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可以不加理會嗎?
答案點右圖?
腸癌篩查真的能挽救生命嗎?
?答案點左圖
粥真的能養胃防癌嗎?
答案點右圖?
喜愛“人衛健康”嗎?
?長按左圖識別二維碼為我們投票加油吧!
中國新聞出版傳媒集團、中國全民閱讀媒體聯盟和中共漯河市委宣傳部共同開展了第四屆“大眾喜愛的50個閱讀微信公眾號”推薦活動。經過政府部門推薦、媒體推薦、公眾號自薦,共收集到3000多個微信公眾號。經專家初評,專業技術公司數據監測,共有150個閱讀微信公眾號進入復評!
如果您喜歡人衛健康
識別二維碼
掃碼投票
僅此一步
3秒搞定
就是這么便捷!
或點擊文章下的閱讀原文
為人衛健康投票吧!
遠古時代沒有松軟的面包
沒有易消化好吸收的精細食物
食物的匱乏和粗糙
淘汰了不能適應的人
存活下來的祖先
胃的自愈能力非常的強大
這種強大基因
一代一代傳了下來
讓現代人能夠生龍活虎
胃口好食欲強
即使胃的自愈能力非常的強大,現代胃癌的發病率和致死率仍然很高,一種叫做幽門螺旋桿菌的致癌病菌悄悄地潛伏在人體內,在抵抗力下降時伺機而動。如何發揮胃的強大能力,如何充分利用現代醫療技術,抵抗這種病菌呢?請看這篇文章。
幽門螺桿菌(Hp)是一種細菌,20世紀80年代從胃炎患者的胃竇黏膜組織中發現,是一種革蘭陰性桿菌,光學顯微鏡下呈S形或螺旋狀,電鏡下可見一端有鞭毛。
幽門螺桿菌對生長環境要求非常苛刻,各種常用的消毒劑都能將其殺死,在室溫空氣中只能存活數小時,該菌產生尿素酶豐富,能分解尿素,這也是呼氣實驗檢查是否有幽門螺桿菌感染的原理所在。
感染幽門螺桿菌是慢性胃炎的病因,在消化性潰瘍(包括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的發生中起重要作用,根除幽門螺桿菌不僅能加速胃潰瘍的愈合,同時明顯降低胃潰瘍的復發率。
幽門螺桿菌與胃癌的發生密切相關,已列為胃癌的第Ⅰ類致癌原。流行病學調查表明,我國Hp感染率總體上仍然很高,成人中感染率達40%~60%。
人是怎么感染上
幽門螺桿菌?
有研究顯示,發展中國家幽門桿菌的感染率要高于發達國家,這可能與飲食習慣、居住衛生條件有關。
由于幽門螺桿菌是“吃進去的細菌”,它的傳染性很強,其傳播途徑一般為口-口途徑(共用餐具等)、糞-口途徑(接觸排泄物等)。國內家庭共餐制使幽門螺桿菌很容易在家庭成員中傳播。
此外,這種細菌也會存在于牙垢和唾液中,因此要把好病從口入這一關,注意口腔衛生、定期更換牙刷是預防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同時,親密接觸、進食被幽門螺桿菌污染的食物都有可能被傳染。
然而大部分人感染后沒有明顯的癥狀,也不可能發病。
怎樣知道
是否感染了幽門螺桿菌?
呼氣試驗方法簡便,在臨床上經常被用到。
(編輯說:通俗的講就是到醫院的消化科掛號診治,醫生會給您一個小瓶子讓您向里面吹氣,醫生會根據吹氣的結果進行診斷。)
其原理就是Hp可產生高活性的尿素酶,當受試者服用碳14標記的尿素后,如果胃內存在Hp感染,其產生的尿素酶便可將尿素分解為氨和碳14標記的CO2,碳14標記的CO2經呼氣排出,定時收集呼出的氣體,通過分析呼氣中碳14標記的CO2的含量即可判斷患者是否存在幽門螺桿菌感染,是目前臨床常用的方法,也是用于判定治療后Hp是否根除的首選措施。
吹氣能代替胃鏡檢查嗎
不能。吹氣即呼氣試驗,是無創傷檢查幽門螺桿菌感染的一種方法。幽門螺桿菌感染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但它與十二指腸潰瘍、胃潰瘍,甚至胃癌均有一定的關系。
很多無明顯臨床癥狀的正常人群中也有很高的幽門螺桿菌感染率,因此,即使我們知道就診者有幽門螺桿菌感染,還是不能判定就診者是什么病。
而胃鏡檢查可以觀察食管、胃以及十二指腸上段黏膜的變化,可以了解有無潰瘍、新生物,結合活體組織病理檢查可以確定炎癥的程度、病變的良惡性,還可以明確有無幽門螺桿菌感染。因此,吹口氣不能代替胃鏡檢查。
哪些人需要根除幽門螺桿菌?
