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一笑教授記性好,各種數據脫口而出,甚至能精確到小數點后兩位數。他對我國兒童哮喘的流行病學調查情況如數家珍:“1990年數據顯示我國兒童哮喘的患病率是1.09%,2000年時上升到1.97%,2010年又增加了,患病率為3.02%。”
“2020年快到了,準備啟動第四次調查,估計數字會上升。”
“上海的兒童哮喘發病率更高,占到7.57%,在全國城市中排名第一。總體上,哮喘患病率跟社會經濟的發展是一致的。上海的發病率可能還要增加。”
鮑一笑作為在兒童過敏和哮喘病領域躬耕多年的資深專家,有足夠的“硬材料”支持自己的判斷。
六一兒童節來臨之際,我們邀請到這位知名兒科醫生,聊聊兒童哮喘。
兒童哮喘怕換季!
南北方過敏原不一樣
兒童哮喘病患者,是指14歲以下的孩子。鮑一笑提醒,季節轉換對哮喘兒童來說,是個挑戰,具體來說,每年的春夏之交和秋冬之交,家長都要留心孩子。此外,也存在地區差異。
01南方地區的過敏原主要是螨蟲和霉菌等比如,南方即將到來的梅雨季節,潮濕的環境容易滋養霉菌,而天氣一熱,空調使用也多了,“門窗一關,吹空調,冷熱感一大,人體抵御能力減弱,一不小心就會引起上呼吸道感染,而上呼吸道感染又容易引起哮喘急性發作。另外,這樣的環境螨蟲也覺得舒服。”
一些氣候干燥的地區相對情況要好一些,因為不適合塵螨及真菌等那些喜好潮濕環境的變應原的生長。
02北方地區的過敏原更多是花粉鮑一笑開了個玩笑,“主要是北方的花不太好看,真長得漂亮的花,反而不容易引起過敏。”他特意提到了北方草原上眾多的蒿草等,說這些植物都是引發哮喘的過敏原。
兒童哮喘是非常復雜的疾病,和遺傳、環境、免疫等許多因素有關,但許多家長對此并不了解,缺乏相關認知,認為孩子的哮喘隨著年齡增加會不治而愈,不需要治療。
鮑一笑說,這存在認識誤區。他解釋,兒童哮喘多數在3歲左右發病,6歲以后一般會有50%的孩子能緩解病情,12歲后約有百分之六七十的患者可以緩解。還有30%的人即使過了12歲,也不能緩解。“因為每個孩子的病程不同,平均為2到6年,這個時期,需要通過長期用藥來控制病情,讓孩子以夠正常生活、生長和學習。”
簡言之,不治療任其反反復復地發作,即便跌跌撞撞地走到“自愈”,肺功能也受損了,所以,“一定要知道治療的價值。”
治療也是一個逐步發展認識的過程。以吸入技術為例,“在上個世紀80年代以前,我們認為哮喘就是支氣管收縮,所以那時候治療哮喘僅僅用支氣管擴張劑來實現,包括兩個方面為主,一個就是腎上腺素叫β受體激動劑,快速打開氣道,另一個是M-受體阻斷劑。”80年代以后,我們認識到哮喘也是氣道的慢性炎癥,注重消除炎癥的治療,鮑一笑說,“2000年以后,我們又開始重視支氣管舒張的治療。”
現在的治療思路是,“我們把這些治療方法聯合起來,既要吸入激素做抗炎治療,也聯合應用支氣管舒張劑,包括β2受體激動劑和M-受體阻斷劑。”
哮喘是個高遺傳度的疾病,鮑一笑稱其遺傳度高達60~80%。但是,“為什么這幾十年哮喘患病率增高,不能說是遺傳發生了改變,是生活方式和環境的變化。”
如果 “遺傳”是哮喘發病的內因,那么環境和生活方式就是外因。不能改變內因(基因),那就改變和調整外因(環境和生活方式方面)。
鮑一笑認為,通過環境的改造,降低兒童哮喘發病率,是可行的。比如給孩子提供一個低過敏的室內環境,包括在家里不鋪地毯,被子要經常洗曬,空調的濾網保持清潔,盡量少養寵物、少給孩子玩容易積灰的毛絨玩具等。
也有一些觀念需要改變。比如對于過敏的飲食,我們傳統上采用逃避的辦法。鮑一笑說,這對孩子是有傷害的,營養問題不說,“其實食物引起過敏的概率是很低的,哮喘病人做皮膚測試,皮試的結果只有5%左右的陽性。”
“我們只能說真正讓孩子過敏的,不要吃,不能說因為是過敏體質,那些所謂過敏的食物都不吃。”鮑一笑舉例說,我們傳統上有個叫‘發’的概念,總是認為容易“發”的東西不能吃,“這是個很大的誤導。”
他說,最新研究發現,適當的時候給孩子吃一點容易過敏的東西,早點吃,反而會產生耐受。“比如在歐美國家,花生引起過敏的概率較高。研究發現,早點給孩子吃花生,其過敏的概率只有4%左右,因為有了耐受。”
鮑一笑說,基于這樣的機制,可以做一些基因預測。據他介紹,他花了十多年的時間,建立了一個基因預測模型,可以預測哮喘過敏的概率。這個模型已經投入使用,“這樣,我們就能夠鎖定一些比較高危的患者,進行環境的預防管理。”
對于患者的管理,鮑一笑早在新華醫院開設哮喘門診時就開始了。
2006年,鮑一笑在診室申請安裝了一部直撥電話,把電話號碼印在名片上發給患者。。
一年后,鮑一笑自己嘗試建立患者的電子檔案,同時建立個人網站,然后又做患者管理平臺。這些自我突破和創新培育了他的互聯網思維,即系統管理和跨界協作。
他的理想圖景也逐漸清晰成型,一個集檢查、診療、治療、患兒教育于一體的規范化綜合診療中心已經投入使用,他以此為模版,向全國基層醫院和協作單位的醫護人員開展規范化診療、隨訪、健康教育等方面的培訓。
“在全國構建2000個協作點,100個示范中心和1000個標準化門診的線下網絡,再打造一個線上的哮喘管理網絡,這樣就產生了線上線下聯動的一個機制。”
“實現2019年的目標,沒有任何問題。”
因為高中的一場疾病,鮑一笑萌生了做醫生的想法,填報高考志愿時,身為教師的父親在他所有志愿中都填上師范類大學,但鮑一笑全部改成了醫科類大學,后來他被第四軍醫大學錄取,正式走上學醫之路。那一年他15歲。
此后的每一步都在他的“管理”之下,穩妥而自信。
有趣的事,他每一次重大決定的日子和巧合了一些特殊的節日:
2006年6月1日,兒童節,他在新華醫院開設第一個哮喘門診。5年后,這個最初只有三名醫生的呼吸科成為國家臨床重點專科,是兒科呼吸專業全國8個國家重點專科之一。
2017年4月1日,適逢愚人節,他辭去上海新華醫院兒科大內科主任,離開公立醫院。
即將到來的2019年8月1日,鮑一笑又一個水到渠成的新舉措將掀開帷幕。
六一兒童節,祝孩子們健康快樂,也向守護孩子們健康的兒科醫生們致以特別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