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時間又解疲勞的“碎片運動”,快學起來

本文指導專家:聶斌廣東省第二中醫院針灸康復科主任醫師

調查顯示,27%的成年人都存在運動不足的情況。說起運動,大部分懶人都會聞“動”色變,不運動的人借口一個接一個,身上的脂肪也越來越多。

運動不足已經成為全球死亡率上升的第四大因素。

與傳統的持續性運動相比,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運動有著時間可控性強、不受場地限制的特點。尤其是對于亞健康人群,有一定的消除疲勞效果。

“碎片運動”解除全身疲勞

運動可以使中樞神經系統及其主導的大部分大腦皮層的興奮性增強,幫助緩解身體疲勞和精神壓力。

同時,適量運動還能刺激身體釋放多巴胺,讓工作、生活中的壓力得到調解。

雖然平時老人忙于操持家務,無法擠出連續的時間進行運動,也別以時間“少”而不為,忽視碎片時間運動的重要性。

尤其是對于亞健康人群,日常生活中見縫插針地進行運動,能自主提升大腦的供血和供氧量,改善夜間的睡眠質量。

而且,老人還可根據自身所需,針對身體上不同的部位進行對應的“碎片運動”。

即使是短短幾分鐘時間,也能將運動效果良好地發揮出來。

頭、頸、肩主攻對抗運動

如果頸椎長期處于緊張狀態,會容易產生慢性疲勞、生理彎曲變形等問題,一旦壓迫到神經,就會牽連到肩部、上肢,使其變得疼痛僵硬。

這時候,可利用碎片時間來進行頭、頸、肩部的對抗運動,使相關癥狀得以緩解。

1、聳肩

保持良好站姿,軀干筆直,肩胛骨自然下沉,呼氣的時候肩膀上提,頸椎微微前屈,這樣能夠感受到頸椎兩邊的肌肉收緊,保持2秒后放下肩膀。

這樣的動作重復20次,做完一組后左右拉伸一下脖子放松一下。

2、仰頸

這是和低頭相反的動作,可以放松頸椎后方的肌肉群,拉伸頸椎前方肌肉群并恢復肌肉彈性。

這個動作可以重復3次,利用運動的慣性增加運動弧度,前提是不要過度后仰造成肌肉拉傷。

3、頭手對抗

選擇兩手十指交叉放在頭部后方,手臂用力向前、頸部用力向后對抗。

★側方對抗

一手掌在頭部一側,手臂和頸部用力對抗。

★前屈對抗

雙手放在額頭上,手臂和頸部肌肉群前后對抗。

聶斌表示,以上動作可每天堅持早晚各1組,每次堅持10秒鐘,每組10次。

適度拍打,壯腰護腎兩不誤

適度拍打是對腰部很好的保健運動,有助緩解勞損所引起的腰背疼痛。老人經常搓腰,還能夠促進腰部的血液流動,從而激發人體陽氣。

1、搓腰

選擇舒適的姿勢坐好,坐好后將兩腳分開至與肩同寬。放松身體的同時將兩手掌對搓生熱。手掌搓熱后將其放到腰眼穴(第四腰椎脊突左右各3.5寸)用力揉搓。

在做這個的時候要注意深呼吸,揉搓的范圍盡可能大一點,這不僅對腰有好處,對骶骨部位也能起到按摩的效果。

稍停5次呼吸后,兩手掌順腰椎兩旁,上下用力搓動,向下搓至長強穴(尾骨尖與肛門之間),向下搓于臀后屈盡處,連續36次。

2、捏脊

揉搓之后,腰部的周圍經絡得到了疏通,因此會有發熱的感覺。

在這種狀況之下,我們再對命門穴(與肚臍眼平行,第二腰椎棘突下)以下部位進行夾捏,捏至尾椎處。在夾捏的過程中,要集中精神,反復夾捏3~4次即可。

3、摩腰

經過夾捏之后,命門穴至尾椎處的肌肉會處于比較緊張的狀態,接下來要對其進行放松。

動作比較簡單,先將兩手輕握拳,拳眼向上,以掌指關節突出部分在兩側腰眼穴處做旋轉揉摩。

先以順時針方向旋摩18圈,再以逆時針方向旋摩18圈。兩側可同時進行,也可先左后右進行。

踮腳、踝泵防治靜脈曲張

腳部是我們身體的最末端,又被稱為“第二心臟”,聶斌認為,通過踮腳、踝泵等動作,可達到防病養生、延年益壽的作用。

1、踮腳

經常久坐和站立的老人常會感覺到下肢酸脹,嚴重者甚至會出現下肢靜脈曲張,這是下肢血流不暢所致的現象。我們不妨每小時做1次踮腳運動,可以促進下肢血液循環。

2、抬腿踝泵

踝泵運動通過下肢肌肉收縮帶動踝關節運動,從而使下肢肌肉起到像“泵”一樣的作用,促進下肢血液和淋巴循環,進而促進下肢腫脹消退、預防下肢血栓形成,同時也有助于預防靜脈曲張肌肉萎縮和踝關節僵硬。

運動時,應先坐在椅子上,并以雙手扶穩椅背,隨后抬起、伸直其中一腳,緩緩勾起腳尖,盡力使腳尖朝向自己,至最大限度時保持10秒。

然后腳尖緩緩下壓,至最大限度時同樣保持10秒,隨后放松,反復練習6~8次即可。

雙手敲擊,預防老年癡呆

老年人經常活動手指,適當刺激手部穴位,可刺激大腦皮質神經,促進血液循環,有助增進腦力靈活性,延緩腦神經細胞老化,能有效預防癡呆。

1、拳擊掌心

一手五指微張,另一手握拳,然后有節律地互擊雙手,以刺激手厥陰心包經中的勞宮穴。每次互擊36下,每日2次。

勞宮穴為手厥陰心包經滎穴,可清心火、瀉肝火,有消除疲勞、提神醒腦的功效,同時能防治中風。

2、手掌側擊

雙手置于胸前,掌心朝上,十指微張,隨后手掌互擊,以刺激手掌外側緣的后溪穴。每次側擊36下,每日2次。

后溪穴為小腸經輸穴,有舒經利竅的功效,善于放松頸部肌肉,治療頭頸部疼痛及預防骨質增生等退行性疾病。

文章推薦

  • 【修心】人活到極致,就是學會忘記

  • 【食療】豆腐加一物,補鈣、抗衰老、防癌、強心臟

  • 【健康】五臟好不好,按按肚臍就知道

  • 【生活】夏用生姜,勝過藥方!1碗生姜水,能改善7種病

  • 【穴位】長按內關穴,掃除胸中之苦悶

本文選自:廣東省第二中醫院。

好文!推薦大家看

轉載注明出處:http://www.jinanhaoyisheng.com/yangshengzhidao/view-180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