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是一種常見的中醫保健療法,現在很多人也會選擇拔罐來保健養生,但是在拔罐后皮膚上不僅會出現深淺不一的罐印,有的還會出現水泡,這是為什么呢?
有人認為這是體內濕氣重引起的,也有人認為是拔罐的師傅技術太差,錯誤拔罐導致的……眾說紛紜,那么,真相到底是什么?
為什么他拔罐沒事,我拔罐有水泡?
拔罐患者會出現水泡,主要有以下幾種原因:
1.體內風寒濕毒較盛,以濕氣最為突出
起泡也是一種邪氣外出的表現。有時會在罐壁上出現小水滴,也是濕邪的表現。
2.留罐時間過長
這一點因人而異,也和體質有關。有人留罐20-30分鐘也不會起泡,有人5-10分鐘就會起泡。
3.罐子溫度較高
這一點只有很小的可能性。有時做閃罐,如果造成罐體溫度過高,這時留罐的話,會增加起泡的可能。
4.部位差異
同一個人拔罐,有的部位沒問題,有的部位起泡。總的規律是背部、兩脅、臀部容易起泡。
5.拔罐過重,超出了承受能力
由此可知,濕氣重是會導致皮膚起水泡的,這一點與拔罐師傅技術無關。
那么,問題又來了,要怎么知道,我是濕氣重,還是其他原因導致的水泡呢?
方法也很簡單
①換個師傅,換個部位試試看;
②體內濕氣重的表現:舌苔白膩、肥胖、身體乏力易疲勞、總睡不夠、大便溏粘難沖掉等。
拔罐后起水泡要怎么辦呢?
可在常規碘酒或酒精消毒后,用注射器在水皰的邊緣刺入將水抽出來。然后涂以抑菌液,用保鮮膜貼敷,半小時后可快速恢復。
了解了水泡的真相后,我們再來了解一點其他的拔罐知識!
為什么拔罐多選擇背部?
人體的很多疾病都是由于氣血不通引起的,脊背作為氣血循行的主干道,最害怕淤積。只有脊背這個樞紐通了,氣血運行通暢了,才能帶走淤積,滋養全身,祛除疾病。
再則膀胱經是人體最大的排毒通道,而后背是膀胱經主要循行的部位,治療的范圍極其廣泛。可以說身體內任何疾病,都和膀胱經有著直接或間接的關系。它就像污水管道,如果不通,整個日常生活全都會被破壞。
留下的罐印是不是有什么特殊含義?
罐印的顏色表示了你的身體狀況:
紫黑色——供血不足、有積寒
紫色并伴有黑斑——氣血不暢通
紫點并有深淺不一的塊狀——風濕
鮮紅而顏、局部發熱——陽癥、熱癥、實癥、熱毒熾盛、體質陰虛、火旺
紅而暗——血脂粘稠、血脂高、供血不足
瘀斑或血泡灰白、色淡——虛寒、濕邪
皮膚微癢——風邪、濕癥
水泡、水腫、潮濕——寒癥、濕氣盛
罐中有水珠者—— 寒濕重
紫紅、暗紅 ——陰癥、寒癥、血郁
潮紅、淡紅 ——虛癥
局部很快恢復原樣 ——說明快痊愈
最后再交代幾點拔罐容易犯的錯誤
1、拔罐后立馬洗澡
容易發炎、著涼、風邪入體。
2、拔罐時間過長
容易出水泡。傷害皮膚、引發感染。
3、同一位置反復拔
會對皮膚造成損壞。
4、拔胸口、肚子
通常拔火罐的位置主要是腰部、背部,肩膀。
拔罐對人體有諸多好處,但是不能盲目追隨。拔罐一定要用正確的拔罐方法。如果你對拔罐師傅不信任,何不自己去學了?
自己學會之后再也不用擔心師傅技術不好,還能為家人的健康出力,經濟又方便。
拔罐后起水泡怎么辦
可在常規碘酒和酒精消毒后,用注射器在水皰的邊緣刺入將水抽出來。然后涂以龍膽紫即可,不必包扎。如出現了感染,可服用抗菌藥物即可。
拔罐后出現水泡,水泡沒有破潰者,可用以下中醫外敷小驗方進行治療:
1、食鹽1份,涼開水2份。將鹽放入水中,攪勻后將紗布浸入,然后敷于燒傷燙傷處,隨時更換。
2、生大黃適量。將大黃研成細粉,加麻油適量,調成糊狀,涂于患處,用紗布包好,每日換藥1次。
拔罐起水泡是怎么回事、拔罐起水泡該怎么辦,上面的為我們做出了介紹,起水泡的部位盡量不要用手觸碰,穿寬松點的衣服不要讓衣物貼在患處,另外,要清淡飲食,多吃新鮮水果蔬菜。
來源:成都浩誠職業技能培訓學校推薦閱讀
加群:各種專科護理微信群,趕緊加入
投稿:歡迎護士相關的原創稿件投稿
關注:按護士科室分類的微信公眾號
買書:護理書籍,點擊下面”閱讀原文“選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