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本人
我無法在沉痛中這么快地轉換過來,請允許我憂傷一會兒,因為等這一天付出的代價太大太大。今天二條是方方老師最新文字《湖北大學校長順利過關,我和梁教授一起吃魚》,歡迎閱讀。今年的武漢人不怕熱
文/戀惜夕武漢半個月以來一直在連續不斷地或大或小地下著雨,前幾天路過長江,想看一下長江的水流,卻被雨霧給遮擋了,只看見江邊霓虹燈在閃爍,江灘的夜景確是很美。
只是看見湖北各地降雨量的視頻,徒增了我心里的恐懼與擔憂。想起1998年那一年的雨水,差點洪峰了我的家鄉,那一年的情景還歷歷在目。那一年的感動雖然時隔22年了,但現在想起來依然會淚目。我住在堤邊,每到夏天,經常走千米的路去看江水,可1998的那一年,以前千米以外才能看見的濤濤江水,近到50米就可以看見了,可惜當年沒有拍照。
記得當年各個單位都派工作人員到堤邊背沙包抗洪搶險,個個都是汗流浹背。部隊駐守在我們那里,日夜兼程背沙包填堤,炙烤下中暑的人不計其數,犧牲的人也有。那個抗洪搶險的場景我是記得的,天天都有要搶救的人,我們那個縣周邊有一個村是被峰洪了的,我們一家人也計劃著往最高處逃生,那一年我們的縣城好險好險就被峰洪了,看得見的江水離防護堤一米都不到。
堅持了大概兩個月左右的時間,保住了我的縣城,但還是有受災的地方和人。我只記得嘉魚縣和監利縣是受災地區,那濤濤的江水過去了22年,記得當年街上擠滿了歡送解放軍的行人們,好多少人熱淚盈眶地喊:“謝謝你們!你們真是人民的子弟兵!是你們救了我們!”我當時也在其中,那悲壯的感動與生的希望混雜在一起的感覺,一直刻在我的記憶里。
作者五月攝于武漢
現在,回過頭再來寫疫情,心情非常復雜,真乃五味雜陳。
從疫情開始到現在,我每天都在盼望著疫情結束。疫情最早受災發生在武漢,后來是世界各地,直到現在都還沒有結束,心情真是難以輕松。因此,我深刻地意識到人類是共存體,沒有誰可以做到獨善其身。
2020年1月20日,我們在武漢的很多人都知道了新冠肺炎是一種有傳染性的病,但并不知曉病毒傳播性的厲害,這種意識和常識包括防護意識都沒有帶入很多武漢人的大腦,當然包括我。
我和家人們買了25日去外地的火車票,19日我有點干咳,20日有點感冒的跡象,孩子們堅決不讓我去上班。為此,我們爭執了很久。孩子們的意識很強,對我說:“媽媽,這種新冠病毒傳染感染偏年紀大的人,你不知道它的危害性,可我們不能讓你去冒這個險,你感冒了,你還干咳,你很累,好好休息幾天,你不為自己著想,也要為其他人著想。你在25日前一定不要出門,家里要買什么我們去買,保證我們大家在25日上車之前不要發燒。都要保護好自己。時間就是生命……”有種逃命感。我被孩子們說服了,因為他們說的有道理。為此我也失去了這份工作。現在想起來真是后怕。孩子們當時的決定是對的。
