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律師今年45歲,是個事業成功的女人,擔任青島一間律所的合伙人,多項殊榮傍身,卻難逃眾多女強人的厄運:
女兒3歲時,張律師離婚,成為一名單親媽媽,她竭盡所能彌補女兒生活上缺失的父愛。
張律師似乎把自己生命的全部希望,孤注一擲地“賭”在了女兒身上,她是這么打算的:女兒上大學前,絕不再婚。
于是,張律師耗盡心血,希望女兒能夠沿著自己為她規劃好的道路,做一個完美的“閃光少女”。
光是貴族私立學校初中一年的學費,就是32000元。更別提“貴族教育”必備的鋼琴課、各種補習班……
她也像普通媽媽一樣,在朋友圈曾為女兒寫過的詩中提到:
“我一直,一直以為,有缺口的愛,雖不完美,卻想在不完美中,愛到極致。”
這大概也是中國萬千單親媽媽,這個微縮群體,最真實的寫照。
但是,張律師突然死于幾天前,倒在自己15歲的親生女兒手中:
女兒借口給媽媽按摩,用絲帶從她背后纏住頸部,將其生生勒死!
緊接著,她把尸體藏于行李箱。當警察趕到時,女兒已經和媽媽的尸體待了兩天一夜,臉上卻看不出任何波瀾。
這段看似令人欽羨的母女關系,是如何一步步釀成了人間慘劇?
說到底,張律師死于自己令人窒息的母愛,把親手養大的孩子硬生生“逼”成了惡魔。
張律師在管教女兒方面,事無巨細:
極端的愛,在疫情期間顯得尤為病態——她幾乎每天都守著女兒學習,打罵也是常有的事。
女兒甚至曾向同學調侃道:“家里什么都好,就這個媽不好。”
媽媽的一腔熱情,最終卻演變成令人恐怖的控制欲。背后掩藏著三種中國式的危險親子關系:
想必各位刷朋友圈時,都被下面這張照片所震撼:
心力交瘁的母親,在鬧市區當街向兒子長跪一小時,只為了求他回去上學。
而這位“小祖宗”呢,不僅視若無睹,反而將此照片發至朋友圈炫耀——“開心每一天”。
很多人憤恨地指責這個孩子不懂得感恩,同情這位母親:可憐天下父母心。
可在我看來,她一點都不值得同情。
爸爸站在一旁也無動于衷,縱容孩子如此羞辱親生母親,這樣的中國式溺愛,折射著當代家庭教育中的不堪。
正如盧梭曾經說過的:
“你知道用什么辦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為不幸的人嗎?那就是對他百依百順。”
有多少孩子是毀于父母的一句“他還是個孩子”。一旦孩子的愿望得不到滿足,父母就會萬分自責。
以過分溺愛開始的親子關系,往往會以遺憾結束:就像死于女兒絲帶下的張律師,相依為命變成了“相依要命”;
像死于北大“完美小孩”吳謝宇刀下的謝天琴,都背不動彼此密不透風的“愛”;
如被女兒當街狂扇耳光的那位母親,路人看不下去踹了女兒一腳,還不忘護著她……
關于愛,父母總是容易走極端,不是給予太多,就是過于吝嗇。
也可以說,開頭提到的張律師,占全了這兩個極端。離婚后,女兒成了單親媽媽的整個世界。
在另外一種離異家庭中,年幼的孩子被判給了爸爸,爸爸再娶,出現了前段時間熱搜上的這一幕:
(圖片會引起不適,略)
五一假期前,黑龍江佳木斯的一家醫院ICU,躺著一位4歲女孩,一度生命垂危。
渾身上下沒有一處是好的,嘴唇都被剪掉了,繼母謊稱是女孩自殘。
醫生感到異常,隨即報警。
下重拳毆打、用開水和煙頭燙、抓住頭發往墻上撞,他們對小女孩的虐待手段,觸目驚心。
簡直不配為人!
只因在4月23日,這個4歲的小女孩把大便拉在了隨身的紙尿褲里,就引起了繼母的不滿。
提著她狠狠撞向門框和門板,這讓她渾身發抖,直翻白眼。醫生診斷為顱內出血,需要馬上做開顱手術。
沒錯,“地獄空蕩蕩,惡魔在人間”:想要問問這位道貌岸然的生父,要有多惡毒,才能眼睜睜看著繼母如此施虐于親生女兒?
我所擔心的,即使對這倆人施行逮捕,孩子康復之后,在心中會留下多么恐怖的童年陰影和創傷?
我終于理解,一個發小懷胎十月辛苦生下了兒子,在他一歲時,老公領著新歡猖狂地住到了家里,只好離婚。
她瘋狂想保住的,唯有孩子的撫養權,生怕以后會遭到繼母的毒手。
張律師在自己要強的性格驅使之下,望女成鳳心切,早早替女兒規劃好了未來的道路。
其實為這場悲劇埋下了一絲征兆,女兒平時學習成績很好,但是張律師卻總會對她提出更高的要求。
而成為弒母的直接導火索,是張律師對自己近期的學習成績不滿,在冷戰中逐漸爆發。
離婚后,張律師禁止女兒見爸爸。還將控制欲的手伸向了對女兒的過度教養中。
《奇葩說》里,傅首爾曾經吐露過心聲:“我照著媽媽定制的人生走到現在,最開心的是媽媽,不是我。“
從小被安排得妥妥當當,父母妄圖給孩子按照自己的藍圖,一鍵設置完美人生。
卻忽略了,兒童時期被父母過多限制行為、干涉隱私的人,長大后獨立性較差,依賴性較強,幸福指數較低。
把父母的人生,強制性地與孩子的人生捆綁在一起,讓孩子踐行自己的人生理想,實際上是一筆虧本的投資。
往往死在一句“我這都是為你好”。
(以上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寫在最后·
當悲劇發生時,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反思:
令人窒息的愛,斷送的不僅是孩子的一生,還有自己的。千萬不要執著于掌控孩子的一生,要學會給親子關系留些白。
有時,要學會放手。這樣反而會讓孩子在良性的愛中,懂得感恩和責任使命。
魯迅在1919年《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中,就說道:
“覺醒的人們,應先解放自己的孩子,為他們肩起黑暗的閘門,放他們到寬闊光明的地方,此后幸福地度日,合理地做人。”
危險的中國式親子關系,你占了幾條?請自檢,一鍵轉發,讓更多父母看到,并以此共勉。
特別提示:各位寶媽,微信又又又改規則了,不再按照發文的時間順序推送,而是按照寶媽們的閱讀習慣,簡單說來,就是要給朵媽多點“在看”,多多留言和轉發,才不會錯過我的每一篇精彩!記得按照下面的教程,星標我哦~支持朵媽的育兒經
點個在看支持一下吧!
抓住孩子成長關鍵期
跟我一起讀透30本“教育圣經”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
輕松培養優秀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