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閱讀
35歲是生育力的一道坎
最全體檢報告解讀,超詳細(值得收藏)
當櫻桃遇上產科大夫,紅了助產圈
新型兒童毒品已然來襲……父母必須要警惕!
盆底康復一定要做,但是這些坑一定要避開!
郎景和:外科醫生最忌諱的三件事
要優雅,不要污,核磁共振下的啪啪啪
讓孩子吃維生素C預防感冒?
骨灰級整理 詳細解讀的婦產科各種超聲指標
空腹吃荔枝致多名孩子死亡!
作者:朱華燕 瑞金醫院盧灣分院藥劑科
來源:上海藥訊
面對孩子發燒,哪些情況要去醫院?哪些藥可以使用?退燒藥有必要交替使用嗎?
兒童發燒是臨床上很常見的癥狀之一,也是引起父母擔心的一個常見原因。發燒并不是原發病,而是人體對抗感染的一種生理機制,孩子的免疫系統尚不完善,還未接觸過的細菌病毒都容易造成感染,因此發燒的頻率會比成人頻繁一些。
發燒是免疫系統起作用的表現,孩子的免疫系統在和病菌接觸過程中不斷得到完善,所以從這層意義上講,發燒其實是促進孩子免疫系統走向成熟的一個推動力。
一
面對發燒,如何判斷?
孩子發燒原因有很多,感染、炎癥、代謝免疫等原因均可引起,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發燒的原因和處理措施也不一樣。如果是出生三個月內的嬰兒發燒,只要體溫高于38℃,就必須去醫院。
在美國相關指南中,醫生給出的建議是發燒的新生兒必須收住院治療,尤其是出生28天以內的新生兒,10%以上的發燒是嚴重感染所致,比如菌血癥、腦膜炎、肺炎等,而新生兒的免疫系統又很不完善,容易導致嚴重后果。
1-3個月嬰兒的發燒,大部分是自限性的病毒感染引起,但也有較大比例是細菌感染所致,孩子小不安全,家長自己鑒別是有些困難的,因此最好還是送醫院就醫。
3個月以上的孩子發燒,在家觀察的話,判斷孩子精神狀態很重要,比如吃奶、吃輔食是不是有別于往常;是否嗜睡;和家長的互動等,家長自己心里沒底的話還是早點上醫院比較保險。
自己在家處理最重要的還是要觀察孩子的精神反應,覺得精神反應不好了就應該去醫院,如果孩子發燒的同時有頭痛、脖子硬、抽搐、喉嚨痛、耳朵疼、身上出皮疹或淤斑,反復嘔吐、腹瀉等伴隨癥狀,也應該去醫院。
二
給退燒藥的時機,哪些藥可以用?
發燒既然是有利的,那么一旦孩子發燒,家長可以先不要急著給孩子吃藥退燒,多觀察,從改善孩子的舒適度入手,給退燒藥的做法其實也是解除體溫過高帶來的不適感。
國內指南推薦38.5℃以下,觀察為主,輔以物理降溫;38.5℃以上給予退燒藥。尼爾森兒科學上的建議是體溫超過39.0℃用藥是合理的。
再而言之,有些病毒感染之后就是要發燒好幾天,比如幼兒急疹,體溫可能在72小時內都會起起落落,退燒藥只能短期內將體溫降低一些,卻并不能預防熱性驚厥,也不能縮短疾病的過程,急或不急,總還是要燒那幾天。
那么哪些退燒藥是兒童可以用的呢?
退燒藥確切的學名叫解熱鎮痛藥,這類藥品種類繁多,但是記住,兒童可選的只有兩種,就是以對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為單一成分的藥品,記住是單一成分而不是復方!對乙酰氨基酚俗名又叫撲熱息痛。
無論是WHO,還是美國兒科學會,還是中國的發熱指南,都認為對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是兒童比較安全的退燒藥,3-6個月的嬰幼兒可以選擇對乙酰氨基酚。對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除了口服劑型外,還有栓劑可以選擇。
再安全的退燒藥也可能產生副作用,所以不推薦體溫38.5℃以下沒有其他基礎疾病的孩子用藥。對伴有心肺功能不全、貧血、糖尿病或遺傳代謝性疾病的孩子,發燒會加快代謝,也會增加氧氣的消耗量,產生更多的二氧化碳,增加心輸出量,為避免心衰,代謝不穩定等情況,可以在38.5℃之前給予用藥。
發燒也容易誘發癲癇發作,所以有癲癇史的孩子也應該更早地用藥。發燒的治療目標是要緩解癥狀、改善孩子的舒適度,而不是讓體溫正常。
用退燒藥之余可以輔以物理降溫方法,比如溫水擦浴,但是物理降溫法效果有限,如果孩子覺得不適就停止不要折騰。發不要捂汗以防體溫過高中暑,不能酒精擦浴,也不要在家隨便給孩子吃抗生素,讓孩子多喝水或者果汁,補充水分,以防脫水。
三
退燒藥有必要交替使用嗎?
對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的的用藥劑量和方法大家自行參考藥品說明書,根據兒童的體重都有推薦的劑量,務必不要自行減量或加量。國內的指南有提到,對于超高熱的孩子,可以交替使用這兩種退燒藥,最新版的《尼爾森兒科學》明確建議只選用其中一種,加拿大兒科協會的建議也是不要交替使用。
美國兒科學會的指南說聯合使用退燒效果可能更好,但反復強調要警惕由此帶來的用錯藥用過量的風險。
使用退燒藥的目的是改善孩子的舒適度,不是單為了降溫,交替使用藥品劑量掌握不好反而可能引起藥物在體內的蓄積而造成毒副作用。如果真的發生了高燒反復不退或者超高熱的情況,還是帶孩子上醫院比較妥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