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脈粥樣硬化就是血管“生銹”了,發生硬化后

為什么動脈粥樣硬化是人類的第一殺手?

河流污染,罪魁禍首是對環境的嚴重破壞及大量資源消耗后緊隨而來的大量廢物的無序排放。然而你可否知道,人類體內也有一條河,河床是血管,河水是血液,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類的生命之河同樣被污染,罪魁禍首是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吸煙等。污染所帶來的最大惡果是體內河床——血管的淤積狹窄與堵塞,醫學上稱之為動脈粥樣硬化。

目前動脈粥樣硬化及其后果——心腦血管疾病(腦卒中、心肌梗死、心腦猝死)不論是在西方發達國家還是包括中國、印度在內的發展中國家都是導致死亡的第一殺手。

在世界范圍內,動脈粥樣硬化血栓形成導致的死亡人數占全部死亡人數的52%,遠遠超過了第二位死因的腫瘤(24%)。全身每一個器官、每一個組織、每一個細胞的存活都離不開血液的供應,血液帶來營養,帶走廢物。

那么輸送血液的管道就是動脈,動脈在體內四通八達,一旦動脈發生管腔狹窄或發生血栓,從頭到腳全身所有的器官都有可能受累,所以,動脈粥樣硬化的危害廣泛,而且發病率高,動脈粥樣硬化是人類的第一殺手。

動脈粥樣硬化可以逆轉嗎?

過去認為,動脈粥樣硬化一旦形成就不會消退,對動脈粥樣硬化的消退抱消極態度。可喜的是近年來研究表明,動脈粥樣硬化是可以消退的。

動物實驗證明,給家兔喂高膽固醇飼料,可造成實驗性動脈粥樣硬化,一旦實驗性食譜停止后,病變會逐漸消退。在與人類較接近的猴子身上,也得出相似結果。流行病學調查研究發現,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芬蘭、挪威、瑞典三國居民隨著奶油、蛋類攝食減少,心血管病死亡率明顯下降。之后,由于飲食改善,攝食的膽固醇明顯增加,冠心病在歐美已成為流行病。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國家是芬蘭。該國居民嗜食奶油、蛋類等高膽固醇食物。這說明,改變生活方式可使冠狀動脈粥樣斑塊減少,動脈粥樣硬化逆轉。

因此,除合理服藥外,防治動脈粥樣硬化的鑰匙掌握在自己手里。采用健康的生活方式:勞逸結合,生活作息有規律,放松心情,避免精神壓力或過分緊張,改變不良生活方式與習慣,則不僅有助于心腦血管疾病的康復,也可使動脈粥樣硬化逆轉。

為什么全素食者更容易得心腦血管疾病?

一般來講,吃全素食者未攝取動物性脂肪,不會因血中膽固醇增高引發心腦血管疾病。但新的研究卻恰恰得出相反結論,吃全素食更易得心腦血管疾病。

澳大利亞皇家墨爾本科技研究所教授辛克萊爾把139名20~55歲的健康男性分成全素食、蛋奶素食、葷食及高肉量飲食四組進行了研究對比。結果發現,全素食者的血脂肪酸總量雖最低,但是血栓素、血小板凝集素與半胱氨酸的代謝產物都較其他三組高。辛克萊爾指出,該項結果推翻了一般人認為全素食者未攝取動物性脂肪,不致因高膽固醇血癥引發冠心病的認識。

研究早已證明,血液中的血栓素、血小板凝集素等生化物質,能促使血小板聚集,加速血栓形成動脈粥樣硬化,是潛藏的患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所以,想靠吃全素食來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方法不可取。必須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膳食,適量運動等,才能健康。

心肌梗死可測可控的因素是什么?

曾經公布的有中國參加,7000多名中國大陸公民為研究對象的52國的聯合研究,從全世界不同地域和不同種族登記初次發生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以及與之性別相同、年齡類似而未患病的對照者的臨床與流行病學資料研究結果發現,90%的急性心肌梗死可被可測、可控的9個因素所預測。

這9個因素依權重順序為血脂異常(特別是壞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水平增高)、吸煙、糖尿病、高血壓、腹型肥胖、缺乏運動、飲食缺少蔬菜和水果、緊張(8個不利因素)與長期堅持少量飲酒(1個保護因素)。如以健身為目的堅持少量飲酒可能有利于心血管健康,但若大量飲酒不但有害肝臟,也加重高血壓,損害心血管,甚至誘發心肌梗死。

動脈硬化的預防最好從青少年開始!

動脈粥樣硬化的上游是多種危險因素(如可控的因素:吸煙、血脂異常、高血壓、糖尿病、代謝綜合征、肥胖等)的流行。吃不飽穿不暖的貧窮人,不會得這種病,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歐洲,心血管病就罕見。

1953年在朝鮮戰爭期間,美國醫學界公布的論文證實,對臨床并沒有冠心病表現的戰死的美國士兵的尸檢研究發現,相當多的死者心臟已有冠狀動脈的早期病變,他們的平均年齡僅20余歲。

1975年,對越南戰爭中戰死的美國士兵的尸體又進行了此方面的重復研究,此時尸檢的士兵的平均年齡為22歲。令人吃驚的是,12年過去,冠狀動脈阻塞的征象上升至55%。當年對朝鮮戰爭中戰死的中國和朝鮮士兵的尸體解剖結果卻恰恰相反,他們的冠狀動脈壁光滑,沒有明顯的硬化斑塊,真是“一塵不染”。

造成這種差異的根本原因是兩國士兵的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的不同。其實,這些美國士兵的血管病變早在童年時期就已開始啟動了。

目前我國的青少年常吃洋快餐者大有人在,以車代步、看電視、玩電腦上網者更是多見,結果肥胖、超重十分常見。三四十歲的人患心肌梗死已不罕見。不要認為腦卒中與心肌梗死是老年人的事,與青少年無關。

心血管疾病的預防必須從上游抓起,即從青少年開始預防,從源頭治理,而不良生活方式的改變是基本點。

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生活起居中的健康科學——遠離癌癥、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龐保珍

點擊閱讀原文也可直接購買噢

轉載注明出處:http://www.jinanhaoyisheng.com/yangshengzhidao/view-175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