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輕易用“窮人不配生孩子”指責他們

如果互聯網要搞一個“每日吵架話題”評選的話,關于生不生孩子的討論一定能排前三。這不,前段時間的一則#90后夫妻深山生9孩#的新聞,就把很多網友氣得夠嗆。這條新聞最初是因為某網友拍攝的一段關于一對廣西90后夫婦的視頻。在視頻當中,這對夫婦表示他們一共生育了9個孩子,且妻子目前已懷孕,第10個孩子即將出生。而在后續的新聞里,當地的相關工作人員證實了這段視頻的真實性,并對其中的一些細節做了補充和更正,比如,縣里并非沒向這對夫婦宣傳過計劃生育,考慮到他們的生活水平,當地還為他們提供了最高品類的低保補助。10個子女,貧困戶,低保補助……這些抓人的字眼毫不意外地挑起了很多人的不滿——“越窮越生,越生越窮!苦了孩子苦了自己,何必呢!”“不符合政策,為什么還要享受補貼?那之前罰款的怎么辦?”“浪費資源,拉低我國的人口素質!”……在如今的社交網絡上,“窮人不應該生孩子,生下來也是讓孩子受苦”的論調一直很受歡迎。尤其是在牽涉到多子女的貧困戶時,指責父母自私的言論往往能得到很多人認可。盡管這些言論看似是網友看到這些家庭略顯窘迫的生活狀態之后“怒其不爭”,可他們言語之中的邏輯,卻顯得很勉強。“窮人不應該生孩子”或者“窮人不應該生太多孩子”的看法,背后隱含的其實是非常復雜的論調。最淺層的,是窮人是否擁有自由的生育權利。即,能不能生。其實這個問題一說出口,很多人心里就立刻有了肯定的答案。生育權,是公民的一項基本權利,其權利主體指向父母,權利內容不單指懷孕分娩本身,也包括日后的養育。所以,討論窮人能不能生孩子,顯然是沒有意義的。在這對90后夫婦的故事里,丈夫表示生這么多孩子是因為“沒有辦法”,也是他和妻子“一起的意思”,從他們的主觀意圖上沒什么好指摘的。可僅僅因為他們的貧困戶身份,生育這項基本權利就要被加上各種條條框框了嗎?這是窮人不該生孩子的第二層論調:無法為孩子提供好的生活條件,就不該生育。這種觀點其實很容易反擊。窮人,指向的是他們個人經濟狀況不佳的問題。可“窮”與“富”本來就不是絕對的概念,錢固然重要,但并沒有重要到能成為衡量一個人夠不夠格生孩子的標準。大多數不贊成窮人生孩子的人,都認為沒錢與養不好孩子之間存在著很明顯因果關系。“養好”這個問題說來復雜,但一個事實是,“養活”一個孩子,比大多數人想象得容易。比如那對生育了9個孩子的90后夫妻,靠著丈夫出外打工(日薪200),就能“剛夠生活費”。作為口糧,他們全家還種了一大片玉米地。在后續的報道里我們也能看到,即使這對夫妻靠打工和種地無法負擔12口人的生活開支,至少,還有社會福利兜底。但在很多人看來,這種勉強“生存”,還遠遠不夠。活下來之后,教育問題又怎么解決?這一點,其實在網友的采訪視頻中也有提及。盡管這對夫妻并沒有直接表示所有孩子都在接受教育,但據丈夫透露,9個孩子中最大的正在上四年級,最小的上一年級。至少在義務教育階段,暫時不需要擔心這幾個孩子的教育。不可否認,這些孩子在今后的高等教育階段難免會困難重重,而其他孩子所能享受的優質教育,比如補課,興趣班,素質拓展,與他們無緣。這也是很多人覺得,窮人的孩子生下來就輸在起跑線的原因。可是,誰來定義中國孩子的起跑線在哪里呢?身處小鎮的父母或許覺得,能為孩子買全套工具書,報時下最流行的班,就是讓孩子贏在了起跑線上;身處都市的父母卻可能認為,只有帶孩子去游學,讓他們從早教就開始努力,才是讓孩子贏在了起跑線上。