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寶寶的信 | 我一步步將你養壞,也會一步步將
點擊上方“羊爸爸”↑關注我們
文 | 徐令瑤暖熱的風中飄散著香樟樹的清香,你在今年的小滿時節迎來了人生中第二個生日。時間一晃而過,你已經從一個只會吃吃睡睡的小嬰兒,變成了會說會走、愛笑愛鬧的小孩子,你在人生的最初兩年已經獲得了此生最重要的生存技能。在這兩年中,與你相處的一切擔憂與恐慌、歡喜與欣慰,也讓我從一個無知焦慮的新手媽媽迅速成長起來,這短短兩年里的點點滴滴,放在我一生的長度來考量,也同樣意義非凡。出生時,外婆說你會是個好養活的孩子還記得,你在我身體里生長的那段時間,我盡量保持心情愉悅和適量運動,你也很爭氣地只對米面食提出了渴求,谷物的養分滋養著你生發著的原始動力,降生的那一刻你通體粉色、體重標準,醫生說你非常健康,你的外婆說你鼻根干凈,沒有青筋,是個好養活的孩子。家中住房狹小,家人為了產婦和新生兒能夠得到更好的照顧,安排我們住進了月子中心。那里有很多人教我怎么做媽媽,育嬰師、護士、兒科大夫,他們都友好而專業,讓人無法不心生信任。你也很配合地天天傻吃傻睡,成了那里最白胖最會長的娃。好景不長,臨近滿月時,我發現你吃飽后經常噴奶,一口噴到地上一大灘,一天噴好幾次,并且出現了四五天不大便的情況。直覺告訴我這不對勁,然而卻被告知這都是正常的:嬰兒都是吃吃吐吐的,每天的奶量都有科學的參照標準;四五天不大便說明寶寶吸收功能變好了,因為奶是沒有渣的。這些似是而非的道理,我當時深信不疑。現在回想起來,你實在是典型地被過度喂養了,嬌嫩的腸胃被硬塞進了遠超消化能力的奶,因為無法消化,堵在了胃腸道中,影響排便,甚至只能大口吐出來,脾胃問題的根子在那時已經種下了。2-3個月按照科學喂養,你開始便秘回家后,我依然按照月子中心的方式來喂養你,母乳不足,就給你添加奶粉,并且按照“標準”逐漸加量,100ml,120ml,150ml,180ml,直到有一天你含著奶頭停止吸吮,奶瓶里的奶液分毫未動,我還使勁撬動你的小嘴,囑咐你喝下去,才兩個多月的你,眼睛里流露出近乎哀求的神色。
隨后,你的胃口越來越差,可以整個白天不喝奶,只窩在我懷里睡覺,但是晚上又時不時醒過來就要吃。大便間隔也越來越長,平均一周才一次,每次拉出來都如同山洪暴發,臭氣熏天,一張紙尿褲滿滿當當都接不住,你拉粑粑的那天,全家人簡直過節一般開心。去看過兒保,開了益生菌,剛吃下去倒是有效果,但架不住時間一長,便便又故伎重演,千呼萬喚就不出來,我成了那個天天盯著你大便的媽媽,當天心情好壞完全取決于你是否拉了屎。看著你無邪的笑容,我卻無比憂心:你都拉不出屎了,怎么還笑得出來?!只好又帶你去醫院,驗血指標說你牛奶過敏,醫生開了王氏保赤丸,并囑咐我把奶粉換成深度水解粉。王氏保赤丸把你的大便通下來了,但是你每天一到傍晚就哭得聲嘶力竭。查了育兒書,可能是腸絞痛,說這種情況往往不明原因,嬰兒自己會痊愈,我束手無策,只能任由你哭,你哭了好多天,終于不哭了。現在學了中醫才知道,小嬰兒的腸絞痛通常是因為脾胃虛寒,你已經被過量的飲食傷了脾胃,再用寒涼的藥物來通便,無疑是雪上加霜,脾胃的運化能力越來越弱,消化道就非常容易受到食物的刺激,肚子不疼才怪了。5個月添加輔食以后,你又便秘了你五個多月時,為了讓你長胖,外婆想早點給你添加輔食。傳統醫書推崇大米油,也符合老一輩人的認知,于是外婆天天給你熬米湯,你好像非常喜歡這種糧食的味道,抱著奶瓶咕咚咕咚一飲而盡,胃口仿佛恢復了。沒有吸取教訓的我,給你喝得越來越多,你又開始厭食便秘了。