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按圖片,可保存及分享
人的壽命有多長?
根據“壽命公式”:人理想的生命狀態可活到120歲。而2017年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中國人均壽命為76.1歲。是什么“吃掉”了我們的壽命?
答案是:壞習慣!
趕緊看看,世界公認的10大“短命習慣+長壽習慣”!生活方式改一改,可能延壽10+年哦~
01很多研究都表明,久坐不動的人不僅容易胖,腎臟、心血管疾病的發病風險都大大增加。
坐多久才算是久坐?坦誠地說,目前還沒有一個世界公認的標準。這也許和每個人的身體情況有關,不同實驗所得數據也略有不同!
但肯定的是,久坐時間越長越傷身!如果參照美國糖尿病學會發布的 2016 版指南中的明確說法:所有人都應該減少久坐時間,特別是避免久坐超過 90 分鐘,最好每30分鐘就起身活動一下。
2睡眠不足事實上,對于睡眠的需求,如下圖所示,每個年齡段不盡相同。
(點擊圖片可放大查看)
好的睡眠有兩個要求:有規律+睡得夠。
舉個例子,假如你的每天推薦睡眠時長是8小時,而你習慣每天凌晨1點睡,早上9點起,起來感覺一點也不困,這也算合格的睡眠。因為你的睡眠滿足了兩個重點:規律+睡得夠。
3每天喝水量過少要健康、少得病,最廉價的方法,就是養成多喝水、主動喝水的習慣。
一個人每天應喝多少水?
我們常說一天要喝8杯水,其實指的是1500~1700毫升,這是《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的成年人一天的飲水量。
但是,每個人的杯子大小不一,具體要喝多少杯,還是得按照實際狀況估計一下。
而且,每人每天應喝多少水,也與年齡、季節、出汗量、健康狀況等因素有關,不能用“8杯水”一概而論。
如果運動量大、出汗多等情況下要適當多飲水。
4喜歡“重口味”高鹽飲食習慣最容易導致高血壓,70%以上高血壓患者攝入鹽過量,而國人減壽十因素高血壓排第一位。
由于食用鹽中的鈉是導致血壓升高的元兇,因此,除了炒菜時少放鹽之外,還應注意少吃含鹽量高的食物。
5抽煙喝酒吸煙喝酒對身體的影響,真的很大。
心臟健康就是其中之一,比如吸煙容易引起血管炎,升高血壓、血脂,甚至導致血栓等等。
過量飲酒也有諸多健康風險,包括心血管問題、 癌癥風險增加,還可能造成肥胖和肝臟損傷等。
慶幸的是,不論年齡多大,不論一個人吸煙、酗酒多久,只要努力戒煙戒酒,都可以從中獲益。
6用力排便便秘,大便時用力過度或不當,很可能誘發心腦血管意外,如急性心肌梗死或腦出血而猝死。
多見于中老年人,特別是已經有高血壓、動脈硬化、冠心病、糖尿病等病的人。
7經常憋尿很多人都有憋尿的經歷,但這會損傷你的括約肌,導致出現更嚴重的問題,如尿路感染、膀胱感染,甚至尿失禁等。
8彎腰駝背、愛玩手機年輕的時候如果經常彎腰駝背、愛玩手機,會讓脊柱承受更多的壓力,長此以往肌肉、骨骼都會更變得更脆弱。
如果不想在別人眼中“顯老”,不想脊柱受損,就盡量保持正確的姿勢吧。事實上,抬頭挺胸的人肯定會顯得更有朝氣,對吧?
9沉默寡言或易躁易怒調查表明,癌癥患者多數是內向型,既謹小慎微又多愁善感,既沉默寡言,但又易躁易怒。遇到生活中的挫折,心理矛盾沖突嚴重,而且又不善于自我解脫和宣泄,內心焦慮,抑郁苦痛。
這種心理上的嚴重沖突、抑郁,可能會引起心理功能的紊亂,進而引起機體生理功能紊亂和障礙,致使抵抗力和免疫功能下降,使癌癥細胞得以乘虛而入。
10身體異常信號不重視香港男士平均壽命最長,有一個原因就是,非常重視體檢,除了全面健康體檢外,還會根據年齡、性別等做些針對性檢查。真正做到了少得病、晚得病,得了病早點治,不把小病拖成大病、重病。
建議每年體檢一次,檢查的重點項目是心、肺、肝、膽、胃等重要器官,以及血壓、血糖等重要指標,對您的身體全面進行“常規監視”。
02水是最廉價的保健佳品,若能及時、科學地飲水,對于促進健康長壽十分重要,多喝水勝過多吃藥。其中這3個時段喝一杯水效果最佳。
第一杯:晨起空腹一杯水
清晨是一天中喝水的最佳時機,可使腸胃蘇醒,增加蠕動,預防便秘。一般空腹時飲水不超過150毫升,喝水時應小口慢飲。
第二杯:睡前一杯水
當人們睡熟時,呼吸,汗腺仍然在排出水份,當體內水份減少過多時,血液粘稠度增高,睡前一杯水,可有效降低血液粘稠度。一般建議喝100~150毫升。
第三杯:運動后一杯水
運動時汗液帶走電解質,且消耗較多能量,若不注意,運動后極易發生低血糖,嚴重甚至引起暈厥。因此,運動后,建議老人們小口根據實際情況飲用淡鹽水或者淡糖水。
哈佛大學這座世界頂尖學府,花了14年的時間研究喝粥!他們得出的結論是:喝粥可以長壽!
