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大滑坡破壞機理與實時撤離模式研究取得進展

2018年7月19日,四川省鹽源縣玻璃村突發特大型土質滑坡。由于預警預報及時,區域內97戶437人成功避險,未發生人員傷亡。為揭示玻璃村滑坡成災機理,探索成功避險模式,中國科學院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副研究員胡桂勝、研究員陳寧生及研究團隊第一時間趕到災害現場,通過現場調訪、無人機航拍、實驗測試等技術方法,在多期遙感影像、野外調查和滑坡土樣分析的基礎上,揭示了玻璃村滑坡典型特征、成因及破壞機理,并提出了一種簡單、有效、可擴展的基于技防與群防結合的災害預警模式。

研究發現,玻璃村滑坡是在降水的激發作用下,經歷蠕滑變形和滑動2個階段形成的;該滑坡是受區域脆弱地質環境背景和陡傾地形的影響,在降水和地表徑流聯合作用下,古老滑坡堆積體復活的結果,研究還發現,該滑坡失穩機理為沿崩坡積體內坡積層的蠕滑-拉裂變形和基于差異滲透的流態化啟動。通過此次成功的實時撤離案例分析,提出的基于技防與群防結合的災害預警響應模式,可為重大自然災害應急救援與處置提供借鑒,完善貧困山區的防災減災對策。

該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1861134008)、國家重點研發課題(2018YFC1505202)、成都山地所“一三五”規劃項目(SDS-135-1705)等的支持,成果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LANDSLIDES上。

無人機獲取的滑坡影像(2018年7月22日)與現場調查

基于技防與群防結合的災害預警模式

來源:中國科學院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

溫馨提示:近期,微信公眾號信息流改版。每個用戶可以設置 常讀訂閱號,這些訂閱號將以大卡片的形式展示。因此,如果不想錯過“中科院之聲”的文章,你一定要進行以下操作:進入“中科院之聲”公眾號 → 點擊右上角的 ··· 菜單 → 選擇「設為星標」

轉載注明出處:http://www.jinanhaoyisheng.com/yangshengzhidao/view-1802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