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2018年度中國“互聯網+醫療健康”十大優秀案例在2019騰訊全球數字生態大會·智慧醫療專場上正式揭曉。醫藥新零售模式、智能門診、遠程會診、AI輔診等20件案例獲選優秀案例。
本屆征集活動由人民日報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健康時報社聯合騰訊公司舉辦,征集到來自各地衛健委、醫院、保健院、防控中心、研究所等機構及醫藥企業的優秀案例共計200余件,綜合考慮案例創新性、科學性、可推廣性、現實意義及行業價值等各方面因素,最終評選出“十大智慧便民醫療健康服務案例”和“十大科技助力醫療健康創新案例”。
十大智慧便民醫療健康服務案例
01基于電子健康卡創建數字健康服務廈門模式
廈門市衛生健康委員會
通過完善線上線下一體化的身份認證服務,消除“一院一卡、互不通用”的堵點問題,“激活”居民健康檔案使用,實現區域醫療協同服務。同時,創新優化就醫流程,整合線上線下資源,拓展健康卡應用場景。
眼病人工智能門診及社區篩查
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
基于“CC-Cruiser先天性白內障人工智能平臺”,設立全球首個眼科“人工智能門診”。在基層醫院、社區醫院建立常見致盲眼病人工智能篩查試點并完成超三千病例篩查。建立了三甲醫院與基層醫院互聯的線上云平臺,實現“上下一體,人機協作”創新服務模式。
線上線下一體化醫藥新零售模式
叮當快藥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通過自營線下藥房、自建專業藥品配送團隊,創立“藥廠直供、網訂店送”線上線下一體化運營的醫藥新零售模式;擁有線上叮當快藥平臺和線下叮當智慧藥房兩大業務板塊。同時打通互聯網醫院、診所、藥房,構建“醫+檢+藥”健康服務閉環。
全國首家微信醫保支付示范醫院的智慧化建設
深圳市人民醫院
患者關注深圳市人民醫院微信公眾號:通過AI導診小程序,可以1秒精準匹配醫生,線上分診掛號一步到位;參保用戶通過微信綁定社保卡可免排隊指尖支付,直接就醫、檢查、取藥;通過公號,患者還能輕松查詢賬單、報告等。
甘肅省人民醫院“互聯網+醫療健康”遠程會診
甘肅省人民醫院
甘肅遠程會診中心已覆蓋全省所有(市)縣級醫院及80%的鄉鎮衛生院,并延伸到部分村衛生室,實現了“國內著名醫療機構–省–(市)縣–鄉–村”五級遠程會診構架。
分級診療背景下二線城市三甲醫院的智慧診療
山西省人民醫院
借力信息化手段,構建線上線下、院內院際一體化醫療服務模式。在已有窗口、自助機、手機APP渠道基礎上,推行微信面對面快捷支付;開通醫技智能預約功能,實現已繳費患者線上自主預約;完善遠程醫療服務平臺,幫扶基層醫療機構。
鄭州市社保卡“就醫一卡通 醫保線上行”
鄭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率先在全國綜合推出社保卡就醫一卡通(線上及線下)、醫保線上支付(個賬及統籌)、在線掛號、視頻問診、處方共享、送藥到家的綜合醫保服務,也是首個實現醫保慢病處方共享的城市。
甘肅依托信息化助推健康扶貧工作有效開展
甘肅省衛生健康委員會
完成甘肅省省級全民健康信息平臺與全省扶貧大數據庫、全省城鄉居民醫保信息系統、全省各級醫療機構業務系統的對接,實現全省扶貧數據與全員人口數據、健康檔案數據、電子病歷數據共享和互聯互通。開發甘肅省健康扶貧大數據分析平臺,助推健康扶貧工作。
智慧門診—創新互聯網全流程便民就醫實踐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東華醫為科技有限公司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互聯網智慧醫院,以優化醫護流程,推進互聯網、移動醫療和大數據人工智能應用,提高醫院管理水平,最終實現以病人為中心的現代化醫院服務模式為建設目標,具有智慧門診、智慧藥房、遠程會診、臨床用藥和管理等亮點。
漳州市統一健康門戶打造精細化智慧便民服務
漳州市衛生健康委員會
以漳州市全民健康信息平臺為支撐,建立“互聯網+醫療健康”便民惠民服務中心作為全市統一健康門戶,通過“漳州市衛健委”公眾號等載體,提供全市統一的就醫指南、預約掛號、充值繳費、查詢報告以及生育登記等服務,并提供實時查看醫院排隊叫號情況等精細化服務。
十大科技助力醫療健康創新案例