我接下來為出門而做準備,每天喝兩包板藍根,每天量兩次體溫,孩子們給我買了一盒阿莫西林膠囊(出門必備)。一盒感冒藥,一盒阿奇霉素(三天的量)。收拾出門用具……20日之前我買了很多菜,20日下班后補充了一些菜,這是我2020年除夕前最后一次采購菜,冰箱里都裝滿了,準備出門一個星期后回家不用慌著去買菜。再說春節期間的菜又少又貴。春節期間儲備菜是我的一個習慣。再就是發朋友圈,內容無非就是要大家戴口罩,做好防護傳遞轉發這些信息。
作者本人
23日我起床有點晚,孩子們因為疫情的原因也提前放了年假(萬萬沒有想到這個年假會是一個春天),我在廚房里準備弄吃的,聽見孩子大聲說:“封城了!封城了!武漢居然封城了!”見證事實卻如此地不敢相信。驚呆了好一會,確定了封城的真實性后,這個消息如五雷轟頂,炸得我有種震耳欲聾的感覺:封城……封城……封城!這疫情究竟有多嚴峻?心里翻江倒海,不是滋味,欲哭無淚。
第一時間給我母親打電話,交代老人家準備口罩。在此之前我也交代過,但我還是不放心。母親說弟弟們都在家,即便我說封城了,但從他們在電話里的說話中,我感覺得到他們對危情的意識是很差的。盡管我交代時說的話很嚴肅。我的老家在湖北一個縣城里,但離武漢并不遠,三個小時左右的車時,我們縣城里有很多人都在武漢工作生活,回家過春節的人也非常多,我有多擔心有多害怕只有我自己知道。
除夕這天,孩子們問我:“媽媽,我們家里的菜可以吃多少天?”我回答說:“半個多月應該沒有什么問題吧。”心想,半個月后疫情也該結束了。這天我做了一桌子的菜,我們一家人卻沒有食欲,但祝愿的話沒有省:順心順意!心想事成!疫情快點結束!謝謝醫護人員!希望大家平安!
除夕年夜飯
我不知道除夕夜這天在武漢的人有多少人可以睡安穩的覺?我們一直盯著手機到凌晨,轉發信息,求援醫護人員的物質,病毒防護意識等等,只要有朋友發就轉。我的神經高度緊張,心里想,醫護人員平安了大家就有救了,保醫護人員就是保大家。不知不覺中夜已經很深很深,身心極度疲憊和恐懼,凝窗遠望,萬籟俱寂,萬家燈火,每一家燈火想必都是封城的故事……
武漢封城的初期,我們似乎生活在一個謊言的城市里,真是沒有別人做不到的事,只有你想不到的事。每天各種謠言各種代“專家”說解病毒等等,讓你不知道哪些內容是謠言哪些消息又是真實的,以至于常凱導演一家幾口人遇難我一直還以為是謠言。后來看的多了,就知道如何辨別真假言傳了。這些造謠者真是可恨。總之,天天有事挑戰武漢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我個人認為:安全的謊言是危險的,真實的危險反而是安全的。我為什么這樣說:我們小區封城前就有確診,我到大年初五左右才知道,還是從別人的熟人那里知道的,很多人就是因為不知道小區里有確診而沒有做好防護被感染的。知道有確診后更是害怕,甚至處處懷疑,有種受騙的感覺。那段時間各種生氣各種質疑,總之心情各種惶恐不安。
各種瑟瑟發抖的消息,朋友圈可以不看,謠言或信息可以不用理會,但是,我們不可能不關心疫情的拐點吧?日子是不是要過?家里的垃圾要不要扔掉?這樣問題就出現了,困難也就來了。冰箱里的菜一天比一天少,以前還真不覺得家里可以消耗這么多的糧食,本以為可以吃半個多月的菜看來接不上來了,擺著的事實你不得不心里發慌。柴米油鹽找誰購買?日常生活用品什么時候可以買得到?今天有吃的明天還有吃的嗎?
