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晉升制度亟待改革!政協委員提4點建議

全國政協委員、原浙江大學副校長羅建紅帶來《關于改進臨床醫師專業技術職稱評審制度的提案》,建議醫療系統要破除“唯論文、唯科研”傾向。

編輯|看醫界(vistamed)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看醫界”,每天都有料!

職稱晉升“唯論文”傾向,一直是被業界廣為詬病。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農工浙江省委會主委、原浙江大學副校長羅建紅帶來《關于改進臨床醫師專業技術職稱評審制度的提案》,建議醫療系統要破除“唯論文、唯科研”傾向。

一千臺手術不如一篇論文

上班忙看病,下班忙論文。近年來,社會各界有關破除職稱評審“唯論文”現狀的呼聲一直不斷。曾有醫生這樣抱怨:“作為外科醫生,評價我的標準應該是手術做得如何、挽救了多少危重病人,但實際的標準卻是論文發了多少、影響因子有多少。”做一千臺手術,都不如發表一篇論文,這樣的“怪現象”讓很多醫生迷惑不已。

5月21日,羅建紅在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表示,目前我國醫生高級職稱的評審標準都把科研項目和論文(甚至SCI論文)作為必要條件,而相對忽視了醫生的臨床診治水平、能力等。晉升“唯科研”傾向,導致醫生片面追求科研指標,而忽視了“治病救人”的職業本質。

羅建紅認為,爭項目、做課題和發論文犧牲了大量醫療服務和培養年輕醫生的時間。不可避免的造成低質量科研產出泛濫,更嚴重的會導致學術不端、買賣論文等情況,他表示,近年來幾個國際期刊集中撤稿案例,國內機構中,醫院是重災區。

不能把論文作為醫生晉升的必要條件

羅建紅認為,并非所有醫生都適合做科研,多數醫生應該把時間和精力用在治病救人上,部分對科研感興趣的醫生,可以結合臨床進行相應的研究,但科研不能被任務式地加塞給醫生。

羅建紅指出,科學研究尤其是實驗研究,需要裝備良好的實驗室、有足夠時間、經費及團隊成員,多數醫生并不具備這類條件,因此,應該鼓勵他們心無旁騖地把精力放在不斷精研醫術和高水平服務病人上。

為此,羅建紅提出以下四點建議:

第一、醫療系統要破除“唯論文、唯科研”傾向。相關制度要明確規定不能把科研項目和論文作為臨床醫生晉升的必要條件,而應該把重點放在綜合評估醫生的臨床服務能力、水平和貢獻上。

第二、大學或醫學院校對附屬(教學)醫院的科研發展和人員分類管理要做好頂層設計。在確保醫生職業基本制度有序運行基礎上,系統架構臨床科學研究體系,包括激勵一部分醫生臨床和研究雙軌發展成為醫生和科學家等,促進臨床醫學高質量的科研創新。

第三、建議人社部改革專業技術職務體系,不搞“一刀切”四級制,建立更加符合醫療行業特征的技術崗位等級制。如,可參考國際通行的做法,把醫生的技術崗位類別和等級與職業訓練、臨床工作資歷和考核直接關聯起來,如住院醫師、主治醫師及專科醫師,同步建立更加合理的醫生薪酬待遇體系,摒棄額外評審帶來的弊端。

第四、將此項工作納入教育部和國家衛健委醫教協同的重要工作內容。改進和完善對大學和醫院的評價,建立更加合理的指標體系,切實體現對醫生職業特征和基本權益的尊重,為醫院改革和發展創造更好的外部環境。

評審不再看論文!兩部委整治“SCI至上”

其實,優化職稱評審制度幾乎是每年兩會都會提到的老生常談的問題,即便在平時,社會各界對破除論文“SCI至上”的呼聲也十分強烈。今年2月,教育部、科技部印發《關于規范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 樹立正確評價導向的若干意見》,對破除論文“SCI至上”提出明確要求。

《意見》指出,當前科研評價中存在SCI論文相關指標片面、過度、扭曲使用等現象,需要規范各類評價工作中SCI論文相關指標,鼓勵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綜合評價方式,探索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

《意見》明確要求優化職稱(職務)評聘辦法。“在職稱(職務)評聘中,要建立分類的評價指標體系,考察重點是人崗相適,不把SCI論文相關指標作為職稱(職務)評聘的直接依據,以及作為人員聘用的前置條件。”

在具體落實上,文件還要求開展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對落實不力、存在嚴重“唯論文”問題的相關高校、科研院所等,采取約談、通報批評等方式予以處理并責令整改,整改期間暫停國家科技計劃項目專項資金對該單位論文發表的資助。加強對咨詢評審專家的培訓引導,對項目評審中存在“唯論文”現象的,及時予以糾正。”這一切都體現了國家改善職稱評審現狀的決心。(編輯自《澎湃新聞》、教育部官網等)

END

第二屆醫院診所市場運營實訓營報名了!后疫情時代,醫院、診所該如何進行市場運營突破困境?醫療機構、醫生又該如何運用線上、線下等方式進行市場拓展和品牌建設?7月25-26日,由看醫界傳媒主辦,上海禾新醫院、百匯醫療、張強醫生集團、上海浦南醫院等支持的第二屆中國醫院診所市場運營實戰訓練營將在上海舉辦,邀請多名實戰大咖精彩授課,并實地參觀多家中外資品牌醫療機構,名額有限哦!

【報名咨詢】:長按上方圖片識別二維碼,或點擊文末左下方“原文閱讀”了解詳情,或電話、微信咨詢:朱老師18049914523或胡老師13671711945(均可加微信)

2020上海醫交會參會、參展報名了!

10月24-25日,超千人規模的醫界年度盛會:“2020上海醫交會——第三屆全國醫交會,暨2020中國醫生集團技術合作大會 ,2020中國醫院診所賦能大會”將在上海舉行,大會將開設品牌醫生集團、醫療機構、共享醫療、醫療賦能\智慧醫療等展區,助力對接優質醫療資源,歡迎預約報名參會、設展。(長按下方圖片二維碼登記預約)

【誠邀】長按下方圖片識別二維碼,關注“看醫界” 。投稿郵箱vistamed@126.com /小編微信:kanyijie2020

(歡迎您在評論區留言互動,及轉發朋友圈)

轉載注明出處:http://www.jinanhaoyisheng.com/jiankangyangsheng/2020/0524/182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