眼看著你憋紅了臉、扭動著身子,費盡全身力氣只能掙出一個臭極了的響屁的樣子,眼看著你的小嘴巴一吸到米湯就吐出奶頭大哭不止的樣子,我無比心疼又無比自責,太著急想讓你長回那個胖娃娃了,結果卻讓你受這么大罪。為了緩解你身體的難受,也為了緩解我心里的難受,每天晚上等你睡著后,我都堅持不懈地用自己僅有的三腳貓功夫幫你推拿,效果時好時壞,但過度勞累卻讓我的奶水越來越稀薄,你也沒有一點點長肉的趨勢。后來你很長一段時間,都不愿意喝大米湯,直到現在,也只愛吃面食,很少碰米飯。6個月脾胃受傷,你開始腹瀉冬天來了,脾胃受到一次次傷害的你越來越瘦弱,一次感冒發燒以后,開始了長達一個多月的腹瀉。一吃完奶,一吹到風,甚至一趴在地上,尿布上立馬出現又稀又黃又酸的便便。每天燒水、洗屁股、換尿不濕,這個循環要上演好多次,你憤怒地提起抗議,每次洗屁股都哭得驚天動地,把身子拱得像一座橋,怎么也不愿意沾水。我更是心煩意亂,查了很多育兒書,有的說一日三四次大便正常,有的說孩子脾虛要補,各說各有理,完全找不到解決方法。最終只能帶你去看了老中醫,開了湯藥服下,總算止瀉了。8-10個月你持續低燒,體重不升反降看你總算不再腹瀉,就帶你去打了疫苗,回來就覺得你腦袋一直熱熱的,想著也許是疫苗反應,就沒多關注。一周后,熱度沒有緩解的意思,然而這次老中醫的藥也收效甚微了。只能橫下心,自己在家養著吧,反正熱度不高,也許有一天就退了。那是我們一起度過的最陰暗、最煎熬的一段日子。那年的冬天陰雨連綿,與我的心情一般無二。你每天都煩躁不安,遇到一點點小事就會大哭不止,睡覺更是困難得很,白天怎么也不肯睡到小床上,一定要我抱著才肯閉上眼睛,稍微調整坐姿,你就會驚醒過來,大聲哭喊著宣告自己的沮喪和無助。后來外婆為了你能睡得安穩,從寒冬到初春,每天把你包裹得像粽子一般,抱著你去公園小睡,上下午各一次,風雨無阻。晚上夜奶頻繁,你的爸爸為了我能睡得稍好些,讓我把你的口糧先按時泵出來,等你夜間需要安慰時一次次喂給你。
輔食添加同樣令人頭痛,相比同月齡的孩子,你吃得很單調,幾乎只有小米湯和白菜蘿卜,為了不讓你吃肉和水果,天天爆發家庭戰爭。而你對于任何食物,似乎都非常感興趣,完全不挑,給什么吃什么,給多少吃多少。奶瓶里哪怕灌了水,也狼吞虎咽地迅速吸完最后一滴,還不忘大喊一聲表示不滿。你到底是沒吃飽還是僅僅只是貪吃?家里分成兩派爭執不休。時間就在全家人的疲憊中一天天地過去,眼看著你越來越瘦,體重自四月齡開始就一直保持14斤,等你滿十個月的時候,體重甚至跌破14斤。那個時候的你,腦袋挺大,四肢很細,洗完澡光溜溜地躺在床上,像是一根筷子插在一只蘋果上,兒保醫生診斷重度營養不良。不忍心看你根根分明的肋骨,真恨不得割幾斤肉給你,雖然我自己也只有皮包骨頭。更令人揪心的是你的低燒,每天我都時不時摸一下你的腦袋,不顧你的奮力掙扎為你測量體溫,但是每天都失望了。你的太陽穴總是熱熱的,手貼上去總感覺你的腦袋深處有種強烈的熱量在慢慢釋放,測出的溫度卻總是不溫不火、不高不低,永遠在37度到37.5度之間徘徊。帶你去驗了三次血,都有輕度的病毒感染,不過按照西醫的標準來看,你的熱度夠不上發燒標準,發熱門診的醫生連藥都沒有開(現在想來幸好沒開),最后一次問診時,醫生建議帶你去看血液科,排除血液病的可能。我懵了。想破腦袋也不明白,生下來如此健康粉嫩指標完美的你、在月子中心能吃能睡第一名的你,怎么就變成現在面黃肌瘦、骨瘦如柴、脾氣暴躁的樣子,甚至被懷疑得了血液病呢?耳邊充斥著各種聲音:吃那么少怎么能長肉呢?營養不良就要多補充營養啊!你們太嬌慣孩子了,抱著睡覺的孩子會發育不良的!天天在公園睡覺會養成壞習慣!養得嬌氣所以不長肉,要放養!可是你到底怎么了?我究竟怎樣做才能讓你好起來?沒有人能夠告訴我。