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羊爸爸”↑,關注我們
文 | 郭莎拉
羊粉:羊爸爸,早餐必須喝牛奶吃雞蛋和三明治嗎?
羊爸爸:偶們團隊深入討論一哈。
【羊爸爸八卦小組的深入討論】
羊二:你愛吃牛奶雞蛋嗎?
羊三:我一喝奶就拉稀。
羊二:那你能硬喝嗎?
羊三:可能也可以吧。
羊二:那你拉肚子怎么辦?
羊三:那我就……吃了以后……不出門。
來說正事。
人早餐午餐晚餐吃什么這個問題,其實自己的身體就會選擇的。你只要細致地觀察身體的反應,你就會知道你適合吃什么,適合不吃什么。吃了什么能吸收,吃什么不能吸收。吃了什么舒服,吃了什么不舒服。
不合適的,身體自己會有一種反應。比如拉肚子的,吃了以后一整天都吃不下飯的,吃了腹脹的,反胃的,睡不好的,吃了后頭暈昏沉的,大便拉不下來,脾氣變大等等。
比如我吧,從小很少吃牛奶雞蛋,成年后,喝牛奶后比較容易生濕,就是感覺喝了以后整個身體都脹脹的,學了中醫(yī)以后知道這個狀態(tài)是水濕停滯,濕不能代謝的表現(xiàn)。我只要是濕重的那幾天,都會很懶,因為濕重了以后會影響氣的運行,氣不足的時候人就沒精神,沒力氣,什么都不想做,能坐著絕對不站著,而且坐也是要趴在桌子上的,整個人都是軟趴趴的。
所以比起吃牛奶雞蛋,我更愿意吃中式早餐。
在北方生活的大部分時間,因為氣候相對比較燥,我會喝一些流質(zhì)的食物,比如粥,特別燥的那些天,我會喝一點稍微甜的食物,比如八寶粥、甜豆?jié){、油茶,微甜的食物補充津液很快。
有一次我在五臺山,山上風特別大,而且24小時之內(nèi)的溫差有20度上下,這種溫差變化會特別消耗人的津液,我的嘴唇干到爆裂出血,怎么喝水都不起效。當時就想,我本身脾胃能力就弱,加上津液不足,所以喝水也不能轉(zhuǎn)化成津液。后來發(fā)現(xiàn)當?shù)刭u的一種甜的酥餅,軟軟的糯糯的,吃了以后口中就生出了津液,整個身體的燥熱感就少了很多。
回頭想來,原來是甘入脾,而津液的轉(zhuǎn)化都來自脾的力量。有津液整個人就滋潤,氣血也充盈,人的性情也會柔和很多。
可是,當我一回到南方,把那種甜餅帶回家吃,卻一口都吃不下去,太膩了。南方空氣中的濕度更高,人的身體也偏濕,這個時候吃甜就會生濕,就會膩。
再比如說,當早上起來很昏沉,我就不想吃東西。沒睡醒,誰跟我說話我都不想搭理,那是因為睡眠不足,身體里的濕重,氣也不足,就會吃不下,要等身體的陽氣把這些濕濁代謝掉部分之后,可能才會有胃口。
但是有時候家里人很操心我的營養(yǎng),非要我吃東西,這種情況下,我也只會想吃一點脆脆干干的東西,比如油條,煎餃,或者,放點辣椒醬的雜糧煎餅,辣的吃了胃會暖起來,而且也有一點燥濕的功效,如果非要搭配流質(zhì)的食物,那我不會喝粥,我就會想吃胡辣湯。胡辣湯里面的胡椒,白芷,丁香,都有祛濕的功效。吃完以后可能就有一種“睡醒了”的感覺。
和不吃蛋奶的我相反的是,我認識的一個妹子。她會經(jīng)常喝一點奶,有時候甚至會一次喝一斤,但這就不會影響到她的活力。她干什么事情都是風風火火的,而且走起路來好像腳上踩著風火輪,說話的語速也是非常快,像脫口秀主持人一樣。而且,和我比起來,她的運動量,她的陽氣都比我多很多,那么她整個人的狀態(tài)就是可以吸收牛奶帶來的營養(yǎng)的。牛奶是陰,剛好可以平衡她的陽。
我還見過很多健身教練會吃很多蛋,練著練著就要吃一個蛋,他們說如果不吃就練不下去,會有透支的感覺。他們在運動的時候,身體就會發(fā)出那個信號,就是陽消耗的多了,就需要補陰,就要吃高營養(yǎng)的東西。(不過,中醫(yī)并不提倡高強度長時間的運動,就像是總開長途的車,整體損耗會過多。)
還有高強度腦力工作者,高強度體力工作者,他們早餐也會吃得比較多,比較高營養(yǎng)。但是,這些都是每個人自己會去選擇的,是不用教導的。
我有很多北方朋友,他們從小早餐必須要吃饅頭,吃面食,如果他到了南方不給他吃饅頭,他吃什么都會感覺到?jīng)]吃過飯。也有的朋友,如果早餐不喝牛奶,就總感覺少了點什么。如果長期已經(jīng)吃習慣了一種食物,身體會對那種食物很熟悉,也會容易消化和代謝。所以強迫自己改變飲食結構,是沒有必要的。
總結:
1.能消化的,能平衡身體的,才是營養(yǎng),否則吃了就沒有意義了。
2.每個人吃什么舒服,身體都知道的。
3.食譜沒有標準答案。
PS:當然,路邊攤是少吃更好。
作者簡介:郭莎拉,羊爸爸公眾號主創(chuàng)編輯,孩子他娘,中醫(yī)實踐者,擅長一邊嘗試各種美食一邊調(diào)理積食的文藝婦女,也正在學習著如何做一個中醫(yī)和現(xiàn)代人之間的溝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