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讀|完了!你的胃除了決定食欲, 還掌控著你的

歡迎個人在朋友圈轉發分享

如需平臺轉載,請后臺聯系授權

南加州大學神經科學研究人員發現了胃促生長素(Ghrelin)的驚人作用。在本周舉辦的攝食行為研究學會年會上,他們公布了一項最新研究發現:Ghrelin可能對人的記憶控制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吃太飽后記不住事兒,就是這個原因。

胃促生長素又稱胃饑餓素,由胃底部的內分泌細胞產生,是最近發現的一種腦腸肽,也是第一個可促進食欲的激素。它在進食前分泌,以增加饑餓感而聞名。

比如說,當你在餐館里期待一頓即將到來的豐盛晚餐時,Ghrelin的水平會立即飆升。

近日,南加州大學神經科學研究人員發現了胃促生長素(Ghrelin)的驚人新作用:影響記憶力。

對記憶的影響

饑餓信號從腸道傳遞到大腦的過程中,Ghrelin發揮著獨特作用。在本周的攝食行為研究學會年會上公布了一項最新研究發現:Ghrelin有可能對人的記憶控制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該項研究主要作者伊麗莎白·戴維斯博士指出:Ghrelin一旦分泌出來,就會與迷走神經的特殊受體結合,將信號從腸道傳遞至大腦。

共同合作者、斯科特·卡諾斯基博士也指出:迷走神經除了影響進餐時食物攝入量外,還會影響人的記憶功能。

研究小組設想Ghrelin是幫助迷走神經促進記憶的關鍵分子。他們采用RNA干擾技術減少Ghrelin受體數量,從而阻斷了實驗大鼠迷走神經中的Ghrelin信號。

當挑戰一系列記憶任務時,迷走神經Ghrelin信號減少的大鼠表現為情景記憶受損。

情景記憶是一種記憶類型,包括記住發生了什么、什么時候、在哪兒發生的事情;比如回憶你第一天上學的情景。該項實驗中,實驗大鼠需要記住特定位置的特定物體。

對進食的影響

研究小組還研究了迷走神經Ghrelin信號是否影響進食行為。研究發現當迷走神經不能接收Ghrelin信號時,動物進食更頻繁,但每次吃得更少。

戴維斯博士認為這些結果可能與情景記憶受損有關。決定吃或不吃取決于對上一頓飯的記憶。

Ghrelin傳遞給迷走神經的信號,可能是關于記憶上一頓飯和期待下一頓飯時,產生的饑餓信號之間的分子聯絡。

這些新發現有助于梳理情景記憶的產生機制,以及記憶和飲食行為之間的關系。

相信不久的將來,通過控制饑餓激素從腸道向大腦的信號傳遞,研究人員可以開發出提高人記憶力的方法,當然也可以有意念減肥新招兒。

最新熱點內容:

世界衛生組織不推薦用維生素等保健品預防癡呆癥

老年癡呆癥患者去世前"回光返照"隱藏可逆轉機制

NIH不關注誰是"千人", 只關注科學家的誠信和守則

最新研究發現腸道菌群可逆轉或預防食物過敏

手術前抗炎治療有望成為預防癌癥復發的創新療法

轉載注明出處:http://www.jinanhaoyisheng.com/yangshengzhidao/view-180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