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近一半的胃癌發生在中國,預防其實很簡單!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胃癌是嚴重威脅中國人健康的常見且惡性程度較高的腫瘤,也是致死率非常高的惡性腫瘤。據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發布的2020年全球最新癌癥負擔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新發胃癌中近48萬例(44%)發生在中國;全球死亡人數中有37萬(49%)是中國患者
調查發現,中國早期胃癌患者占比僅約20%,有80%的胃癌患者發現時已經是進展期,嚴重影響患者的預后。因此,胃癌患者死亡率高的原因大致可以概括為兩個方面:
  • 胃癌早期基本上沒有癥狀,即使有一些小毛病、小癥狀,通常也易被忽視;

  • 缺乏篩查意識,認為能吃能喝,沒什么大問題就忽略了檢查的重要性。


所以,哪些人需要非常重視胃癌的篩查?胃癌可能有什么感覺?平常胃不舒服該怎么辦?

圖片來源:123RF

胃癌的高危人群


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的《胃癌診療規范(2018年版)》中指出,胃癌的高危人群有:
  • 年齡40歲以上,男女不限

  • 胃癌高發地區人群:據統計,甘肅省(尤其是河西地區)、遼寧省(屬北方高發區)等地區是胃癌高發區;

  • 幽門螺桿菌感染者:可做呼氣試驗或大便檢查;

  • 既往患有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潰瘍、胃息肉、手術后殘胃、肥厚性胃炎、惡性貧血等胃癌前疾病

  • 一級親屬患有胃癌

  • 存在胃癌其他高危因素:高鹽飲食、喜歡吃腌制食物、吸煙、重度飲酒等。


此外,飲食不規律、缺乏運動,經常熬夜、有負面情緒等人群也應該重視胃癌的篩查。
篩查方法:血清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檢測、幽門螺桿菌抗體檢測和內鏡篩查,最終確診需要病理證實。專業醫生會根據血清PG檢測和幽門螺桿菌抗體檢測結果對胃癌患病風險進行分層,并決定進一步檢查策略。
胃癌發生是一個多階段過程,慢性萎縮性胃炎、不完全性腸上皮化生以及粘膜不典型增生等胃黏膜病變被認為是引起胃惡性腫瘤的癌前疾病/病變。在疾病早期,如果我們能早期識別癥狀、及時就診,就能減緩胃癌癌前疾病的進展,降低胃癌的發生率。那么,胃癌和癌前病變會有哪些癥狀呢?

圖片來源:123RF

胃癌可能有什么感覺?


約80%的早期胃癌沒有癥狀,部分患者可能會有消化不良癥狀。以下是可能會出現的癥狀,每一次癥狀的出現都應該引起重視。
  • 食欲差,吃少量食物后感覺飽;

  • 吃了一頓飯后上腹部有飽脹感

  • 腹部疼痛,通常在肚臍上方有模糊的不適感;也可能表現為餐后的隱痛或脹痛,大約1個小時后會慢慢緩解(進食后疼痛,空腹時緩解);

  • 疲倦,沒有原因的體重下降、消瘦

  • 嚴重、持續的胃灼熱、反酸等消化不良癥狀;

  • 持續性惡心,反復嘔吐,嘔吐時有血/無血;

  • 腹部腫脹或積水;

  • 便血、黑便

  • 紅細胞計數低(貧血)。


當出現上述情況時,應及時就醫,進行檢查,確認這些癥狀或體征的病因,并進行針對性治療。也有研究認為,飲食因素和生活習慣等因素與胃癌癌前疾病發病有關,若能消除或消弱這些危險因素,就可以降低胃癌癌前疾病的發生,從而減少人群胃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那具體應該怎么做呢?

圖片來源:123RF

胃不舒服,在家應該怎么辦?


停止對胃黏膜的損傷:如忌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忌吃燒烤油炸的食物,忌酒等。研究發現,相比不喝酒的人,喝酒的人發生胃癌的風險增加3倍以上。
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不吸煙、少吃腌制食品(咸鴨蛋、咸菜、臘肉等),以及經常吃新鮮水果和蔬菜、規律吃飯,尤其是遺傳易感性人群(如ALDH2突變等)。研究表明,吸煙者胃癌風險增加2.7倍,而且煙齡越長、吸煙越多,就越容易得胃癌。
減少幽門螺桿菌(Hp)感染:使用公筷、公勺,提倡分餐制,避免食用受污染的食品和飲用受污染的水,能有效防止Hp在家庭成員之間傳播,降低Hp感染和相關疾病的發生風險。此外,還需做好幽門螺桿菌檢測,并及時治療咨詢。研究發現,對于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人,非賁門胃癌的風險幾乎是未感染者的6倍。
放松心情、控制肥胖的發生:因為超重或肥胖能夠觸發胃酸反流和胃灼熱,這都可能導致癌癥的產生。
在醫生的指導下停用各種能夠損傷胃黏膜的藥物:如阿司匹林等。如果不能停藥,可以在專業從業者的指導下服用胃粘膜保護劑等藥物,如枸櫞酸鉍鉀、硫糖鋁、膠體酒石酸鉍膠囊等。胃粘膜保護劑不僅能夠治療胃粘膜損傷,還能改善胃粘膜血流狀況、預防疾病。

推薦閱讀

“1天1杯,1周7杯”還是“1周1次,1次7杯”?哪種喝法更易患癌癥?
80%的患者沒控制好,管理血壓必須要知道這幾件事!
降血壓、控血糖、調血脂!常吃小米,可能還有這些健康益處
歐盟批準多發性骨髓瘤細胞療法,更多內容盡在一周罕聞藥事

參考資料

[1] Stomach (Gastric) Cancer—Patient Version. Retrieved 2021,from https://www.cancer.gov/types/stomach

[2] Gene mutation combined with drinking habits appears to increase risk of gastric cancer in East Asian people. 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0-05-gene-mutation-combined-habits-gastric.html

[3]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 胃癌診療規范(2018 年版)[J]. 腫瘤綜合治療電子雜志, 2019, 5(1): 55-82

[4] Melina Arnold, et al.,(2020). Global burden of oesophageal and gastric cancer by histology and subsite in 2018. Gut, DOI:10.1136/gutjnl-2020-321600.

注:本文旨在介紹醫藥健康研究進展,不是治療方案推薦。如需獲得治療方案指導,請前往正規醫院就診。


版權說明:本文來自藥明康德內容團隊,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謝絕媒體或機構未經授權以任何形式轉載至其他平臺。轉載授權請在「e藥環球」微信公眾號回復“轉載”,獲取轉載須知。如有其他合作需求,請聯系wuxi_media@wuxiapptec.com


歡迎掃碼關注e藥環球微信公眾號,我們為您帶來靠譜和前沿的好醫新藥全球資訊。

About us

e藥環球 | 藥明康德團隊打造

點“在看”,分享健康新知

轉載注明出處:http://www.jinanhaoyisheng.com/yangshengbaojian/view-184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