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的時候無比期待夏天,可現在氣溫剛剛升上來,就已經想讓夏天別來了。
對于多汗星人來說,這個溫度就已經足夠讓他們大汗淋漓了。
同樣接受高溫洗禮,怎么有的人就能泰然自若,有的人就仿佛置身蒸鍋?
難不成,真的是“身子虛”得大補?
出汗是人體排泄和調節體溫的一種生理功能,在勞動、情緒激動、運動、緊張等之后出汗都很正常。
而且,我們一直都在出汗。
在室溫下,只有少數小汗腺處于分泌活動狀態,我們不會產生出汗的感覺;當氣溫高于30攝氏度的時候,小汗腺分泌增多,排汗明顯,才能夠感覺到身體在出汗。
在活動后或者環境溫度升高時,出汗可以排除體內的熱量,保持體溫的穩定。
吃飯的時候出汗,是因為身體的各個系統都在運作,有一定的能動效應,造成體溫升高,加速汗液的分泌。
而且,吃了比較熱、比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也會刺激體溫調節,加速汗液分泌。如果出汗不受控制,并且出汗的量較大,出現乏力、心慌等不適癥狀,需要及時去醫院就醫哦。
只有手心最愛出汗,其實是一種正常的現象。
雖然我們的汗腺遍布全身,但是手掌、腳掌的汗腺分布最為密集。在患有甲亢、甲減、糖尿病等內分泌疾病時,也可能會導致手腳多汗。
- 加快血液循環
加快代謝
出汗能促進人體代謝,排除體內廢物。
清潔毛孔
出汗能帶走部分油脂,使毛孔通暢,清潔毛孔。
增強免疫力
汗液中含有的抗菌肽可以有效抵御病毒、細菌和真菌,有利于增強自身免疫力。
因為出汗多,食用紅棗、人參、黃芪等食物進補,可能反而讓汗越出越多。
紅棗中含有大量糖分,增加能量攝入,可能會升高體溫;而人參、黃芪等中藥材中,含有一定能夠加快代謝循環、增加心率的成分,也會造成出汗量增加。
如果出汗過多,最好考慮去醫院進行相關檢查,而不是自己進補哦。
(本文經過百科名醫醫學團隊及專家審核)參考資料:- 林果為,王吉耀,葛均波.實用內科學:上冊.第1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7.
- 鄭一寧.中華醫學百科全書:護理學(一).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17.
- 陳孝平,汪建平,趙繼宗.外科學.第9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