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女性出現頭暈乏力、面色蒼白時,總有一個人會突然說出“氣血不足”的字眼,似乎很多病都跟它有關。
氣血不足真的那么容易出現嗎?又有哪些表現呢?
氣血不足雖不是大病,但它卻是很多疾病的根源所在,也是養生保健的根本,氣血充足,對人的精氣神都有正面意義。那么,究竟氣血不足會有哪些表現?
氣血不足的表現1、眼睛:眼白的顏色變得混濁、發黃,還伴有血絲,說明氣血不足。另外,眼袋很深、眼睛干澀、眼皮沉重都代表氣血不足。
2、皮膚:皮膚有彈性則氣血充足,而皮膚粗糙、無光澤、發黃、有斑都顯示身體狀況不佳,氣血不足。
3、頭發:頭發烏黑濃密就代表氣血充足,反之,頭發干枯掉發、發黃開叉都是氣血不足的表現。
4、手的溫度:手腳溫熱則氣血充足,如果手心偏熱、出汗或時常手腳冰涼,則氣血不足。
5、看睡眠:入睡快,睡眠覺,起床后精神飽滿都是氣血充足的表現;反之入睡困難,易驚醒,打呼嚕是血虧的表現。
6、看運動:輕微運動時如果出現胸悶、氣短的癥狀,就是氣血不足;如果運動后精力充沛、渾身輕松的人就氣血很足。
1、洗熱水澡
一是溫熱的水溫可以加速體內的血液流動,刺激身體出汗,達到調理氣血的目的;二是熱水可以疏通毛孔,起到預防疾病的作用。
2、按摩
中醫認為:脾胃后天之本,脾胃好則營養充足。
可是,人吃五谷雜糧,總有便秘或腸胃不適的情況,這怎么辦呢?
最簡單的解決辦法就是——摩腹,摩腹可通上下、和陰陽,加速腸道蠕動,使人體通暢,氣血活躍,從而達到防病的目的。
方法:雙手掌心相疊,敷于肚臍(神闕穴)處,輕輕按揉即可。
3、搓臉
人的五官七竅跟五臟六腑都有對應關系,按摩這些部位,也就是對五臟六腑進行按摩。
搓臉除了能夠強健臟腑外,還能促進面部的血液循環,起到美容防病的效果。
三款藥膳調補氣血陰陽1、補氣方
氣虛的人通常會感到非常的疲倦、身體乏力、容易氣短,面色看上去非常蒼白,經期的時候經血量很多,而且顏色淡,還有脈細舌質淡等癥狀。
芪苓鯉魚湯:黃芪50克,茯苓30克,鯉魚1尾。鯉魚洗凈,黃芪、茯苓以紗布包扎,加水同煮,以生姜、鹽調味。飲湯吃魚。
本方以黃芪補脾益氣、利尿消腫,茯苓利濕補脾,鯉魚滋養補脾、利濕。
2、補血方
血虛的人常常臉色蒼白或者是發黃,牙齦部位也會呈現白色,經常感到疲倦乏力,容易出現失眠、心煩、經血少甚至是閉經的癥狀,血虛型的人身體還容易消瘦。
黑糯米補血粥:黑糯米、桂圓和紅棗都是補血的藥材,如果再加上營養價值很高的山藥,補氣血的功效就更為顯著。但是桂圓雖然可以補氣血、促進血液循環,卻不容易消化,每次放7、8個即可。
3、補氣血
米湯又叫米油,是用大米熬粥或做飯時,凝聚在鍋面上的一層粥油。米湯性味甘平,能滋陰長力,有很好的補養作用。
從營養學角度講,米湯中含有大量的煙酸、維生素B1、B2和磷鐵等無機鹽,還有一定的碳水化合物及脂肪等營養素,十分適合補養氣血。
清代名醫王士雄在其著作《隨息居飲食譜》中說:“貧人患虛癥,以濃米湯代參湯,每收奇跡。”意思是說,貧民百姓吃不起人參,江南人用米湯當參湯,每有奇效。
制法:第一,在煮粥所用的鍋必須刷干凈,不能有油污。第二,煮粥時最好選擇小火慢熬,且煮粥時不得添加任何佐料。
第三,等到粥沸騰一段時間后,可以看到粥的最上層浮有一層細膩的粘稠物,形如油膏,用勺子輕輕撇出,這就是中醫所說的“米油”,俗稱粥油。
為取得好療效,最好在兩餐之間飲用,而不是在吃飯時,因為那樣會稀釋胃液,不利消化。
文章推薦
【修心】人活到極致,就是學會忘記
【食療】豆腐加一物,補鈣、抗衰老、防癌、強心臟
【健康】五臟好不好,按按肚臍就知道
【生活】夏用生姜,勝過藥方!1碗生姜水,能改善7種病
【穴位】長按內關穴,掃除胸中之苦悶
本文選自:養生中國,綜合自中國中醫藥報及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