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生】一年的養生訣竅,80%都在這篇文章里!趕快收藏~

本公眾號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官方微信,如果您還未關注,請點擊上方藍色“中國中醫”進行關注
內容由養生中國微信綜合整理

我們與地球上的萬物共同生長,脫離環境談養生是不可能的,因此,養生第一條就是順四時。

就是按照《黃帝內經》中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來調整自己的生活。

春生

《黃帝內經》: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養生之道也。

春天,萬物復蘇,欣欣向榮,正是生機勃發的時節,這時人們應該入夜即睡眠,早些起身,使精神愉快,胸懷開暢,保持萬物的生機。

01

生陽氣

春季陽氣漸生,而陰寒未盡,加上風邪很盛,容易侵襲人體而損耗陽氣。

平日,多吃溫補陽氣的食物,如蔥、姜、瘦肉、蛋類、優質蛋白質、豆類、蔬菜等,幫助祛寒散邪、輔助陽氣。

02

補肝氣

春氣與肝氣相通,春天來時,氣血從內向外走,主要功能在肝。所以,春季第一補,重在補肝。

肝經在人體兩側,側臥的時候,不管是左側臥還是右側臥,都能養肝氣。

因為,人在側臥的時候,血自然就歸到肝經里去了,“肝主藏血”,血一歸到肝經,人體就能安靜入睡,肝也開始一天的造血功能了。

03

防風邪

春季風邪最盛,加上天氣乍暖還寒,容易誘發疾病。所以,要增強免疫力。

除了通過運動、注射預防疫苗、保持良好衛生習慣等常規措施外,還要注意補充優質的蛋白質,同時要注意保暖。

春季肝火過于旺盛,就會容易生病,可以吃點蒲公英,通肝經,去火消炎。

只需將蒲公英鮮嫩莖葉(100g)洗凈,瀝干蘸醬,略有苦味,味鮮美清香且爽口。

夏長

《黃帝內經》: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養長之道也。

夏天,自然萬物長勢旺盛,人們應該在夜晚睡眠,早早起身,保持愉快,切勿發怒,使氣機宣暢,通泄自如,對外界事物有濃厚的興趣。

01

養心

中醫認為夏屬火,通心,人易煩躁不安、胸悶氣短,所以,暑天養心很重要,養心首先得睡好。

酸棗仁是一味寧心安神的好食材,煮粥放點酸棗仁,有助于養護心臟。睡眠不好的人,還可以配合放點蓮子,清心安神。

02

祛濕

夏天出汗較多,容易耗氣傷陰,除了及時補水,還應常吃一些益氣養陰且清淡的食物以增強體質,如山藥、蜂蜜、蓮藕、木耳、豆漿、百合粥等。

中國中醫科學院楊力教授介紹,夏至養心清暑,首先推薦夏至三葉茶,分別是荷葉、竹葉、薄荷葉。

夏天可以三葉合泡(每種3~5克)或者任選其中的一種(荷葉、竹葉用5 ~10克,薄荷葉5克即可)泡茶喝,有非常好的清心火、養心和消暑的作用。

03

護脾胃

夏天是脾胃最為脆弱的時候。脾胃喜溫不喜冷,因此,夏天不要貪涼,冰鎮食物能不吃就不吃。

此外女性應多吃些薏米、茯苓、白扁豆、赤豆、絲瓜等食物,有助于健脾益胃。

秋收

《黃帝內經》: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養收之道也。

秋天,自然界景象因萬物成熟而平定收斂。此時,人應早睡早起,以保持神志的安寧。收斂神氣,以適應秋季容平的特征。

01

潤肺

秋屬金,金主肺,所以秋天適合養肺。肺主升清,通達水液的代謝,而秋天氣候干燥,氣體的交換容易影響肺功能。

尤其是入秋后天氣漸冷,肺氣易損,肺部疾病高發,所以養肺顯得特別重要。

可多吃蜂蜜、枇杷、百合、烏梅等柔潤食物,以益胃、養肺、生津。

平日,大家應勤喝水以益肺,秋冬季每日至少要比其他季節多喝水500毫升以上,以保持肺與呼吸道的正常濕度。

還可直接將水“攝”入呼吸道,方法是將熱水倒入杯中,用鼻子對準杯口吸入,每次10分鐘,每日2~3次即可。

02

防寒涼

秋季早晚溫差大,要注意早晚添加衣被,睡臥不可貪涼。特別是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慢性支氣管炎患者、體質較弱的老人和兒童,更要注意隨著氣溫的變化加減衣物。

對于平時缺乏運動的人來說,時常刺激按摩雙手,對健康大有裨益,尤其能夠起到養肺功效。

方法:兩只手十指張開,掌心相對拍打手心100次。以掌心微微發紅發熱的程度為宜,拍完搓一搓雙手。

03

促排便

秋季主“收”,萬物趨向于以收藏為用,人體的代謝廢物也易在體內蓄積,導致各種疾病。

這就要求我們要保持身體三通:大便通、小便通、汗液通。

要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正常人每天吃500克左右的蔬菜、適量粗糧是遠離便秘的好方法。

冬藏

《黃帝內經》: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養藏之道也。

冬天是生機潛伏,萬物蟄藏的時令。人應該早睡晚起,不要妄事操勞;要守避寒冷,求取溫暖,不要使皮膚開泄而令陽氣不斷地損失,這是適應冬季保養人體閉藏機能的方法。

01

 補腎

冬季寒冷,補腎正當時。中醫認為“腎開竅于耳”,這時經常按摩耳朵,有助于腎臟的保健和氣血的順暢。

睡眠是養護腎臟的重要一環,尤其要睡好“子午覺”。中醫所說的“子午覺”,即每天子時(夜里11點到凌晨1點)及午時(中午11點到1點)是養腎最需要睡覺的時段。

中午12點左右,外界陽氣最盛,此時午睡可養腎中陽氣;夜半12點左右,外界陰氣最盛,睡眠可養腎中陰氣。

02

養心神

冬季養生重在養神,主要是藏神,以使志伏,多讀書報、賞花草、聽音樂、嗅柑橘皆可調養心神。

其次是曬太陽,接受“日光浴”,能使人精神振奮,心情愉悅,胸懷舒暢。

03

養胃

冬天,人們往往會不知不覺地多吃一些,尤其是喜歡多吃牛羊肉之類的“熱食”,容易傷胃。

其實,老人冬季養胃應少食咸,多吃點苦味的食物,可以選擇芹菜、萵筍、生菜等,可以抗菌消炎、提神醒腦、消除疲勞等。

同時要遵循漸進的原則,少吃多餐,既保持總量,又不讓胃挨餓。

栗子有益氣健脾、補腎強筋的功效。中青年人適合吃點栗子粥,以強健脾胃。

方法:將10個栗子和適量大米一塊兒煮成粥,也可把栗子風干磨粉,喝粥的時候再加入。

圖片來源:Pixabay

編輯:董俊彤


中國中醫

微信號:satcm01

轉載注明出處:http://www.jinanhaoyisheng.com/yangshengbaojian/view-1845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