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艾” 無需色變

HIV是艾滋病的病原體,自1983年分離出HIV-1之后,人類便開始了漫長的反擊之旅。不同于外界其他的細菌和病毒那樣,聰明的HIV選擇對免疫細胞直接攻擊,病毒從感染機體經歷了吸附融合、逆轉錄、整合、轉錄翻譯、裝配釋放等復雜的過程后完成了病毒在人體復制的生命周期。進入人體的HIV經過數小時即可穿過黏膜上皮引起T細胞感染,在 24~48 小時內到達局部淋巴結,約5天左右在外周血中可以檢測到病毒,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急性感染期。隨后便進入了潛伏期,在平均7-10年的時間里,雖然病毒在持續復制,大多數感染者可以沒有任何臨床癥狀。盡管人體免疫與病毒斗爭存在持續數年,但最終因過多的CD4細胞死亡、免疫系統失去抵抗力而崩潰,進入艾滋病期。

至今,由于缺少有效的艾滋病疫苗和能夠治愈艾滋病的抗病毒藥物,使得大家總是談“艾”色變。

事實上,離開了血液和體液的艾滋病毒無法長期存活,艾滋病病毒在體外的存活時間主要取決于病毒濃度。

在實驗室培養的病毒濃度高于HIV感染者血液病毒濃度10萬倍以上,這種組織培養液中的HIV,在室溫環境中可以存活15天,在37℃可存活11天。HIV感染的血液溢灑在環境中,當血液的病毒含量較高時,血液在室溫中放置96小時,病毒仍然具有活力。

注射器內殘留的血液,如果遇到新鮮的淋巴細胞,HIV有可能在其中不斷復制、傳播。干燥可明顯降低HIV的生存活力:在滅菌干燥濾紙片上的HIV,死亡時間大概在10~20min之間。

病毒在不同環境物品表面中感染活力下降速度和存活時間明顯不同,在吸水性材料表面可以存活至少24小時,然而在表面光滑、不吸水的材料表面可以存活超過48小時。干燥后的HIV相對脆弱,即便是實驗室的高濃度培養物,幾小時內快速失活90%~99%。殘留在用過注射針頭的血液HIV不易干燥,可使HIV殘存數天,因此,暴露在高危環境下的人需要做好一定的防護措施。

離開了血液和體液中活細胞的艾滋病毒非常脆弱,只可在常溫存活數小時。一般情況下常用的消毒劑0.5%次氯酸鈉、5%甲醛、2%戊二醛、0.5%過氧乙酸、70%乙醇等室溫處理10-30min即可滅活HIV,或至少71℃清洗25分鐘,也能達到滅活HIV的效果。

如果一些特殊情況發生,則需要立刻進行急救處理:如果HIV感染的血液噴灑到外面,被污染的皮膚需用流動的清水和洗手液反復沖洗,粘膜暴露則應用生理鹽水(或清水)反復沖洗;如果不幸被HIV污染的針頭刺傷,立即在傷口近心端向遠心端輕輕擠壓,再用流動的清水和洗手液反復清洗傷口避免擠壓傷口局部。

請牢記,劃重點。沒有體液交換的日常生活不會傳播HIV,例如昆蟲叮咬、完好的皮膚接觸唾液眼淚和汗液、擁抱握手、共同進餐等。

參考文獻:

1. Rosenberg ZF, Fauci AS. Immunopathogenic mechanisms of HIV infection [J]. Cin Immunol Immunopathol, 1989, 50 (1pt2): S149-156.

2. Lecture Notes: Medical Microbiology and Infection.John Wiley Sons. p.273.ISBN978-1-118-37226-5.Archivedfrom the original on September 19, 2015. RetrievedJune 27,2015.

3. Recommendations for Prevention of HIV Transmission in Health-Care Settings https://www.cdc.gov/mmwr/preview/mmwrhtml/00023587.htm

4. 醫學微生物學.第8版. 2015:人民衛生出版社.

5. Spire B, Dormont D, Barre-Sinoussi F, Montagnier L, Chermann JC. Inactivation of lymphadenopathy-associated virus by heat, gamma rays, and ultraviolet light. Lancet 1985; 1(8422): 188-9.

6. Resnick L, Veren K, Salahuddin SZ, Tondreau S, Markham PD. Stability and inactivation of HTLV-III/LAV under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environments. JAMA 1986; 255(14): 1887-91.

7.米獻淼, 李敬云. HIV在注射器中的存活時間和影響因素研究.中國性病艾滋病防治, 2001(第A期):第479-481頁

(來源:中國疾控中心艾防中心)

點擊大拇指為我們點贊哦!

轉載注明出處:http://www.jinanhaoyisheng.com/sijiyangsheng/view-182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