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27歲癌癥患者的自白:我是如何把自己“作”

點擊上方綠標即可收聽主播傅小米音頻作者 |飛白來源 |精讀(ID:Jingdu999)結尾曲:胖胖胖 - Fade 可惜沒如果 Remix

周末去看望一位朋友,到他家的時候,無意中發現,他家冰箱里放著幾盒速效救心丸。

我問他是不是給家里老人備著的。

結果他說,是給自己準備的。

我很詫異,一個不到40歲的人,正當盛年,卻給自己準備著速效救心丸?

看到我驚訝的表情,他解釋:“最近特別忙,有時候不是沒時間吃飯,就是通宵加班,到了這個年紀,上有老下有小的,開始越來越惜命了,所以……”

在這每個人都在拼“標配”的時代,多少人熬著最晚的夜,加著最晚的班,家里卻藏著各種救命的藥。

人到中年,事業蒸蒸日上,身體卻加速敗壞。

想起前段時間劉德華在《魯豫有約大咖一日行》中的一段采訪。

劉德華說,自己現在開始變得膽小了,什么都怕,也沒那么拼了。

想當初,劉德華可是出了名的“拼命三郎”:

1989年電影14部;

1991年電影16部;

1993年專輯15張、電影5部、綜藝73個

連導演王晶都說,劉德華的成就全都是拼出來的。

這樣的劉德華,怎么也開始認慫了呢?

原因無非就是,兩年前在泰國拍廣告時墜馬受傷留下的創傷后遺癥,以至于后來演唱會上失聲,都讓他覺得會不會跟墜馬導致的身體損傷有關。

魯豫問他:“現在身體恢復得怎么樣?”

劉德華說,身體上已經恢復了,但心理上的問題還沒好。

開車的時候,他會擔心后面會不會有車撞過來;以前坐飛機不會怕,但現在會;以前開演唱會吊很高不會怕,但現在會怕;一定要很專心地去唱歌,才會把危險忘掉……

魯豫又問,是不是和年紀有關,不同的年紀會有不同的狀態,又或者和會想到女兒有關呢?

劉德華表示認同,直言這次受傷或許是天意,讓自己有時間靜下來思考一些東西。

后來,他的確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家庭上,只要他人在香港,就會送女兒上學。

能夠及早明白一些道理,倒也是人生中的一大幸事。

就怕許多人仗著年輕身體健康,就各種不愛惜,等到身體發出了警報,才開始重視。

最近,我在某平臺看到一篇文章,作者叫公子陸,是一位27歲的血癌患者。

他在文中用誠摯的語言,寫下了自己患癌的過程以及之后遭受的各種復雜而又痛苦的檢查,呼吁大家認真對待自己的身體。

生病至今,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為什么我會得這個病?沒有怨天尤人,只能說咎由自取,種種跡象,鐵一般的事實告訴我,都是因為我懶!

現代醫學已經證實,每個人身上都有癌癥基因,發病與否取決于原癌基因是否被激活。我想我的懶,讓我身體內的癌癥基因天時地利,電光火石的激活了。

我是一個對自己很苛責的人,經常會給自己很大壓力,總是很焦慮,焦慮到整夜整夜睡不著。

睡眠差導致我不會起來吃早餐,或者隨便打發。

我大學畢業后在廣州工作,一線城市的生活壓力也大,吃飯基本外賣湊合,晚上好不容易有點時間,更不想輕易結束這短暫happy hour。

沒有時間好好吃飯,好好鍛煉,好好休息,也不想花這個時間,我想我的描述你都懂。

來源于公眾號:公子陸

他的這段自白,是多少年輕人的日常?

熬夜、喝酒、暴飲暴食,有一餐沒一餐是常態,能坐著不會站著,能躺著不會坐,能坐電梯不會走樓梯。

又有多少人,能在尚好的年紀意識到這種自殺式生活習慣的危害?

想起周國平說過的一句話:“一個人在健康時,他在世界上的可能性似乎是無限的,那時候他往往眼花繚亂,主次不分。”

直到失去健康,很多人才真正懂得,什么是主,什么是次,于是不斷告誡周圍的人吸取教訓,不要忽視健康。

疾病找上門后,有的人能勉強撿回一條命,有的人可能連彌補的機會都沒有。

我去翻了一下公子陸的公眾號,發現他的這篇自述是2017年發布的,這是他的第一篇文章,也是最后一篇。

我不知道他是否撐過了那段難捱的抗癌時期,但我能感受到,他一定是在經歷過各種刻骨銘心的痛苦后,才決定特意開一個公眾號,記錄下自己的萬般悔恨,告誡年輕人引以為戒,不要揮霍健康。

最近幾年,癌癥似乎已經成了一種普通的常見病。

每個人身邊,都有這樣的案例,并且患癌的年齡,也越變越年輕。

有數據顯示:

每天約有12000人確認罹患各類癌癥,平均每分鐘就有8人患癌,5人因癌死亡。

我國癌癥發病年齡提前了15-20年,原來50-80歲才容易患上的癌癥,已經提早到了35-55歲。

去年,歌手張咪還在微博上發了一篇自己確診癌癥晚期的長文,上了微博熱搜。

她說,以前從未想過“癌癥晚期”這四個字會和自己有關聯,甚至拿到確診報告時,都無法相信眼前的白紙黑字是真的……

也是在去年年末,那位唱紅《陳情令》的歌手吾恩,在微博上發布了一條自己確診癌癥的消息,并詳細寫下自己的病情,希望大家幫忙轉發,讓更多的專業人士看到,從而幫助自己克服惡疾。

他說:“我不到35歲,至今雖過得幸福滿足,但也不想就此告別。”

滿滿的求生欲,看得令人淚目。

很多人在失去健康后,開始感嘆命運的不公,卻不知道,命運曾多次朝你擠眉弄眼,提醒你注意身體時,你卻視而不見。

當熬夜導致身體疲勞,惡心出汗時,你總覺得天災人禍不可能發生在自己身上,于是不當回事,繼續顛倒黑白的生活。

當嘴饞吃了大量垃圾食品后,身體各項指標亮起了紅燈,你不當回事,總覺得年輕的時候不享受,老了以后就晚了,于是繼續放縱口欲。

……

可我們的身體,正是在這種“不當回事”中一點點被我們透支壞的。

有數據顯示,我國每年癌癥死亡病例高達280萬,45%的癌癥死亡與生活方式及感染相關。

也就是說,通過避免這些生活方式和感染相關的危險因素,或可以避免126萬人因癌癥死亡!

上海中醫學院的教授何裕民曾在一篇文章中提到,每個人身上都有癌細胞,但是,只有當癌細胞達到10的九次方時才可能形成癌腫。

從癌變的細胞到長成癌腫,期間可以是幾年甚至十幾年。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習慣,就相當于給癌癥這趟“危險列車”加了速。

雖然癌癥是絕癥,但上天還是給了我們足夠的時間。

只要能在這個時間里及時糾正和改變,是可以抑制癌癥成為事實的。

①健康飲食

于娟是上海復旦大學的青年教師,2009年被確診患上乳腺癌,2010年被進一步確診乳癌晚期,并于一年后醫治無效離世。

在抗癌期間,她開始思考自己為什么會得癌癥。

回想起自己以往的飲食習慣,她總結出了二十個字:瞎吃八吃、暴飲暴食、嗜葷如命。

她在自己的《生命日記》中寫道:我是個從來不會在餐桌上拒絕嘗鮮的人,吃東西講究大碗喝酒大口吃肉。

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她才后悔,沒有做到健康飲食。

所以,千萬別放縱口欲,垃圾食品、不節制的夜宵,都戒了吧。

中國營養學會為中國人制定了八條膳食指南:

食物要多樣、饑飽要適當、油脂要適量、粗細要搭配食鹽要限量、甜食要少吃、飲酒要節制、三餐要合理。

②積極休息

積極休息指的是主動的、進取的休息。

比如說,睡覺、閉目養神、平躺打盹,算是消極休息,以暫停活動來消除疲勞。

而腦力工作間隙,做一會體操,算是積極休息,換一種活動來恢復精力。

說白了,積極休息就是一種通過適量運動的方式來恢復精力。

這樣的休息,能夠最大化休息的效果,避免出現精力不濟的現象。

哈佛大學跟蹤了近65萬名40歲以上的人幾十年,得出這樣的數據:

每星期快走75分鐘,相對于不運動的人,平均延長壽命1.8年。每星期快走150分鐘,平均延長壽命3.4到4.5年間。

低量的運動能降低死亡率20%;適量的運動降低死亡率40%。

當然,積極休息和消極休息,互相不能替代,兩種我們都需要。

累的時候,別硬撐;困的時候別熬夜,學會休息,比什么都強。

③情緒穩定

中醫上說:腎主恐懼、肝儲憤怒、肺藏哀傷……

情緒對一個人的健康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以女性為例,生氣不消易得乳腺增生,長期郁積易患乳腺癌。

有研究表明,導致免疫系統出現問題的情緒排名中,排在前五名的依次是:生氣、悲傷、恐懼、憂郁、敵意。

一個長期情緒不穩定的人,很容易得癌癥,這就是所謂的“癌癥性格”。

據說,這種性格的人腫瘤發病率比一般人高3倍以上。

俗話說:“再好的藥,也治不好林黛玉的病。”

保持穩定的情緒,就是最好的養生。

前陣子,有一段話在朋友圈很火:

不要曬你的錢,到了醫院,錢都不值錢;不要曬你的工作,倒下了,無數人會比你做得更出色;不要曬你的房,你走了,那就是在為別人做嫁衣裳;你唯一可以炫耀的,只有你的健康!

人生上半場,有時不得已犧牲健康來換取財富。人生下半場,要避免再用賺來的錢買健康,因為到頭來只會一場空。

點個【在看】,余生不長,趁一切都還來得及,請一定好好珍惜。

作者簡介:作者:飛白,精讀主創,個人微信公眾號:飛白的星期八(ID: feixiaobai2018)。本文首發于精讀微信公號(ID:jingdu999)。

還想看更多?戳這里搜索你想要的

回復“0424”獲取今日文章封面原圖

有在看嗎?

轉載注明出處:http://www.jinanhaoyisheng.com/yangshengbaojian/view-180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