呆在家里怕餓死,出門又怕被病毒感染(在非常時期,物業組織了菜源,非常感謝,非常暖心),可病毒是隱形殺手,你不知道它躲在哪里,隨時隨地都有可能被它擊中,當時危險無處不在,扔一次垃圾就會提心吊膽一個星期。為了減少出門次數,逼著積攢一星期垃圾才去扔一次。就這樣經歷著周而復始的幾周隔離期。在這種高度的精神緊張情緒中,每天盼望著拐點出現,而每天的確診數據卻在飆升。那段時間可以說在武漢的人都是在拼命,都希望可以捱過災難,我每天都提心吊膽。那段經歷生死的至暗時期,我們總算幸運地逃過來了。
從封城到解封我印象最深的幾次哭泣:深夜空降醫護人員援漢,同濟醫院急診內科副主任醫師嚴麗放棄年休把手持的飛機票撕掉返回一線抗疫作戰,一架飛機上的客艙每個座位上都是一箱海外華人援助的防護用品,2月7日李文亮醫生去世(我知道他的“謠言”后每天都佩戴口罩上下班),3月19日(湖北除武漢以外都已解封)這天,我看見一篇文章里有湖北省委書記應勇說的一段話:“湖北人民是英雄的人民,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付出了極大努力、作出了重大貢獻,呼吁請求全國各地、全社會善待湖北人民,善待湖北農副產品。”
作者五月攝于武漢
4月4號清明節這天,當警笛鳴響的那一刻,這些讓人淚奔的記憶但愿可以從此卸載。這段災難性的歷史本可以不會下載在我生活的記憶里的。想起那些在劫難中艱辛的日子,心里依然會隱隱作痛,眼里總會噙滿淚花。
4月8號武漢解封,原以為我可以歡天喜地,原以為我會舉杯高歌。可是,我無法在沉痛中這么快地轉換過來,盡管這是我盼望了很久的一天,盡管這座城市是景象萬千的武漢,盡管重啟的希翼會慢慢復蘇。可是請允許我憂傷一會兒,因為我們為等來這一天付出的代價太大太大。
心里的陰霾隨著時間在慢慢消散,心里的擔心卻沒有因為疫情的好轉而放松,全世界的疫情還沒有結束,你就無法得到輕松。病毒是全人類的敵人,生命安全,經濟發展,與之都息息相關。“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這句話在我的理念里該消失了,這句話以前一度固有在我的思想里。疫情期間有誰沒有受到損失?經濟上的,精神上的,誰的憂傷不是息息相關的。
封城期間,我關注了很多公眾號,看了很多文章,學到了不同的常識,看見很多可以握住靈魂的文章,很感謝這些文章可以幫助我辨別思維,也從這些文章里知道了一些國外的疫情。從希望武漢疫情結束起,也一直希望全世界的疫情結束。愿上帝保佑人類早點結束這場災難。在此致敬英雄!緬懷逝者!感謝所有支援過武漢的人們,武漢醫護人員、志愿者、環衛工人、警察、物業、社區、外賣員、快遞員、菜購團等等。愿世界各地的疫情早日結束,還給人類正常的生活軌跡。希望世界和平,人類免除災難。
前幾天早上買完菜走到小區的門口,發現小區的門禁進出口恢復了疫情前的正常,進出連體溫都不用量了,我忽然有種如釋負重的感覺,武漢終于挺過來了!久違的輕松感和舒展的笑意終于可以直入心底。我在武漢生活了七年多,初到武漢時我并不喜歡這座城市,又熱又冷又吵鬧。慢慢地接受和習慣了這座城市。我深呼吸,看著周圍,站了好久好久。經歷著武漢從封城到解封,從空巷到稀少的行人、車流再到復蘇,心里的激動難以言喻,此時此刻有種悲壯的震撼感和溫暖的感動。武漢的今天真是來之不易啊!
武漢疫情才過不久,這窗外敲打的大雨聲,沉重地敲在我的心里,擔憂在外奔波的趕路人……在傷感擔憂的同時,我現在唯一能做的事大概就是祈禱吧。祈求老天爺保佑大家平安!讓災情停止!給湖北地區一個安寧!給湖北人一個晴朗的夏天,今年的武漢人不怕熱!
~the end~
作者簡介:
戀惜夕:湖北荊州人,現居武漢,文學愛好者,記載真實的生活點滴,在平凡中追求快樂!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與本平臺無關。
玙璠:警惕另一種冒名頂替
蘇煒:一個"正能量"滿滿的耶魯學子的故事
還在想:假如愛有天意
平憐:所有的悲歌,都來自內心最痛的地方
武漢的今天來之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