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osimilar 30%的讓利空間是否足以減負,讓企業、患者、社保三方受益?
“我記得(吉利德)當時推出Sovaldi這個藥是剛剛圣誕節過后,得到一個消息就是一粒藥定價1000美金。作為買單方的商保公司來講,這真的是一哆嗦。”
這句話一出,在場聽眾就被逗樂了。
前平安醫保科技首席醫療官鄭毅解釋道,Sovaldi上市第一年美國的聯邦Medicare老人醫保系統每個參保人為這個藥花了12元美金買單,而全國參保人每個月上繳的保費才30美金。
6月15日,前平安醫保科技首席醫療官鄭毅在第28期衛生政策上海圓桌會議[技術創新,誰來買單?]上做了《美國社會醫保和商業保險對于新醫療技術可及性和支付管理的實踐經驗》主題分享,引發關注討論。
在新醫療技術層出不窮的今天,即使如治愈率高達90%的DAA藥物Sofosbuvir,也面臨患者、醫保的支付壓力。什么樣的創新技術才能打通支付端,實現企業、社會、醫保的三方獲益?什么樣的創新技術能最大程度上降低成本,實現社會健康效益最大化?
6年增長300%的生物創新藥
在過去5年中,讓美國商保最關注的莫過于生物藥,因為其在短短6年期間的銷售額增長了近3倍之多,且發展勢頭仍在持續。
2012年,美國市場生物藥的銷售額為800多億美金,到了2018年,該數字攀升至2186億美金,已經占到了全美藥品46%,與之成鮮明對比的是患者人數僅占所有用藥人群的1%。
2019年度第一季度,傳統化藥銷量同比只有1.8%,生物創新藥增長卻是一騎絕塵,同比+12%。
十大治療領域排行榜
從創新藥角度來講,腫瘤、免疫、HIV前3個病種有將近1400億美金的體量,創新也基本集中在這10個領域里。
“我記得(吉利德)當時推出這個藥(Sofosbuvir)是剛剛圣誕節過后,得到一個消息就是一粒藥1000美金。作為買單方的商保公司來講,這真的是一哆嗦。”前平安醫保科技首席醫療官鄭毅解釋道,Sovaldi上市第一年美國的聯邦Medicare老人醫保系統每個參保人為這個藥花了12元美金買單,而全國參保人每個月上繳的保費才30美金。差距懸殊顯而易見。
最昂貴創新藥治療排行榜
在醫藥史上最成功的十大發布里,有9個創新藥都是生物藥,且有2個是2018年發布的。
今年5月24日,FDA宣告同意了第一款用于醫治小兒脊髓性肌萎縮癥(SMA)的基因療法Zolgensma,諾華將其定價為212萬美元,在此之前,華爾街預測是400萬到500萬美金。
諾華CEO Narasimhan非常自豪的跟大家說,這個藥從整體價格來講,性價比很好,因為我們把價格定到之前大家預期的一半。
但事實卻是消息一出,輿論嘩然。媒體們紛紛用“史上最貴藥物”來報道這一事件,美國保險公司Harvard Pilgrim Health Care的首席醫療官Michael Sherman更是質疑「許多藥物的問題在于它們太貴,有需要的人根本負擔不起。」
可見,評估藥物的價值容易,支付才最具挑戰性。
Biosimilar能否復制化藥仿制藥控費?創新藥的使命在于探求未知,為疾病帶來最前沿的解決方案,而仿制藥的使命在于讓最多的人群受益于醫療科技的進步。
鄭毅介紹道,化藥創新藥出來的時候對商保支付的壓力也很大,但是有幸的是當時有化學仿制藥問世。2010年-2013年時有上百億專利藥專利過期,化藥仿制藥上市之后讓美國醫藥費用支出得到了有效控制,從原先百分之十幾的增長速度降到了1%-2%。
那么,Biosimilar(生物類似藥)是否會復制這種控費優勢呢?
據Evaluate Pharma預測,銷售合計700-800億美元的生物藥將于未來5年失去專利保護,這給生物類似藥的發展帶來了重大機會。與此同時,FrostSullivan預測,2016年至2021年,全球生物類似藥將以53.7%的年復合增長率增長,于2021年銷售額達到366億美元。
“生物藥新藥的花費持續增長,但Biosimilar目前還沒有形成有效降低花費的杠桿。”鄭毅在分享中給出了這個觀點。
一方面,在美國市場,生物創新藥大部分還在專利期,并沒有大批的生物類似藥面市,因此,Biosimilar在美國市場還沒有形成傳統仿制藥對原研藥的沖擊;
另一方面,在相對成熟的歐洲市場,Biosimilar也并沒有實現明顯控費的跡象。
鄭毅告訴“醫學界”:“如果創新藥定價100元,那么化藥仿制藥定價在十幾塊到20塊之間,但Biosimilar卻不是,其定價一般為原研藥的70%左右。”
Biosimilar由于其研發成本、生產運輸成本均高于化藥仿制藥,因此,國際定價一般為7折,比如最近上市的復宏漢霖利妥昔單抗江西掛網價1648元。
但7折定價并非絕對標準,比如2018年11月,第5個修美樂生物仿制藥在歐洲獲得上市批準,艾伯維降價80%的定價策略一時間成為行業熱聞。
Biosimilar 30%的讓利空間是否足以減負,讓企業、患者、社保三方受益?鄭毅表示,在中國市場,有一系列的關鍵成功因素需要考慮,醫保談判力度,同一治療領域競品的激烈程度,醫生患者對于Biosimilar的接受程度,醫保商保福利設計,合理用藥精細化管理體系的建立,藥企對于新支付模式的探索,臨床結果與價值導向的評估等等。
本文首發:醫學界智庫
本文作者:崔佳慧
責任編輯:李興鵬
Hi 醫生朋友們
我們誠邀您參與下方有獎調研
您的想法和選擇對我們來說很重要
同時您也有機會獲得醫生專屬暢銷書一套
點擊“閱讀原文”
或識別下方海報內二維碼開始吧~
版權聲明
本文轉載歡迎轉發朋友圈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