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運動攻略,讓糖友們運動又有效又安

對于糖尿病患者來說,運動方法多種多樣,其選擇應該因人而異、循序漸進。首先讓身體慢慢適應運動,再逐漸將一種或者多種運動方式培養成自己的生活習慣。

選擇合適的運動時間

對于糖尿病患者來說,為了使自身血糖控制得更加穩定,應該選擇一個每天相對固定的時間段進行運動。一般建議餐后1小時運動最佳,可以預防低血糖的發生。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患者會有特殊的情況:有些患者有“黎明現象”,即在早餐前往往血糖增高,這些患者可以選擇在早餐前運動。

有些患者由于工作時間和生活習慣的原因,只能選擇早晨運動,但早上空腹血糖在正常范圍,這時,應先進食少量碳水化合物,再去運動,以免發生運動中低血糖。

還有些患者在應用胰島素或者降糖藥物治療糖尿病,運動時應該注意避開藥物作用的高峰時間。

選擇合適的運動頻率

通常每周3~5次;單純飲食治療的2型糖尿病患者,每周至少運動5次;正在接受胰島素或者口服降糖藥物治療的患者,最好每天定時運動,以利于血糖控制及調整藥物劑量;肥胖的患者,若運動強度不夠大,可以增加運動次數(甚至每天2次),以減輕體重。

每次運動時,患者可先運動5~10分鐘,若感覺良好,再逐漸增加。一般情況下,中等強度的運動以20~30分鐘為最佳,低強度的運動可延續至45~60分鐘,但不應超過1小時。若患者在運動過程中出現頭暈、胸悶、大汗、面色蒼白等現象,應立即停止。

選擇合適的運動強度

一般運動應該從低等強度開始,逐漸進入中等強度。可以通過計算脈率來確定運動強度,即運動中的脈率 (次/分)?=170-年齡。

例如,一名60歲女性患者,達到中等運動強度的脈率為:170-年齡=170-60=110次/分。

另外有一種談話實驗法可用于簡單判定運動是否達到中等強度,即在運動過程中要微微氣喘但還能與同伴正常交談,就是合適的中等運動強度。一點都不喘說明強度太低;上氣不接下氣,不能與同伴正常交談說明運動強度過大。

選擇合適的運動量

運動量是否合適對運動療法的效果影響很大。

(1)?運動量恰到好處的標準:運動后,自感輕度呼吸急促,周身微熱,面色微紅,津津小汗,輕松愉快,有食欲,睡眠良好,雖稍感疲乏、肌肉酸痛,但休息后可消失,次日體力充沛,有運動愿望。

(2)?運動量過大的表現:運動后自感大汗,頭暈眼花,氣短胸悶,非常疲乏,脈率在停止運動后5分鐘尚未恢復,次日周身乏力,無運動愿望。

(3)?運動量不足的表現:運動始終保持在“面不改色、心不跳”的程度,即運動后無發熱感、無汗、脈搏無變化或在2分鐘內恢復。

患者可在不同的運動中記錄自己的感覺和運動時間,以確定適合自己的運動項目、運動量和運動強度。

您的一小步

“人衛健康”的一大步!

喜歡“人衛健康”嗎?

經常閱讀“人衛健康”嗎?

曾經被某個科普小知識打動過嗎?

從此養成了一個好習慣

或戒除了一個壞習慣嗎?

為我們投上一票吧!

您輕輕的點擊一下

是我們繼續努力的動力!

掃描下方二維碼或

點擊閱讀原文

助力全民閱讀活動

為人衛健康投票

識別二維碼,點擊投票

僅此一步

無需更多操作

活動介紹:為大力推動全民閱讀,發揮優秀微信公眾號在推動全民閱讀中的引領、示范作用,中國新聞出版傳媒集團、中國全民閱讀媒體聯盟和中共漯河市委宣傳部共同開展了第四屆“大眾喜愛的50個閱讀微信公眾號”推薦活動。經過政府部門推薦、媒體推薦、公眾號自薦,共收集到3000多個微信公眾號。經專家初評,專業技術公司數據監測,共有150個閱讀微信公眾號進入復評,請大眾進行網絡投票推薦。根據投票結果與專家終評,最終確定50個大眾喜愛的閱讀微信公眾號。

期待您點擊下方閱讀原文

為人衛健康投票鼓勁兒!

轉載注明出處:http://www.jinanhaoyisheng.com/yangshengzhidao/view-180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