群體免疫,病毒會停止傳播,或者等到針對這種病毒的疫苗獲得批準。
熱文推薦
文章編輯 | 孫之冰
微信編輯 | 田欣
微信審核 | 楊斯涵
打開參考消息客戶端看更多外媒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