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夏至,全家這樣吃,百病不上身!家人健康

點擊上方“養身廚房”→再點擊右上角“…”→選“設為星標”

設星標,找養身廚房更方便!

夏 至

2019年夏至時間

6月21日

農歷五月十九

星期五

夏至日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陽高度最高的一天。氣溫逐漸升高,人體出汗量也會隨之增加。

飲食要以清泄暑熱、增進食欲為目的,因此要多吃苦味食物,宜清補。

夏至以后,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陣雨。進入“梅雨”季節,空氣非常潮濕,養生要注意祛濕。

本期指導專家:

王宜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食療營養部主任

錢會南 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

夏至習俗

夏至這一天各個地方的習俗可是熱鬧的不得了。每個地方都有自己過夏至的方式。

1

夏至吃面

“冬至餃子夏至面”按照老北京的風俗習慣,每年一到夏至節氣就可以大啖生菜、涼面了,因為這個時候氣候炎熱,吃些生冷之物可以降火開胃,又不至于因寒涼而損害健康。

養生廚房的大廚就做過一道防癌、提高免疫力的新式涼拌面,點擊下圖即可看完整菜譜與視頻。

2

夏至粥

在養生堂節目現場,王主任給我們帶來一碗夏至粥。這碗粥和普通的八寶粥可不一樣,里面有一味只有在夏至粥才有。

這碗夏至粥的食材有小麥、玉米、紅豆、紅棗、糯米、蠶豆和紅糖。而這個不一樣的食材就是小麥,而且一定是鮮小麥!

夏至是麥子收成的時候,吃鮮麥子有清熱的功效。此外,搭配糯米、紅棗有養氣血、安神的功效。

夏至6個蔬菜不能少

苦瓜

中醫學認為,苦瓜性寒,味苦,入心、肝經,有清熱祛暑、明目解毒、利尿涼血等功效。適宜夏季煩熱、口渴多飲、中暑發熱等病患者服食。

秋葵

秋葵中富含蛋白質、鈣、磷,有高蛋白質、高營養、低脂肪、低熱量、無膽固醇的獨特優勢,讓秋葵成了降脂、減肥佳品。

秋葵的粘液有豐富的可溶性膳食纖維,有降血糖的功效,非常適宜三高食用。

魚腥草

魚腥草味辛,性寒涼,歸肺經。能清熱解毒,更重要還有消炎的作用。

現代藥理實驗表明,本品具有抗菌、抗病毒、提高機體免疫力、利尿等作用。

養生堂節目中還介紹了涼拌魚腥草的吃法:魚腥草洗凈切段,用涼白開浸泡10分鐘后瀝干。加少許蠔油、醋、香油,攪拌均勻即可。

馬齒莧

馬齒莧性寒,味甘酸,入心、肝、脾、大腸經。馬齒莧具有清熱解毒、散血消腫的功效。

馬齒莧富含ω—3脂肪酸能抑制人體對膽固酸的吸收,降低血液膽固醇濃度,改善血管壁彈性,對防治心血管疾病很有利。

日常生活中可以用新鮮馬齒莧約200克,煎水當茶,時時飲用。

藕是藥用價值相當高的植物,它的根葉、花須果實皆是寶,都可滋補入藥。用藕制成粉,能消食止瀉,開胃清熱,滋補養性,預防內出血,是婦孺童嫗、體弱多病者上好的流質食品和滋補佳珍。

藕含豐富的維他命C及礦物質,具有藥效,有益于心臟,有促進新陳代謝、防止皮膚粗糙的效果。

冬瓜

冬瓜味甘、性寒,有清熱利水、消腫祛濕的功效;冬瓜是典型的高鉀低鈉食材,對保護心臟、補充水分、防止中暑都非常好。

冬瓜不含脂肪,熱量低,飽腹感強,而且富含維生素C,很適合減肥人士和愛美的女性食用。

夏至常喝這2飲

夏至最適合的就是喝茶飲了。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錢會南錢教授,給我們帶來2個適合夏季喝的茶飲。

