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婚后都能活成哲學家,不限男女

文|十三姐公眾號|格十三(GSSW13)

今天是端午節,先給大家拜個早年。

然后順便聊聊昨天晚上發生的故事。由這件小事我想到了很多哲學問題,不吐不快。是的,一個乘風破浪的中年婦女,思想就像脫韁的野馬,而我的家里沒有草原。

昨天晚上,孩子他爹一邊吃著晚飯一邊淡定地對我說:“我爸媽在來的路上,一會就到。”我一瞬間從椅子上跳起來,奪過他的碗:“你別吃了,你爸媽肯定會帶粽子來的,等會我們當著他們的面一人吃倆粽子。”

他問:為什么?

來不及解釋了,我趕緊放下飯碗,馬不停蹄地開始整理房間,讓老公把廚房收拾干凈。

他問:為什么?

前幾天整理出來的兩大包舊衣服還堆在客廳里,我讓老公趕緊把它們藏到床底下。

他問:為什么?

那一剎那,面對他的靈魂三問,我思潮涌動不止,仿佛打開了巨人的頭蓋骨。

一如既往,毫無懸念。結婚十年后,無論什么樣的男人,都會變成一個哲學家,而“為什么”正是他邁向哲學世界的墊腳石。我以為兒子上小學后我就不用再回答幼稚的問題,沒料到我依舊要面對這些需要融會貫通很多哲學理論的問題......

然而我一介硬核中年婦女又豈是等閑之輩?我會對他的“為什么”做出解釋嗎?那需要至少1280課時,我的余生都搭進去他也畢不了業。

但此刻我內心深處藏而不露的黑格爾悲劇理論的激情已經被點燃,思想之火也被熊熊燃起,并形成了發散性哲學思辨——我兒子以后大概率也會是這樣一個腦回路不夠用的直男吧?不由得心疼未來兒媳婦幾秒鐘。

但好消息是,我以后不會給他們包粽子并親自送上門,我兒媳婦必將不會因為我的突然襲擊而領導全家人打掃房間,整理廚房,當面吃粽子……

十三姐夫有句名言:康德說過,賢妻讓男人變成嬰幼兒,悍婦讓男人變成哲學家。(康德笑而不語)

前者容易理解,一個事無巨細的老婆帶大一個200斤巨嬰不是什么難事。

后者就深奧了,但這聽起來很不錯——也許悍婦才是推動男性整體成長進步的力量。

而我總覺得,大多數已婚男人是在嬰幼兒和哲學家之間任意切換,該成熟的時候像個嬰兒,該純真的時候又如哲學家般精分。這難道是因為身為妻子的我們,時而賢妻時而悍婦?

他們的哲學思辨能力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年提高。

起初,他學會用唯物辯證法以及以發展的眼光看待事物的哲學理論來思考生活。比如他會思考我為什么像變了一個人,結婚前那個擰不開瓶蓋的弱女子現在是什么原因成為彪悍的牛夫人。

第一次脫褲子不害羞,第一次換衣服不關門,第一次把對方當兄弟,在哲學上這應該是忘我卻又終于本我的質的飛躍,和尼采的哲學思想差不多,他說過:“自從厭倦于追尋,我已學會一覓即中;自從一股逆風襲來,我已能抗御八面來風,駕舟而行”。

十三姐夫也說過:“自從我老婆選擇對我視而不見,做事效率提高了。”

第二階段,他便開始鉆研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辯證關系理論,掌握了“一起訓娃可以避免自己挨訓”的黃金法則,并偶爾學會動腦筋想一個問題:“她說的那句話到底是不是那句話本身的意思”。

再后來,他的腦容量支撐不了更多的哲學思辨,只能尋覓一方凈土去冥想,“算了,我坐在馬桶上再多思考一會兒吧”......

每一個鉆進廁所不愿離去的爸爸,都不是消化不良,更不是便秘,他多半是鉆入了另一個哲學怪圈里難以自拔。

如果說婚后男人的哲學之路重在形,那么婚后女人的哲學生活態度便是重在意了,顯然,更高深一些。

尤其是當跟未婚年輕姑娘在一起時,更能凸顯我們的哲學思辨之混沌迷離。

那天有個妹子問我:“你和十三姐夫當年誰追的誰?誰求的婚?”