01AI輔助臨床結腸鏡下結腸息肉實時檢出系統
上海長海醫院
該系統建立于來自20家三甲醫院內鏡中心數據庫超過10萬名患者的具有良好標記的結腸鏡圖像,也是國際上訓練和測試深度學習和卷積神經網絡系統的最大數據集。該系統在真實世界的結腸鏡檢查中實時識別息肉的靈敏度高達98.4%。
全國首個腫瘤專科AI精準智慧醫療服務助手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
患者上傳資料后,AI通過分析患者病情,在預約、就診、分診、臨床試驗推薦等方面提供精準醫療服務,合理匹配優質醫療資源,平均為患者節約7.4天專家號等待時間、2.5小時就診時間,專家門診效率提高至原來的3.5倍。
互聯互通遠程醫療云平臺
廣東省婦幼保健院
探索建立互聯互通遠程醫療云平臺,把各協議醫院通過互聯網連接起來,開展遠程會診、遠程超聲指導、遠程影像診斷、遠程病理診斷、遠程醫學教育、遠程重癥監護等協同工作,提升協議醫院服務能力,為協議區域內患者提供優質醫療服務,讓更多患者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高水平的醫療服務。
愛肺計劃—廣東省肺癌篩查平臺的建立與研發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廣東省肺癌篩查平臺是國內首個民生、醫療、科研有機結合的肺癌篩查體系。借助互聯網云平臺技術,為廣東省提供高質量、便捷、低成本的肺癌篩查。同時,開展相關科學研究,為優化我國篩查策略提供依據,并開放資源支持肺癌早診相關技術的研發。
帕金森病運動功能智能評估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
通過無可穿戴傳感器視頻分析技術,識別運動視頻中的身體部位的關鍵節點、定量分析動作指標,實現帕金森病患者在家庭環境下自助拍攝視頻、自動運動功能評估,同時通過量化手段提高運動評測精度,實現早期篩查。產品臨床測試的評分一致性和經過三個月培訓的醫生水平接近。
互聯網+精準、個性化驗配新模式
明灝科技(北京)有限公司、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
“精密、個性化框架眼鏡驗配系統”利用人臉檢測、計算機視覺、虛擬3D重建等技術,實現了對傳統框架眼鏡驗配模式的數字化規范和深度創新,形成框架眼鏡互聯網+精準驗配新模式。配鏡者的鏡片舒適滿意度由48%提升到90%以上,配鏡驗配時間節省65%。
AI賦能,打造新型醫療智慧城市
宜昌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宜昌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借助騰訊大數據+AI、物聯網等先進技術,打造以慢性病防控為重點,創新疾病監測的城市居民健康管理新模式。案例結合個人電子健康檔案與個人移動互聯網數據,開展慢病早期評估、篩查和智能發現,進行動態、分類、個性化的健康教育與干預,為慢病患者提供更加智慧、精準的健康管理。
互聯網助力醫療健康創新的邵醫實踐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
浙江省邵逸夫醫院以“互聯網+”為手段,打造了全流程移動化智慧醫療服務系統和院際互聯的邵醫健康云平臺,有效地推動分級診療政策的落地,提升了基層醫療服務能力,改善了患者體驗度,提高了群眾獲得感。
科技創新助力就醫全流程,打造智慧醫院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海南醫院
借助醫療云平臺,開發微信公眾號,不僅實現線上掛號、繳費和查詢等基本功能,還在公眾號中開設圖文咨詢和醫技檢查預約等功能,讓周圍縣區乃至南海偏遠海島群眾也能享受院內名醫服務。同時利用5G通信技術,實現了海島上遠程超聲門診常規開展,實現院前急救患者體征無延遲傳輸。
德清模式——醫學人工智能應用助力縣域醫共體建設
德清縣衛生健康局
以“提升智能應用水平”為路徑,實施發展智能健康服務重點任務,積極推進臨床輔助診斷等人工智能技術在醫療健康領域的應用,打造具有德清特色的智能健康體系,建成全國首個新一代人工智能應用縣。本案例打破以往單個醫院的應用,打造一個以縣(或縣域醫共體)為單位應用范本,有更廣闊的研究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