1綠豆冬瓜飲

錢教授推薦夏季食用綠豆,并且可以和冬瓜搭配,效果更佳。

冬瓜綠豆飲

食材:綠豆100克、冬瓜100克、茯苓20克、蜂蜜5克、清水適量

功效:清熱祛暑、健脾祛濕

2敗醬烏梅茶

除了豆子以外,古人在夏天的時候還推崇“夏食荬”。荬又叫山苦荬、敗醬,古人是把它當菜來吃的。

中醫認為敗醬草,性苦微寒,可以清熱解毒,消癰排膿,活血行瘀。敗醬草性苦微寒,具有清熱的功效,所以夏季食用可以清熱解暑。錢老師推薦把敗醬草和烏梅一同泡水,代茶飲使用。

敗將烏梅茶

食材:敗醬草5克、烏梅5克、冰糖適量,用開水沖泡即可飲用。

功效:清熱祛暑、生津止渴

夏至養生一定注意這4點1晚睡早起、防損陽氣

夏季晝長夜短,夏天的睡眠養生觀念遵循太陽活動的規律,所以夏天應該晚睡早起。但是晚睡的時間也應該控制在晚上11點之前。

2合理午休 養心護心

白天可以睡子午覺養生,時間半個小時最佳。

3切勿涼水洗澡

很多人天熱了喜歡洗冷水澡,但是有些人卻不適合。

對于高血壓的人,皮膚一接觸冷水,血管就急劇收縮,大量血液涌回內臟,使本來就高的血壓更升高。嚴重者可使腦血管破裂、出血、中風、昏迷甚至死亡。

用冷水浴進行降溫時,初起不宜猛然浸全身于冷水中。最好用手或淋浴噴頭先潑灑些冷水在身上,或用冷水先淋濕手腳。

4切勿貪涼

很多人天一熱就貪涼,整天多在空調間,吃著冰棍、冷飲。殊不知這都是在外濕嚴重的夏季,加重了體內的寒濕。使得濕氣凝滯,從而乏力、頭暈、起濕疹。

夏季祛濕,常用艾葉

中醫講,長夏之氣主為濕。長夏從夏至開始,這時候最嚴重的就是濕邪。

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治未病中心副主任中醫師夏公旭介紹了一個簡單的坐墊方子——艾葉墊:

艾葉500克,曬干,揉碎,用紗布包制成坐墊,然后坐在上面。

艾葉性溫,具有溫經止血、散寒止痛等功效。艾葉裝在坐墊里,溫暖之氣從腸道進入人體,可以溫暖五臟六腑,甚至可以治療寒冷誘發的腹瀉。坐墊法可以說“坐著就能增加陽氣”。

夏公旭說,人們最好把艾葉墊做成長條型的,與現在的衛生巾有點類似;坐墊布最好選用通透性好的棉紗布,以方便藥力透發。另外,如果給藥墊加熱,溫度不能過高,以免燙傷皮膚。

養生廚房傾情推薦:蘄艾草坐墊

親身試用:小廚一朋友(男,30多歲)前段時間去海邊玩,回來后就一直困頓乏力,覺得自己濕氣重。就把蘄艾草坐墊抱著試試看的心理拿去用了。一段時間后一直跟小廚夸這坐墊效果明顯,有祛濕的作用!

適用人群:身體濕寒(手腳發冷、怕冷、宮寒)小腹不適、便秘、虛胖、腹瀉、久坐不適等人群。

現價:¥128元,掃描下圖二維碼即可購買↓↓↓

夏至過后,溫度升高,雨水增多

平時多吃6蔬菜、2茶飲

切記勿貪涼、合理睡眠

常用艾葉,祛長夏濕邪

養生美味盡在“健康購”商城

長按識別二維碼進入↓↓↓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健康購”

轉載注明出處:http://www.jinanhaoyisheng.com/yangshengzhidao/view-179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