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性愛不分毀掉的中國女孩

今天果姐跟你們聊一些電視臺不讓播的因為我發現中國的女人們有一個很大的誤區,這個誤區甚至阻礙了女性解放事業的發展。我相信現在有很多女孩都有一個觀念,就是我們上了床我們就是在一起了。還有很多女孩覺得上了床沒有在一起就是吃虧了,這不對,這本身就是物化自我的暗示,把性當成交換愛情和婚姻的資源。當然很多女孩喜歡先愛后性。這沒有錯,女孩自尊自愛是好事,但是我們一定要搞清楚性是性,愛是愛。我覺得性是一個簡單而純粹的東西,我們應該看淡一點。愛反而是神圣而珍貴的東西,我們應該謹慎一點,所以我覺得女生可以有一種觀念就是,我跟你上床可以,因為我喜歡你,但是談愛談婚姻我要考慮一下。把性愛分離,可以讓中國女孩們收回自己人生的掌控權。當你開始做身體的主人,尊重自己的欲望,就會明白,世上最貴的東西,既不是愛情也不是婚姻,而是我愿意。

寧子去馬爾代夫度假,旅途中認識了男神。男神帥、有品位、風趣幽默,總之是她長這么大,能摸著的最完美男人。

假期第三天,他們住到了一起。第七天,在機場道別。寧子問,你愛我嗎,男神說,我喜歡你。

寧子回武漢后,總想跟男神聊點什么,男神卻把她拉黑了。

“我失戀了。”寧子跟我撒嬌。

我說:“你這離戀愛還有十萬八千里,失個什么戀啊。這輩子,你推倒這種男人的機會根本沒幾次,別強行憂傷了。恭喜,來干一杯。”

寧子說我有毒,專治不高興的毒。

不要因為身體的關系

強行與對方建立心靈的關系

其實我知道寧子病在哪里。她這種病,大多數中國女孩都有。

受傳統教育長大的我們,始終沒辦法直面自己的本能。從小,我們被灌輸的兩性觀是:

追求身體滿足的女生是不潔、放蕩的;

在性的享受方面,女孩是接受方,不能主動,更不能因性而性;

性是女生用來交換愛情或者婚姻的資源,如果沒有這些東西作為交換,女生就是吃虧上當不知恥。

傳統教育表面上是在保護女性,其實造成了女孩在兩性關系中的弱勢心理:

明明上床很享受,說再見的的時候,卻總覺得自己上當受騙;很多女孩甚至逼自己“因性而愛”。

一個心理咨詢師跟我講自己的成長故事:她初中被補習班老師性侵。

因為老師說愛她、喜歡她,等她長大會娶她,她選擇了保密,并且慢慢接受這種畸形的關系。

她大學讀心理學專業,畢業后成了心理咨詢師。

經過多年自我療愈,她現在最想對20年前的自己說:

“不要因為身體的關系,而強行與對方建立心靈的關系。你覺得那是給自己一個交待,其實是把自己交給了魔鬼。”

即使美好的性

也不一定指向愛情

美劇《性愛大師》里,女主弗吉妮亞·約翰遜從一場失敗的婚姻里走出來,開始反思性愛對于女人到底意味著什么——

“時尚雜志永遠告訴女性,如果你們在床上和諧,一定是因為相愛并且適合結婚。但現在我明白,性就是性,即使美好的性,也不一定指向愛情和婚姻。”

“別人只是撩你,你卻用盡全力去愛。”不是愛情不講理,而是我們所受的教育,讓女孩無法接受真實的自己——

原來每個人都有能力和自由,單純享受性的快樂。

絕大多數女孩會因為一場意外的性生活,而強拗造型去愛對方,把一夜情變成夜夜情,把艷遇變成愛情。

很多彼此折磨的感情關系以及不合適的婚姻,都是因為我們無法明確劃分床伴,情人和愛人的關系。

一個女孩被渣男套路了,上床以后,男生不斷跟她借錢。

不借,男孩就半個月不理她,她傷心得要死。

我忍不住問:“你到底愛他什么”?

她想了半天,說我說不上來,但如果不愛他,為什么我們在床上那么好?

很簡單,因為他知道怎樣討好女人的身體。

性的吸引是本能,但性的和諧依賴技巧。

別人是個技術流,我們卻捧上自己的心去交換,只是因為我們在內心深處,不認可自己有性愛分離的能力,更不認可自己有享受性愛自由的權利。

女性的自由

首先應該是性的自由

因性而愛,性愛不分,是女性另一個角度的自我物化。

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松子并不享受性愛,但她不斷地從一個男人身邊輾轉到另一個男人的床上。

每一次歡愉,都苦苦地逼問對方“你愛我嗎”?

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

如果對方說愛,她就愿意繼續忍耐不愉快的身體關系,認為“就算被打,也比孤獨一個人好”。

松子的一生,怕寂寞卻總是孤單;盼望愛卻總在被甩;她試圖討好世界,卻被所有人嫌棄。

這部電影提醒我們,當女孩的自我評估低到塵埃里,她所面對的世界將是多么殘酷。

用身體交換愛和用身體交換錢,在失去自由的程度上,沒有本質的區別。

如果你認可人類生而自由,就應該明白在本能中,性是一種單獨存在的需要。

無論男孩還是女孩,學會性愛分離,就學會了接納自己的全部。

性的享受從來不比愛的努力低級,性壓抑的壞處,也堪比被拋棄、被離婚的傷害。

一個社會工作者說,女性的自由,首先應該是性的自由。一個從來沒有享受過性高潮的女孩,在自我評估上,會遠遠低于那些充分享受性愛的女孩。

有了性就要愛

這是毒害

《性愛大師》的作者托馬斯·梅爾接受采訪時說:性易懂,愛難測。

性愛分離,在人生的某些時刻,是最符合人性的選擇。

男孩無師自通地明白了這個道理,女孩卻還被教育,如果有了性,就一定要去愛。

說輕了,這是對女孩的束縛;往重里說,簡直是毒害。

也許你會說,女孩在性愛方面容易受傷,所以給她們束縛沒錯。

用保護的名義去束縛一個人,是傳統文化里最常見的套路,它低估了成年人的自我保護能力,也無視科學工作者的日夜努力。

其實每個女孩,都有能力做自己的守護神,而科技的發展,也不斷幫助人類拓展自由的邊界,獲取更加安全的“床上用品”。

性的不潔感,本質上是我們對自己的嫌棄。

當女孩經濟獨立,思想上也越來越自由和自信,就會明白:

性,不會讓我們變得低微和骯臟,性愛分離,也不意味著自我糟蹋。

性愛分離,讓我們收回自己人生的掌控權。

當你開始做身體的主人,尊重自己的欲望,就會明白,世上最貴的東西,既不是愛情也不是婚姻,而是我愿意。

轉載注明出處:http://www.jinanhaoyisheng.com/zhongyi/view-175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