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公認的十大短命習慣和長壽習慣公布,想長壽還是短命?自己選擇

“只要把生活方式改一改,我們每個人可能延壽10多年!”上海中醫藥大學教授何裕民2013年在上海的一次科技講壇上,很仔細地勸告過大家!

生活方式癌是慢病和癌癥的源頭,80%以上的癌癥是因環境及生活方式不當所致,而避免不良的生活習慣,癌癥是可以預防的!

想長壽or想不開,這十大短命生活習慣、十大長壽生活習慣,看您選擇了!

1

十大短命生活習慣

01 缺乏運動

天天“宅”在家,真的會“懶死”!

經常不運動的人,身體氣血運行變慢、肌肉松弛無力,免疫力下降,更容易感染疾病和病毒。而堅持運動能改善身體各系統的調節能力、加快新陳代謝、增強免疫力。

02 蹺二郎腿

你現在是蹺腿坐還是端坐?

蹺二郎腿危害十分嚴重:會引起后背、頸部疼痛:蹺二郎腿使臀部處于扭曲狀態,會導致骨盆扭曲,通過脊柱給頸部和后背帶來壓力,引起酸痛感。

可能與靜脈曲張有關:一條腿壓著另一條腿,會影響血液流動,對腿部血管造成損傷,引起靜脈曲張。

會升高血壓:會造成血壓臨時上升。本來血液流回心臟就需要克服重力,腿被壓住后,只有血壓臨時升高才能保證血液繼續流回心臟。

擾亂腳部神經:蹺二郎腿時產生的壓力壓迫神經,導致腿部和腳部肌肉出現麻木感。這就是為什么你會感覺“腿腳麻木”。

所以,快坐正吧,盡量少蹺二郎腿①。

03 連續使用電腦3小時以上

你對著電腦多久了?如果超過3個小時,很不幸,猝死風險在迅速上升!

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的研究發現,久坐1小時的危害約等于抽兩根煙,也就是減壽22分鐘。

長期坐在電腦前不動,血液黏稠度較高,下肢可能形成深靜脈血栓,運動時血栓脫落,可能會造成肺梗塞,嚴重可能導致猝死。

04 喝水太少

喝水是小事,但喝水少可就是大事了!

當你感到口渴時,體內水的丟失量為體重的1%,身體的機能已受到影響;達2%時,運動和行為受到不良影響,并伴有壓抑感和食欲降低;達到4%到8%時,會出現皮膚干燥、聲音嘶啞、全身軟弱無力等癥狀,再嚴重的話就要危及生命了。

05 用力排便

便秘,大便時用力過度或不當,很可能誘發心腦血管意外,如急性心肌梗死或腦出血而猝死。多見于中老年人,特別是已經有高血壓、動脈硬化、冠心病、糖尿病等病的人。

06 愛喝冰鎮飲料

全國著名心血管病專家洪昭光教授曾指出,老年人大量飲用冰鎮飲料極其危險,因為人的食道就在心臟背后,胃又在心臟底部,所以喝大量冰鎮飲料會誘發冠狀動脈痙攣,容易引起猝死。

07 上廁所玩手機

你今天上廁所帶手機了嗎?昨天呢、前天呢?

上廁所玩手機或者看書,會分散人的注意力,本來幾分鐘就可以解決的問題,結果半個多小時還沒解決,使排泄物長時間憋在肛門口,或對血管產生刺激,產生淤血,長時間會造成血液回流不暢、血栓,形成痔瘡②。

08 彎腰搬重物

提重物時姿勢不對,很傷腰!

直接彎腰搬東西,會導致腰椎間盤突然受力增加,很容易使腰椎間盤通過薄弱區域突出,很多腰痛的人就是在彎腰搬重物后癥狀加重的。

盡量避免彎腰、扭轉著身子夠東西。直接彎腰搬重物很不好,應蹲下去彎腿直腰,重物盡量靠近自己的身體或借用工具。必須彎腰時,建議用手扶一下旁邊的東西,減輕腰椎的負荷。

09 沉默寡言、易躁易怒

調查表明,癌癥患者多數是內向型,既謹小慎微又多愁善感,既沉默寡言,但又易躁易怒。遇到生活中的挫折,心理矛盾沖突嚴重,而且又不善于自我解脫和宣泄,內心焦慮,抑郁苦痛。

這種心理上的嚴重沖突、抑郁,可能會引起心理功能的紊亂,進而引起機體生理功能紊亂和障礙,致使抵抗力和免疫功能下降,使癌癥細胞得以乘虛而入③。

10 身體異常信號不重視

香港男士平均壽命最長,有一個原因就是,非常重視體檢,除了全面健康體檢外,還會根據年齡、性別等做些針對性檢查。真正做到了少得病、晚得病,得了病早點治,不把小病拖成大病、重病。

2

腫瘤的十大早期信號

一旦出現,及早就醫

01 身體任何部位,如乳腺、皮膚、唇舌或其他部位有可觸及的硬結或不消的腫塊;

02 疣或黑痣有顏色加深、迅速增大、瘙癢脫發、潰爛或出血等改變;

03 持續性消化不良;

04 吞咽粗硬物有哽噎感,胸骨后不適,灼痛或食道有異物感;

05 耳鳴、重聽、鼻塞、頭痛、咽部分泌物帶血,頸部腫塊;

06 持續性聲啞,干咳或痰中帶血;