所有的父母,其實都會試圖在能力范圍之內去培養自己的孩子。孰優孰劣,真的能用統一的標準來衡量嗎?至于很多人關心的道德教育問題,其實更是暴露出大眾的偏見和殘忍。家庭教育,對所有人來說都是一個永恒的難題,無關貧富。各種因為家庭教育導致的悲劇在網絡上其實并不是新鮮事,也總能引起人們的討論和反思,可是如今當討論的主體換成了窮人,大家的看法卻出奇的一致。仿佛財富的作用已經不僅僅是帶來物質的充裕,更會帶來精神的富足,與之相反的,則是窮人永遠無法給予孩子適當的家庭教育。可事實并非如此。2018年,在四川遂寧市,一位育有11個子女的婦女的故事被人拍成了短片,標題叫做《我和我的11個孩子》。短片原本意在向人們展示一位婦女獨自撫養11個子女的艱辛(丈夫2017年因為殺人入獄),但其中的一段對話看來卻讓人格外動容。視頻中,拍客問女孩:“覺不覺得爸爸媽媽虧欠了你?”女孩低下頭回答:“我覺得不虧欠啊,我覺得應該是我虧錢他們,因為我沒有長大。”或許這段視頻無法回答網友的所有質疑,它不像滿墻的獎狀,可以證明這這個女孩有很好的成績,也不像體面的衣服,可以證明她的生活條件還過得去。但它的確證明了,這個在外人看來過得并不舒適的女孩子,仍然對家庭抱有極大的感恩和善意。而你無法確定,這其中沒有家庭教育的原因。而在旁觀這些家庭的故事時,那些看似是在憐憫這群孩子的評論,有的只是對于他們未來的悲觀設想——沒文化,營養不良,家庭不和睦,甚至娶不到老婆,被早早嫁人,生活不幸,繼而危害社會……有位網友非常動情地總結:“我真的很難想象他們會幸福。”既然很難想象,那不妨不要想象了。因為所有關于“這些孩子一定不愿意生在這家”的猜測,都只是網友們一廂情愿的自我代入,沒有意義,也根本無法證明。那些指責窮人生這么多孩子是浪費社會資源的人,更是大可不必。畢竟社會福利制存在原因,本就是為了盡可能保障每一位公民生存的權利。就像失業時的失業救濟金,生病時的醫療保險金,懷孕時生育津貼,這些形形色色的社會保障,從來就沒有所謂絕對公平的分配。盡管客觀來說,生9個孩子的的確確破壞了現有的規則,可當這9個孩子已經成了既定的事實的時候,需要考慮的就不再是該不該生,而是如何養活的問題。有人覺得,自己為了養活孩子起早貪黑,而這對夫婦卻可以把撫養孩子的重擔丟給政府,這實在有失公平。但一個總被忽視的事實是,在現代社會中養育一個孩子本就應該是全社會結構協作而分擔的共同責任。“生太多是給社會添麻煩”的想法,等于切斷了人和社會的良性互動。而且從視頻來看,這對夫婦并非僅僅依賴政府救濟生存,他們也同樣在為了生活努力。退一步萬講,何必去苛責這些所謂的“窮人”對于一個大家庭的渴望?生育后的醫療、教育等保障問題,或許才是社會力量更需要關注的東西。更何況,沒人能保證,某一天自己會不會突遭變故變成需要被救助的人,也沒人能斷言,這些被救助的人未來就不會成為對社會有貢獻的一部分。所以在此之前,不需要過度關心別人的個人選擇。“沒錢就不要生孩子”的言論,只適合拿來約束自己。
· END ·感謝你讀到這里,我們為明天準備了更加精彩的內容,不想錯過的你,就把Vista看天下設為星標吧。第一步:點擊頂部藍字“Vista看天下”,進入公眾號主頁。第二步:點擊右上角“···”。第三步:點擊“設為星標”。
·一 周 熱 點 回 顧 ·我們永遠無法切身感受別人的生活↓↓↓

轉載注明出處:http://www.jinanhaoyisheng.com/muying/view-183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