每日食用28g左右的粗磨谷物粥,能降低患心臟病和死亡的風險!簡單來說就是,多吃粗糧粥,延年又益壽。下面介紹幾款“長壽粥”:
燕麥粥
燕麥里,水溶性膳食纖維豐富,可以降血脂,控制血糖和通便,是特別適合老年人的進補佳品。
小米粥
小米粥不僅能養胃,也富含色氨酸可調節睡眠,還能補腎精氣,特別適合失眠的老人食用。
玉米粥
玉米味甘,性平,能健和脾胃,寧心靜氣,曾經也是被康熙皇寫進皇家御用食譜的。玉米中谷氨酸含量高,可以為大腦提供能量,來促進腦部各環節的循環,是醒神補腦之佳品。
南瓜粥
南瓜體內的多糖能夠提高免疫機能,類胡蘿卜素能夠維持老年人的視力不衰退,還有果膠,可以使糖類物質吸收減慢,控制血糖上升的大作用!
牛奶被譽為“白色血液”,對人體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它的營養幾乎是全方面的,鈣、脂肪、蛋白質等均較為豐富。
而雞蛋可以說是最適合人類食用的“蛋類”,人體對雞蛋蛋白質的吸收率可高達 98%。選雞蛋的時候,大家也不用太過迷信是不是土雞蛋,因為它們的營養幾乎無差別。
4每周吃1次魚魚肉的蛋白質含量為豬肉的2倍,且屬于優質蛋白,容易被消化、吸收;所含脂肪中大部分是不飽和脂肪酸,有助于改善大腦健康,提高記憶力。
對65歲以上老年人來說,吃魚還可降低發生老年癡呆的危險性。
5每天1斤蔬菜、半斤水果這一點看起來特別容易做到,但很多人沒有做到。吃蔬菜水果,不僅能補充維生素、礦物質和其他身體必需的營養素,預防腸癌等,還能改善心理狀態,預防疾病。
因此,建議成年人每人每天1斤蔬菜、半斤水果。
6吃飯8分飽吃飯要按時定量,以七八分飽感為宜。勿吃太燙過冷食物。飯后勿做劇烈運動。
吃飯“八分飽”,既不會提前饑餓,也不容易肥胖。所謂八分飽,就是感覺到胃里面滿了,但是再吃幾口也不痛苦。飽腹感有滯后性,細嚼慢咽能察覺這個度。
7每天睡午覺哈佛公共健康學院對2.4萬名成年人的研究發現,與不午睡的人相比,午睡的人死于心臟病的可能性會降低40%。人體除夜晚外,白天也需要睡眠。
道理很簡單,日間小睡讓大腦和體力都能得到時間修復,暫時放下工作、釋放壓力,讓大腦恢復到比較專注的狀態。日間午睡20~30分鐘為宜。
建議每天至少散步15分鐘。散步不但能緩解工作的緊張和精神的疲乏,還能促使血管彈性增加。
穿一雙輕便運動鞋,每天早晚出門走幾圈,雙腿穩步前行,雙臂擺動起來,對心血管乃至全身健康都有好處。
需要提醒的是:運動要量力而行,循序漸進,以身體微微出汗為宜。
9家務齊分擔,全家都健康英國癌癥研究會一項研究發現,每周花17個小時干家務(做飯、洗衣、拖地等)的婦女,其患癌危險降低30%。
經常做做家務,可以促進消化,改善心肌的營養和新陳代謝,增強神經、肌肉的彈性和張力,也能有效防止或延遲關節僵直、骨質疏松等衰老現象的發生。
10笑一笑,十年少人的精神狀態對健康很重要,俗話說:“笑一笑,十年少。”笑能放松心情,改善血液循環、降低血壓和增強免疫力。無論何時何地,都請保持一顆健康樂觀的心,事事樂觀、笑對人生。
笑聲能改善免疫和內分泌系統的功能。不妨經常找些讓自己快樂的事,笑出聲來,并把這快樂傳遞給別人。
點擊下方框框,輸入關鍵詞(如祛濕)即可了解更多養生知識,快來試試吧今日互動
下圖藏了一串數字
你知道是什么嗎?編輯:小紅帽
往期回顧
點擊圖片即可閱讀
改掉壞習慣,人更健康!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