07 原因不明的大便帶血,無痛性血尿、外耳道出血;

08 月經不正常,大出血,月經期外或絕經后不規則陰道出血;

09 久治不愈潰瘍;

10 原因不明的體重減輕或低熱。總的來說,在不明原因的不適持續較長時間后,就應該及時去醫院進行檢查。

3

十大長壽生活習慣

01 每天都要吃到綠色蔬菜

這一點看起來特別容易做到,但有很多人并沒有做到。

吃水果蔬菜,不僅能補充維生素、礦物質和其他身體必需的營養素,預防腸癌等,還能改善心理狀態,預防疾病。

英國華威大學一項研究表明,每天吃7份水果蔬菜(每份約85克,一個中等大小香蕉的重量)的人心理健康狀況最好,多吃水果蔬菜能夠提升生活滿意度、心理健康和快樂感。

美國一些地方甚至已將菠菜、甜菜等寫進醫生處方,抗擊低收入家庭的肥胖癥。

02 每天堅持睡午覺

哈佛公共健康學院對2.4萬名成年人的研究發現,與不午睡的人相比,午睡的人死于心臟病的可能性會降低40%。人體除夜晚外,白天也需要睡眠。

道理很簡單,日間小睡讓大腦和體力都能得到時間修復,暫時放下工作、釋放壓力,讓大腦恢復到比較專注的狀態。

日間午睡一刻鐘左右為宜,最好別超過半小時。

03 一周至少走7小時

健步走是一種低廉、低風險、很方便而且健康收益高的有氧運動方式,能助減肥,降三高,預防多種癌癥。

美國《自然》雜志曾報道稱,60歲以上的人,一周3天,每次步行45分鐘以上,可預防老年癡呆。一周步行7小時以上,可降低20%乳腺癌罹患率。

穿一雙輕便運動鞋,每天早晚出門走幾圈,雙腿穩步前行,雙臂擺動起來,對心血管乃至全身健康都有好處。

04 每周保證一條魚

吃魚有什么好處?

魚肉中含大量的Omega-3脂肪酸,有助于改善大腦健康,提高記憶力。對65歲以上老年人來說,吃魚還可降低發生老年癡呆的危險性。注意,是非油炸魚,清蒸最好。

05 少吃點紅肉

《英國醫學雜志》刊登的一項新研究發現,紅肉吃得越多,9種疾病的死亡風險就越大,包括:癌癥、心臟病、呼吸道疾病、中風、糖尿病、阿爾茨海默病、腎病、肝病。

記住:肉類一天的量就是80-150克,是肉類的生重,即烹調前的重量。而且要多切絲、片,多燉和蒸。

06 做游戲挑戰記憶力

腦子越用越聰明!經常做些挑戰記憶力的游戲和活動可延緩大腦衰老,比如做做字謎游戲、偶爾打打麻將、學一門外語、跳一種新的舞蹈,甚至嚼口香糖的動作,都可以讓腦部得到更多的血液和營養供應,這可能會提升記憶能力,延緩大腦衰老。

07 多做家務

做家務的好處,你可能想不到!

一篇來自香港中文大學的論文指出:多做家務可降低死亡風險!整理房間能預防心臟病發作;清除廚房雜物可減肥;種植花草和蔬菜抑郁風險低;洗碗筷減輕焦慮感;整理床鋪提高工作效率。

而且家務事做得好,說明大腦的規劃統籌能力好,把東西收拾還原,也能減緩記憶力衰退,對放松和鍛煉大腦都有好處。

08 把堅果當零食

與不經常吃(或根本不吃)堅果的人相比,每周食用幾次堅果的人死亡風險會降低。

這是因為,堅果富含抗氧化劑、纖維和不飽和脂肪酸,它們有助于降低患上心臟病的風險。堅果熱量較高,每次不要超過28克。可以把腰果當作零食來吃,把剁碎的核桃加入色拉,把杏仁攪拌到酸奶里。

09 多跟別人聊天

聊天簡單嗎?簡單,也不簡單。看似閑聊,其實對體力和腦力都是種鍛煉。聊天是一個動腦過程,老年人與人交流過程也是鍛煉反應和語言能力的腦部訓練。

而且,“一種美好的心情,比十服良藥更能除去生理上的疲憊和痛楚。”聊天還能消除憂愁,解除煩悶,這對健康十分重要。

10 曬曬太陽

曬曬太陽,伸伸懶腰,呼吸下新鮮空氣,想想都美。

而且,讓皮膚接受陽光照射還能降低血壓,從而降低人們患上中風和心臟病發作的風險。這是因為陽光能改變一氧化氮在血液和皮膚中的含量,進而降低血壓水平,還能有效預防糖尿病的發生。 

上午10時前、下午3時后,每天曬30~60分鐘④。■

本文參考資料:

①健康時報網2015-03-16 《坐姿不對升高血壓 數數蹺二郎腿的“四宗罪”》;

②南方都市報《82歲老太上廁所愛讀報 痔瘡反復發作致大出血》;

③健康時報網 2016-03-13《這六種生活習慣最易致癌,趕緊改掉!》;

④2018-01-20 《多活三年可以靠自己!從現在開始養成這些習慣,能幫助你增壽!》

值班編輯:郭芙蓉       編審:李小不

本文來源:健康時報(id:jksb2013)

喜歡,就給我一個“在看”

轉載注明出處:http://www.jinanhaoyisheng.com/yangshengbaojian/view-184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