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癌是“沉默癌癥”,身體發出這3個信號要盡快

腎臟癌號稱“沉默癌癥”,因初期無癥狀,當出現腰痛、血尿、腹部腫塊等癥狀時,大多已是晚期,以腎細胞癌最為常見。

要判定是否懷疑腎癌,要看腰痛的方式。有專家稱,若是因為腎癌引起的疼痛,持續時間長,且會感覺從體內一路向外痛。這種疼痛即便休息也無法緩解,嚴重時吃止痛藥無效,就要盡快到泌尿科就診。

但若是因為特定姿勢,如彎腰撿東西、側身伸展時,才會有的腰痛,很可能是因姿勢不良導致的肌肉、骨骼酸痛,則不用太過緊張。

腎臟位于腹腔后壁的脊柱兩側,通常被脂肪包圍,即便有腫瘤也不易被摸到,因此初期時往往無法被察覺。

如張先生55歲,每年定期到醫院做健康檢查,去年體檢,在做CT項目的時候,發現腹部有腫塊,安排進一步檢查,結果是腎臟長了一顆3cm大小的腫塊,初步考慮為腎癌。

聽到檢查報告,他嚇了一跳,心想年年做體檢,血液中的腫瘤指標一切正常,為何只隔一年就發現腎臟腫瘤。

而李先生今年54歲,在不久前來院的一次早癌篩查中,醫生通過B超發現他腎臟有腫塊。在醫生的建議下,李先生進一步的做了相關檢查,檢查結果被診斷為腎癌。李先生非常納悶:腎癌不是會腰痛、有血尿嗎?自己平時沒有任何癥狀,怎么也會是腎癌呢?

除了腰痛外,腎臟腫瘤一開始會往外生長,所以不會有感覺,但當過大壓迫到集尿系統后,也會出現血尿、尿不出的癥狀。臨床上就有一名46歲的病患,一早排尿尿不出,到醫院檢查才發現是腎臟腫瘤太大,堵住輸尿管。

腎癌雖然不在十大癌癥之列,但不算少見。腎細胞癌發生于腎小管的上皮細胞,又依不同細胞形態分類為透明細胞癌、嫌色細胞腎癌、集尿管癌等,其中透明細胞癌約占了80%。

根據有關癌癥調查登記顯示,腎臟癌發生率有逐年增加趨勢,約以每年1.5%的速率成長,其中約80%為腎透明細胞癌,男性患者多于女性。

僅一成病人出現三大典型癥狀:腰痛、腹部腫塊、血尿典型癥狀

腎臟癌早期幾乎沒有任何癥狀,根據臨床統計,只有10%的病人會出現腰痛、腹部腫塊、血尿等3大典型癥狀。其他全身性癥狀包括:疲倦、體重減輕、沒食欲、骨頭疼痛、淋巴腫塊、肝功能異常、貧血、高鈣血癥等。當出現這些癥狀時,常常已是晚期,已經發生轉移,所以預后不佳。

晚期腎臟癌容易由淋巴及血管轉移至肺、肝、骨骼等器官。另一特色是易侵犯血管,甚至造成腫瘤血栓,除了容易發生之轉移,也常需在手術時,同時取出血管內的血栓,增加了手術的風險和難度。

跟多數癌癥一樣,腎癌的致病機制不明,推測可能跟基因變異、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肥胖、飲食習慣、接觸某些化學物質、重金屬及經常使用一些止痛藥有關。因此,這些族群要特別留意自己的腎臟健康。亂服成藥、環境污染也容易讓腎臟病變。

腎癌這種疾病是目前生活中發病率比較高的一種疾病,這種疾病發生以后,會有患者帶來很大的傷害,而且也給每個家庭帶來很大的經濟打擊,所以大家在平時一定要做好預防工作,才會遠離這種疾病的傷害,那么腎癌有哪些預防措施?

1、營養均衡:生活中,要有目的的食用多吃香蕉、胡蘿卜可以明顯降低患癌風險。也可多吃一些抗癌物質,如菌菇類、大蒜等,少吃高脂肪、高熱量食物。

2、提高自身免疫力: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增加機體免疫力,增強身體素質,控制體重,避免肥胖和高血壓,因肥胖和高血壓的人更易患有腎癌。

3、不吃變質食物:一些發霉變質的食物不能吃,日常也要少吃一些腌制食物,如咸菜、酸菜、腌肉等。

4、改善生活環境:注意保持生活、工作環境中的空氣流通,減少有毒有害氣體的積聚。盡量避免跟一些化學性致癌物質的接觸,加強對鉛化合物接觸的防護,這些都可以有效減少腎癌發病率。

5、飲食禁忌:生活中少吃或不吃,牛肉、羊肉、酒、咖啡、腥辣食品、煎炸、蟹、蒜、生蔥、香菜、狗肉、五香大料及一切發物。

所以大家在平時一定要科學的飲食,不吃變質的食物,并且也要改變不良的生活環境。

轉載注明出處:http://www.jinanhaoyisheng.com/yangshengzhidao/view-180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