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生】這6樣“寶貝”烹飪中經常被丟棄,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富足,人們的飲食也越來越精細,而忽視了粗雜的調節作用,大批“粗寶貝”被丟棄,這是于健康不利的。

在烹飪中下面六樣常被丟棄的寶貝,就很有價值。

常被丟棄的6件“寶”

1、米“外衣”

在淘米時經常用水久泡、或用熱水淘洗、或淘洗次數過多,則丟掉了米面的“外衣”。

中醫認為大米性味甘平,有補中益氣、健脾養胃、益精強志、和五臟、通血脈、聰耳明目、止煩、止渴、止瀉等功效。

營養學家指出:“外衣”中含有豐富的B族維生素,對人體神經系統有很好的調節作用。曾有報道稱,某地區經常有嬰幼兒因食用精制米、面而導致患腳氣病死亡。

推薦做法:用涼水淘洗一至兩遍即可。

2、魚眼魚鱗

吃魚刮魚鱗、不吃魚眼是很多人的做法。但是丟棄刮下的魚鱗、魚眼可都是“寶貝”。

營養學家分析:魚鱗中含有較多的卵磷脂、多種不飽和脂肪酸,和多種礦物質,尤以鈣、磷較多,是一種特殊的保健品。

而魚眼含有相當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有增強大腦記憶力和思維能力、防止記憶力衰退、預防老年癡呆的作用;對高膽固醇血癥、高血壓等疾病患者也有輔助食療作用。

推薦做法:將魚鱗洗凈,用水煮食,用蔥姜蒜調味。放入冰箱后做成魚鱗凍食用;魚眼和魚肉一同食用。

3、骨頭棒

一般人吃排骨時,往往吃完肉后,將骨頭棒丟棄。非??上А?/p>

中醫認為,豬骨性溫,味甘、咸,入脾、胃經,有補脾氣、潤腸胃、生津液、豐機體、澤皮膚、補中益氣、養血健骨的功效。

無論是豬骨、牛骨、羊骨都含有膠原類的蛋白質、脂肪。骨膠原及軟骨素,有加強大腦細胞代謝和防止衰老的作用。

骨骼中含有構成蛋白質的所有氨基酸,而且氨基酸比例均衡,屬于優質蛋白。鮮骨中還含有大量鈣磷鹽、生物活性物質等,尤其是它的營養成分比植物性食品更易為人體所吸收。

推薦做法:先把骨頭棒砸碎燉湯,用文火熬煮l~2小時,使骨頭中的營養物質盡量溶解、釋放出來。

然后把溶有骨髓液的湯稍加過濾,再加上蔬菜,就做成了鮮美可口、營養豐富、具有保健功效的骨頭湯了。

4、小藕節

吃藕的時候,藕節總被丟棄。其實,我們丟掉的是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的寶貝。

中醫認為,蓮藕及藕節都有養陰清熱、潤燥止渴、清心安神的食療作用,也是治療鼻出血、急性咽喉炎的良方。

推薦做法:將藕節搗汁飲用,并在鼻內滴上3~4滴,每天2~3次,是治療鼻出血的良藥;將生藕節去須洗凈,用食鹽腌兩周。以開水沖洗后每次含服1枚,每日2次,可治急性咽喉炎。

5、菜葉子

除了青菜、大白菜等葉菜外,很多蔬菜的葉子,自然而然都被丟棄。

其實,有些菜葉的營養價值往往大于根、莖,棄之不吃實在可惜。如辣椒葉,中醫認為:常食辣椒葉有驅寒暖胃、補肝明目、減肥美容之功效。

辣椒葉中含有豐富的鈣質、胡蘿卜素、多種維生素和其他營養物質,其味甜,口感很好。

推薦做法:可與肉同炒、可煮湯、還可涼拌。

6、玉米須

很多人在煮玉米時,將玉米須摘得干干凈凈。大批的“黃金寶貝”就丟棄在風中散去了。

在中藥里,玉米須又稱“龍須”,性平,有很好的預防保健用途,可以平肝利膽、瀉熱利尿。對治療高血壓、糖尿病、膽結石、腎炎水腫、黃疸型肝炎等有較好的療效。

營養學家則指出:玉米須中藏著寶貴的黃酮、苷類、礦物質、有機酸及糖類等,具有抗氧化、抗腫瘤、調節免疫功能等藥用價值的成分,值得我們充分利用。

推薦做法:將新鮮的玉米須煎水代茶飲。

文章推薦

  • 【修心】人活到極致,就是學會忘記

  • 【食療】豆腐加一物,補鈣、抗衰老、防癌、強心臟

  • 【健康】五臟好不好,按按肚臍就知道

  • 【生活】夏用生姜,勝過藥方!1碗生姜水,能改善7種病

  • 【穴位】長按內關穴,掃除胸中之苦悶

本文選自:中國中醫。

好文!推薦大家看

轉載注明出處:http://www.jinanhaoyisheng.com/yangshengzhidao/view-1801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