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藍字
關注我們
俗話說,“十人九胃”,
胃病很常見,
可要是偶爾的胃不適,
都抱著“挺挺就過去“的心態,
遲早會出大事的!
最近,麗水的李阿姨被小女兒送到了杭州,
住院時她已經吐到站不起來,
還有極重度貧血。
雖然意識還算清醒,
但隨時可能引發缺血性休克,
臟器衰竭甚至危及生命!
這一切,
都和她無視三個月的嘔吐脫不了干系。
嘔吐三個月后被緊急送醫家住麗水的李阿姨有三個孩子,兩個都在外地工作生活,身邊只有一個小女兒,平時就是老兩口一起生活。
平時的李阿姨喜歡喝些白酒,還經常吃腌菜和霉豆腐。
幾個月前的一天,李阿姨吃過晚飯后過了約2個小時突然開始嘔吐,胃里的東西全吐光后就緩解了,也就沒有當回事。但從那次后,她就經常在吃過飯后出現嘔吐,至今已持續了3個月。
直到前幾天她說自己頭發暈,站都站不起來了,才被家人送到杭州師范大學附屬醫院急診就診。
經過檢查,除了嚴重偏低的血色素指標之外,腹部B超還顯示李阿姨存在肝占位性病變。
持續嘔吐的原因竟是……醫生決定先對李大媽做輸血治療,經過連續幾日總共2000ml紅細胞懸液的輸注,李阿姨的血紅蛋白指標終于上升至68g/L。
經過治療,李阿姨現在的情況好了很多,可以吃一些溫涼的米湯、藕粉等流質食物,精神也有恢復。
貧血的問題暫時解決了,那李阿姨長時間的持續嘔吐,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經過詳細的檢查,李阿姨被確診為晚期胃癌。
醫生判斷,李阿姨的持續嘔吐是晚期胃癌的典型癥狀。其實,這個癥狀老早就出現了,可是她卻沒有重視,一直到癥狀愈加嚴重。
為什么會得胃癌?這跟李阿姨長期飲酒和吃腌菜霉豆腐的飲食習慣脫不了干系。胃癌的病因與日常飲食有密切的關系,特別是不良飲食習慣,經常不按時吃飯、愛吃刺激性食物等,這些都可造成胃粘膜慢性刺激,使其功能紊亂、充血、水腫、糜爛、增加胃粘膜癌變的機會。缺乏蛋白質可能誘發胃癌早前錢江晚報就有報道過一個新聞:一對60多歲的夫妻相繼患上胃癌,醫生經過一系列檢查后發現,主要跟他們的飲食習慣相似有關。夫妻來自農村,平時很是節儉,飯桌上很少有葷菜,早上喝粥也是拿咸菜下著吃。醫生表示,腌制食物中含有很多的亞硝酸鹽,長期食用后會刺激胃粘膜,久而久之,就會導致黏膜細胞突變。而黏膜想要修復就需要蛋白質,如果吃得太素,飲食中蛋白質攝入不足,黏膜修復受阻。據流行病學的調查顯示,胃癌的發生與蛋白質含量較少,優質蛋白比例低有密切關系。因此,專家建議有胃炎、胃潰瘍、免疫功能低下、胃癌家族史的人群,應多吃含優質蛋白的食物,此外,還要限制腌制品、高鹽食物的攝入,也能一定程度預防胃癌。防胃癌,這項檢查太重要了!在管住嘴的同時,醫館君也要提醒像李大媽這樣的中老年人,當出現身體不適時,別總想著睡一覺,扛扛就過去了,定期安排胃腸鏡檢查非常重要!
符合這些情況的朋友,胃腸鏡趕緊安排起來吧
1、如果您已經40歲以上(有消化道疾病家族史的可提前);
2、有不良的生活習慣(抽煙、喝酒,飲食不規律,喜食油膩、腌制、燒烤等,工作壓力大,經常熬夜);
3、已經出現消化道不適癥狀的人群,建議做一次胃腸鏡檢查,明確診斷,將風險降低到最小。
最后提醒大家,消化道腫瘤患者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年輕化,除了老年人,年輕人更應該保持生活有節律,不熬夜,少吃或不吃垃圾食品,不要仗著年輕揮霍自己的身體。胃病無論大小,都要重視,千萬不要以“十人九胃”,“挺挺就過去了”來敷衍自己,往往越是兇惡的角色,前期卻偽裝成毫不起眼的小病!
作者:錢江晚報·小時新聞通訊員 吳澤宇 記者 何麗娜部分科普綜合自胃腸鏡、健康時報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編輯:醫館君關注健康的人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