這是一道送分題。

難道我會說我追的他?難道我會說我求的婚?神經病啊,我不要面子的啊。

然而事實是,我冥思苦想,也想不起來誰追的誰,誰求的婚,那些盤根錯節的古老細節,如同我的發際線一樣,本以為在那,卻已經看不見摸不著了。

畢竟我們現在天天想著的都是“誰做飯”,“誰給娃簽字”,“誰去開家長會”......

但年輕人不希望答案太喪,他們需要正能量。我對妹子說:世上萬物本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分你我,哪有什么誰追的誰啊......妹子聽了似懂非懂。

中年婦女一開口,羊駝都能嚇遁走。

其實現實中真的有大量未婚女孩,覺得愛情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元素,把愛情的儀式感當飯吃。

近幾年每當我看到那種盛大的求婚場面,我都替女主捏把汗。嘖嘖,記住這巔峰時刻吧,今后的每一次吵架她大概都會絮絮叨叨:當年你跟我求婚的時候可不是這樣的,blablabla……之后每一天的柴米油鹽和雞飛狗跳都是往坑里填沙,直到求婚的溫馨浪漫感人場面由歷歷在目變成坑里的土渣渣。

生命如水,以發展的眼光看事物,未雨綢繆,這是中年婦女特有的哲學思辨特異功能,常常令我們看起來太現實,不夢幻。

妹子又不死心地問我:你當年看上十三姐夫什么了?

唉,我連南新商會的西蘭花多少錢一斤都記不住,連家門口公交車站有幾輛車都搞不清,你以為我能記住那些沒用的玩意?

知道嗎,中年婦女最大的特征就是對于愛情的頹廢。

這是可以有科學解釋的。

人的大腦分不同腦葉,額葉負責想象力,顳葉負責記憶。

婚前的女人額葉最發達,天天沉浸在想象中。

結婚三年后你的額葉就基本失去作用了,于是你放棄了童話般的想象力。

五年后控制語言中樞的布羅卡區和沃尼克區也會互相推搡,于是你懶得說話了。

七年后你的顳葉也將改變功能,它不再善于記住以前的事,只能記住以后的事,比如期末考試是幾號,比如距離預約好的專家門診還剩幾天……

所以你讓我回憶當年我看上十三姐夫什么了?

我的140億個灰質神經元都開始瞬間懷疑人生,出現了系統崩潰,如果非要有一個答案,也許我是看上了他的性別吧。

這些致命的問題離生活太遠了。此時我的大腦里只剩一個聲音在循環播放:我是誰,我在哪,我要干什么......

這就是女人的大體發展簡史:婚前整天過家家,婚后活成哲學家。

每個已婚女人頭腦里都藏著一個弗洛伊德,心里住著一個蘇格拉底。

對,是蘇格拉底,不是提拉米蘇。只有未婚女孩才是美食家,已婚婦女都是哲學家。

所以,結婚十年以上的夫妻湊到一起,一舉一動都是哲學的演繹,每一句對白都是哲學的大戲,每一秒靜默也是哲學的沉思,這難道不是婚姻的最高境界嗎?

白天是康德的三大批判,這也批判,那也批判,橫豎看不慣;

晚上是柏拉圖式兩性關系,純潔交流,云端溝通,不越雷池半步。

這穩固扎實的哲學堡壘,是中年夫妻的銅墻鐵壁。一想到自己形而上的生活高度,整個人都感覺高級起來了。


大多數姐姐沒有乘風破浪,只有驚濤駭浪從“李國慶離婚難”談“如何證明感情破裂”

十三姐

魔都高影響力KOL

獨立運營IP「格十三」

旗下公眾號「格十三」「十三姐夫」

著有《了不起的中年婦女》

微博@格十三的十三姐

轉載注明出處:http://www.jinanhaoyisheng.com/muying/view-183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