根據2012年我國第四次全國幽門螺桿菌感染處理共識報告,出現這些癥狀,根除幽門螺桿菌沒商量:
消化性潰瘍?是根除幽門螺桿菌(Hp)最重要的適應證,根除Hp可促進潰瘍愈合,顯著降低潰瘍復發率和并發癥發生率。
慢性胃炎伴胃黏膜萎縮、糜爛?盡管根除Hp,預防胃癌的最佳時機是胃黏膜萎縮、腸化生發生之前,但患者正處這一階段根除Hp仍可消除炎癥反應,使胃黏膜萎縮發展減慢或停止,并有可能使部分胃黏膜萎縮得到逆轉,遺憾的是腸化生難以逆轉。
早期胃癌已行內鏡下切除或手術胃次全切除?早期胃癌手術或內鏡下切除后5年乃至10年生存率很高,在此時間段內仍存在再次發生胃癌的風險,根除Hp可顯著降低這一風險。
?
胃癌家族史?胃癌患者一級親屬的遺傳易感性較高,遺傳易感性雖難以改變,但根除Hp可消除胃癌發病的重要因素,從而提高預防效果。
?
個人要求治療情況,治療前應經過醫師嚴格評估。年齡45歲且無報警癥狀者,支持根除Hp;但年齡≥45歲或有報警癥狀者不予支持根除Hp,需先行內鏡檢查。
如何殺滅幽門螺桿菌?
(具體請遵循醫囑,此處建議僅供您參考)
根據2012年我國第四次全國幽門螺桿菌感染處理共識報告,推薦采用質子泵抑制劑(如奧美拉唑、蘭索拉唑、泮托拉唑、雷貝拉唑、埃索美拉唑)或者鉍劑加兩種抗生素的四聯聯合治療。正規的堅持服藥尤其重要,標準劑量、足夠療程(一般7~10天)、藥物合理選擇與搭配是達到療效的保障。
由于抗生素的耐藥問題,治療最好在消化專科醫師指導下用藥,切不可自作主張加量或是漏服藥物,導致頑強的幽門螺桿菌再次復發。
怎樣預防
幽門螺桿菌感染及復發?
根本的辦法是改善整個社會的生活和衛生條件,但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目前我們能做的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盡量減少在外面吃飯的次數,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家庭用的餐具器皿應得到定期消毒、更換。此外家庭成員應同時定期檢測是否有幽門螺桿菌感染。已經有親屬明確診斷幽門螺桿菌感染后,與其生活的家庭成員陽性率非常高,需同時檢測是否有感染,如有必要及時治療。
第二,初次治療時就選用正規的抗幽門螺桿菌方案,按療程嚴格遵醫囑用藥,盡量治療徹底。
第三,幽門螺桿菌主要經口腔進入人體,這種細菌常存在于牙垢和唾液中,因此注意口腔衛生、定期更換牙刷是預防感染的重要措施。
第四,有些人確定感染幽門螺桿菌后,需要及時治療,治療后定期復查,如果復發,可以再次治療。
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小心胃癌纏上你》 陳世耀、馬麗黎
您的一小步
“人衛健康”的一大步!
喜歡“人衛健康”嗎?
經常閱讀“人衛健康”嗎?
曾經被某個科普小知識打動過嗎?
從此養成了一個好習慣
或戒除了一個壞習慣嗎?
為我們投上一票吧!
您輕輕的點擊一下
是我們繼續努力的動力!
掃描下方二維碼或
點擊閱讀原文
助力全民閱讀活動
為人衛健康投票
識別二維碼,點擊投票
僅此一步
無需更多操作
喜歡這篇文章就投票吧
點擊閱讀全文,一步搞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