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養生每日推送
中國人愛吃一口鮮,說起鮮,最具代表性的食材,大概就是魚了。
魚不僅鮮美,還很健康。魚肉蛋白高,熱量低,富含“腦黃金”,是優質蛋白的重要來源。
不過,挑魚、吃魚,其實也是一門學問。一不留神,可能就會把毒素吃下肚!
這3種魚含重金屬、甲醛,別買!這里說的個頭大小,是相對于同一個種類的魚。
同種類的魚,個頭大的一般年齡也大,意味著魚肉可能老一些,吃起來沒那么鮮嫩。
口感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魚的年齡越大,體內就可能積聚了更多的重金屬有害物質。
那個頭小的魚呢?
個頭太小的魚,本身尚未完全發育成熟,肉太少,肉質也不夠鮮嫩,還容易卡到刺。
建議:
買魚一般選“八分大”的比較合適,比如草魚以4~5斤、鯽魚0.5~1斤、武昌魚和鯉魚1.5斤為好;
個頭偏大的最好不要經常吃,吃的時候不要吃肝臟、魚腦這些富集有毒物質的部位;
個頭小的魚可以炸了吃,又脆又香~
2大型食肉魚俗話說“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一般越是處于食物鏈頂端,體內積蓄的重金屬(如汞、銅、鉛、鎘)等有害物質就越多。
像鯊魚、旗魚、劍魚、鯖魚王之類的大型食肉魚,體內的汞含量通常比較高。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就不提倡孕婦、乳母、少兒食用。
當然,普通人也是少吃為好。
3帶“味兒”的魚煤油味
帶“煤油味”的魚,可能是受到了水中的酚污染,它主要來源于企業排放的含酚廢水,里面還可能含有重金屬。
人吃了這種魚后,如果身體解毒能力跟不上,就會出現嘔吐、腹瀉、頭痛頭暈等中毒癥狀。
刺鼻氣味
甲醛能起到保鮮、增色和防腐的作用。不法商家在水產品中添加甲醛來延長保質期,還能讓不新鮮的魚變得鮮亮有彈性。
之前有媒體就曝光過浸泡了甲醛的帶魚,這種帶魚一下鍋就打卷、炸“開花”了。
(圖源/網絡)
甲醛對人體傷害很大,輕則誘發過敏,重則引發白血病、致癌。
添加了甲醛的魚,會有刺鼻或辣眼睛的氣味,也可能只有很淡的異味,購買時一定要注意。
Tips:3步教你挑到好魚
★ 看
魚眼:新鮮的魚眼球飽滿突出,角膜透明清亮,富有彈性。若魚眼凹陷,則說明魚不新鮮。
魚鰓:新鮮的魚,鰓呈鮮紅色,黏液透明。若鰓色變暗呈灰紅或灰紫色,甚至黑色,則魚不新鮮。
魚鱗:新鮮的魚,體表有透明黏液,鱗片光澤且與魚體貼附緊密,不易脫落。
魚腹:新鮮魚的腹部不膨脹,肛孔呈白色、凹陷,不新鮮的魚肛孔稍凸出。
★摸
新鮮魚的肌肉堅實有彈性,指壓后凹陷立即消失,肌肉切面有光澤。若指壓后凹陷不能立即復原,則說明魚不新鮮。
★聞
新鮮的魚,魚鰓具有海水魚的咸腥味或淡水魚的土腥味,聞起來發臭變味的則是不新鮮的魚。
挑魚有講究,怎么做、怎么吃也很重要,下面這兩種吃法,就可能讓你吃出病來。
2種吃法會致癌,最好少吃01
生吃
吃淡水魚生容易感染肝吸蟲病。肝吸蟲會引起膽管炎、膽結石、肝硬化,甚至可能引發肝癌。
海魚也不見得安全,三文魚、帶魚、鱈魚、黃花魚都容易感染異尖線蟲。這種蟲進入人體,輕則引起腸胃不適,重則導致消化道潰瘍、胃穿孔。
如果實在想吃,必須選擇來源正規可靠的(經過深度冷凍,或來源于規范的人工養殖),但通常情況下并不容易分辨。
02
做成咸魚
咸魚屬于1類致癌物。長期過量食用,會增加患胃癌、食管癌等多種癌癥的風險。
其實不只是咸魚,腌制食品中都含有較多亞硝酸鹽,它在體內會轉化生成亞硝胺,這是一種強致癌物。
所以,建議偶爾吃吃就好,不要常吃。
那就是——魚膽。
誰沒事會吃魚膽?你別說,還真有!民間有偏方拿它來“清熱解毒”,每年都有吃魚膽中毒的事發生。
我們平時吃的很多魚,魚膽都有毒,比如青魚、草魚、鳙魚、鯧魚、白鯽等,高溫也不能破壞它的毒素。
中毒后,輕則上吐下瀉,重則肝腎損傷、急性腎衰竭、肝壞死、心絞痛,最后出現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只需2.5克膽汁,就能讓一個成人中毒甚至死亡。一般一條1~2公斤的魚,膽汁就夠這個量了!
還有的人并不是刻意要吃魚膽,只是殺魚時不小心弄破了。如果遇到這種情況,立即用蘇打水或40度米酒把魚肉擦洗一下,再用清水漂洗干凈即可。
另外,飯桌上吃魚如果嘗到苦,一定要吐掉。
魚雖好,3類人不宜吃吃魚對身體有好處,但也不是人人都適合的,下面這3類人就要謹慎:
痛風患者
魚類等含較多嘌呤,痛風患者還是少吃為宜。實在想吃,可選擇青魚、鮭魚、金槍魚等嘌呤含量較少的魚類。
出血性患者
魚肉中含有抑制血小板凝集的成分,出血性疾病患者最好少吃或別吃。而肝硬化患者本身難以產生凝血因子,因此也不建議食用。
服用某些藥物期間
服用痢特靈等抗菌藥、優降寧等降壓藥時忌食魚蝦,否則易出現頭暈、頭痛、心慌、蕁麻疹等不適。
腦筋急轉彎,考考大家
什么魚不能吃?
什么魚最傻?
什么魚最聰明?
留言區說出你的答案
編輯:陳藝鴻、SOLA
往期回顧
點擊圖片即可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