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年約30歲的女性最近莫明胸悶、心悸、喘不過氣、惡心想吐,感覺自己隨時都有生命危險,頻繁跑急診求治,也到各大醫院心臟科、胸腔科、腸胃科等,但都沒有異常,最后醫師轉介到身心科求診,才發現是恐慌癥引起。醫師指出,恐慌癥發作時,不少病人會誤以為是心臟病發作,建議要留意心悸、呼吸困難、頭暈等13癥狀。
個人都經歷過各種焦慮或恐慌的感受,這是面對壓力或危險的狀況下,非常自然的反應。但對恐慌癥的個案來說,這些巨大強烈的感受,卻是難以預期的。在旁人看來,這個人的表現就會顯得奇怪,有些人會因此被貼上標簽,覺得這個人在演哪出兒?但其實對于恐慌癥的個案而言,這些感受都非常真實。
身心內科醫師指出,該名女性反復發作,隨時都提心吊膽,甚至不敢出門,其實所謂的恐慌癥就是指在很短的時間內,突然感到一陣焦慮、恐慌,有強烈的死亡威脅感,覺得自己快要死了,建議留意恐慌癥發作13項癥狀,只要出現4項或以上的癥狀,并在短短幾分鐘內就達到最不舒服的程度,就要盡快就醫。
在治療上,主要以藥物和改變認知行為式來治療。通常數周后癥狀可以明顯進步,整個程建議要六到十二個月,中間須配合規律回診,不可以貿然停藥,藥物治療部分則以抗憂郁劑為主線治療藥物,必要時合并使用抗焦慮藥物,幫助減低恐慌發作的強度和頻率,也可做腹式呼吸的練習,讓身體學會放松的技巧。
心跳加速和心悸也是恐慌癥發作癥狀。
恐慌癥13癥狀
1. 心跳加速或心悸2. 出汗3. 發抖或顫栗4. 呼吸困難或窒息感5. 喉嚨梗塞感6. 胸痛不適7. 惡心或腹部不適反胃8. 頭暈、頭重腳輕或快暈倒的感覺9. 失去現實感(覺得事物不真實)或自我失去現實感10. 害怕失去控制或即將發狂11. 害怕將要死掉12. 感覺異常、麻木或刺痛感13. 冷顫或臉潮紅
根據相關的統計,女性比男性更容易發生恐慌癥,發生率大約是男性的2倍左右,但實際上真是這樣嗎?其實也有專家有不同意見,這也可能是因為社會上的性別刻板印象,讓男性比較不愿意因為精神狀況去求診,因此發生率被低估了。另外恐慌癥多數在成年早期,也就是 20 歲左右出現,平均發病年齡大概在25歲左右。
實際上恐慌癥的明確原因,是尚未被確定的。上述的信息,重點在于讓大家有個概念,但別把這些當作標簽,貼在自己或別人的身上。
恐慌癥是一個不少見的精神困擾,對于個案本身、家屬與親友,還有整體社會都會造成很大的影響,因此我們必須要有正確的認知,才能共同面對這些問題。
對恐慌癥的個案本身來說,因為癥狀影響到工作與生活,必然是很痛苦、難過的過程。但一定要知道自己不孤獨,也不是你的錯誤,只要向專業的醫療人員求助,這些癥狀多數都能被控制,也有很好的機會可以重返校園或工作。
對恐慌癥的家屬或親友來說,這些看起來很嚴重的癥狀,不只會嚇到個案本身,也會嚇到身邊的人。只要了解這個疾病,給予個案更好的家庭支持、心理支持,對于個案來說絕對是有利的。有時醫療人員也會推薦家族治療,因為親密的人之間的情緒是會互相影響的,只要其中一個人的行為方式產生正向改變,也有機會正向影響其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