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病要保持十幾年甚至幾十年不衰竭,可能嗎?小朋友你是否有很多問號?可能不少腎友在心里打了問號。
今天就來解答一下大家的疑惑,答案當然是可能。事實數據表明我國所有慢性腎病患者中,目前發展到腎衰竭終末期(尿毒癥)階段的人數僅占1%-2%,那其他的九成多患者目前都處于什么狀態?大多數剛剛發現病情或處于早期,少部分患者處在腎功能不全、腎衰竭時期,但尚未尿毒癥。
從腎病的發展趨勢以及目前的治療結果來看,幾十年保持腎功能穩定,不發生腎衰竭是可能的,而且也可以做到。
那究竟該怎么做才能延緩甚至避開腎衰竭?有這么幾件事,對腎病預后結局影響很大,甚至足以決定成敗。
第一件事:預防急性因素腎病自身的發展是比較緩慢的,一般患者每年腎小球濾過率下降1min/ml是在可控范圍內的。但預防腎衰竭最怕的是半路殺出“程咬金”——一些急性因素來搗亂,加快腎衰竭進程。
一方面是感染等單純的急性因素,常與免疫力低、腎病相關,包括呼吸道感染、泌尿感染等等,這些都可以預防。比如最常見的感冒,可以提前注射疫苗,增強體質等等。泌尿感染如腎盂腎炎,多與衛生及尿量相關,及時關注這些因素也可防可控。
另一方面是急性癥狀。如發展到中后期出現的血壓突然升高、高鉀血癥等,這些急癥對病情無疑火上澆油。如果能及時的預防或糾正高血壓、電解質紊亂等出現的急癥情況,也有助于降低腎衰竭的發生。但往往治療過程中,很多患者關注的只在一項指標上,不能全面看問題。顧頭不顧尾,這樣肯定是不行的。
生病后怎么知道病情是好是壞?會不會腎衰竭?發展的怎么樣了?都需要先進行檢查后評估。腎病檢查是個大事,關鍵有三查:一查病理、二查指標、三查腎功能。
腎病幾十種病理類型,越早明確對治療越有利。比如膜性腎病、igA腎炎等癥狀類似,但治療上用藥有一定差異。蛋白尿、血肌酐等指標是反應病情變化主要方面,同樣不能忽視。腎功能除了看這些指標,具體的還要看腎小球受損情況、還要腎小管、腎間質等等,都要查。
查血、查尿是基本檢查,但要修復受損的腎細胞,延緩腎衰竭,還需要進一步檢查,這點腎友們不能偷懶,醫生更不能不說。
腎病易反復除了與自身特性相關(屬免疫系統性疾病,炎癥易反復),還與日常護理相關。很多病友指標好轉出院后,仍然要堅持服用鞏固治療,以保證病情的穩定。對于可以停藥或減藥的患者,同時也要重視日常對病情的保養以及腎臟的養護。
不僅是在日常飲食、運動鍛煉、生活習慣上,還包括心態上。保持積極的心態,也是保護腎臟方式之一,開心不開心都是一天,為什么不給自己一個高質量的生活呢?
(注:文章圖片來源見水印,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如有其他相關腎臟健康或腎病問題,可以點“閱讀全文”留言。
或者掃描下方二維碼咨詢!
有問題,點“閱讀原文”找醫生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