我整夜整夜以淚洗面,瘋狂地看各種育兒書和育兒公眾號,預約各個醫院、各個診所的中西醫專家,期望得到答案。可是除了被要求驗血還有開藥補脾,一無所獲。為什么?西醫帶你去看了、中醫也帶你去看了、抽血抽了好幾回、中藥吃了好幾回、幫你忌口我也做到了、小兒推拿我也學了,為什么還是一點起色也沒有?遇見了好中醫你的人生迎來了轉機轉機來自于朋友推薦的一位中醫,她很年輕。她愛憐地抱著你,耐心地聽我說完前因后果,溫柔地告訴我根本沒有大礙,只要平時注意飲食就好,給你最平常的飯菜,不用忌口,吃得不合適了就餓一餓,慢慢就能養回來。當時腦海里突然跳出曾經看到過的“反饋式喂養”這個詞,回家以后迫不及待地把羊爸爸公眾號里的分類文章都大致看了一遍,報名了AB課,直覺告訴我,也許這一次你能好起來。
通過學習,我確定你不是健康的孩子,你被懷疑血液病,也許根源在于你虛寒的脾胃。由于長期的喂養不當,你脾胃的消化能力已經異常薄弱,吃下去的乳汁和飲食根本無法轉化成身體生長發育需要的營養,反而造成脾胃沉重的負擔,就像一臺超負荷運轉的機器,運轉得越來越慢。得不到休息的脾胃會讓你渾身不適,所以不但胃口差、大便不調,睡覺也會不安穩,長此以往,身體的正氣就被慢慢損耗了,生長發育越來越緩慢。長期的脾胃負擔過重,還會過度耗費你身體里的津液,身體出現局部的熱癥后就會煩躁不安,現在細細想來,這就是你長期低燒的原因吧。脾胃虛寒并非都能靠補益的藥物來治愈,需要長期的正養正治才能解決根本問題。我開始記錄你的飲食和睡眠大便,努力地找規律,不再執拗地給你忌口,也嘗試不去時刻糾結你的體溫。已經快一歲的你,吃過的輔食真的很少,除了大米湯、小米湯和白菜蘿卜之類的蔬菜,都沒嘗過其它食物的滋味。我開始嘗試給你吃厚一點、稠一點的米粥,讓你自己啃一啃饅頭,舔一舔水果,用勺子挖一挖土豆泥,甚至嚼一嚼很小塊的肉。一旦覺得你睡眠大便變差,就馬上調整飲食,吃得簡單清淡。有了漸漸豐富起來的飲食,你開始有點愛吃飯了。作為母乳媽媽,我之前一直只肯吃米飯饅頭和綠葉菜,嘗試也給自己進行反饋式喂養,桌上的飯菜,只要是想吃的,不論葷素都吃一點,吃到感覺飽了就停下來,感覺午飯不消化了,晚上就吃素。近乎偏執的吃素停止后,發現家里的氛圍也好了起來。那位年輕中醫建議給你喝小面湯,可以補充你腸道里快要干涸的津液,既好消化又能夠迅速補充能量,對脾胃虛寒的寶寶是非常理想的飲食。我在公眾號里搜索了做法,每天早上用筷子攪到手軟。喂了一陣子小面湯后,你的大便開始變軟,排便次數也從兩三天一次慢慢縮短到每天都有,居然有一天出現了又黃又軟的奇跡,我捧著尿不濕差點哭了。(小面湯的做法可以參考歷史文章《為什么一定要那么費勁攪小面湯?》。)春天終于來了。11個月你迎來了一次升級換代的高燒立夏的時候,快一歲的你發起了高燒,全身都燙手,緊接著我也乳腺發炎,體溫飆得很高,家人都急壞了。憑著剛學習的關于發燒的知識,我對你的高燒居然很鎮定,摸了你的手腳都溫熱,囑咐外婆給你做了小面湯,放心地喝完湯藥就自己沉沉睡去。兩天后,我們的高燒都退了。之后的你,像是系統升級了一般,你的腦袋不熱了,能在小床上自己睡覺了,抱著你也感覺有一點點沉了,周歲體檢的時候你16斤,雖然遠低于平均水平,但是全家人歡呼雀躍。接下去的一年里,我在羊爸爸平臺學習了更多中醫育兒知識,也踐行于你的養育中。在學習過程中,我悔恨不已,你生下來是如此健康,實在是因為錯誤喂養才一步步發展到現在的地步。我不時地責備自己,如果當時我不給你塞那么多奶粉,讓你自己決定吃多少,如果當時我吸取教訓,遵照你的消化能力給你喂米湯,如果當時不帶著瘦弱無比的你去打預防針......可惜,無法再重來一次。既然是一步步把你養壞了,接下去也要一步步把你養好。
漸漸地,你享受到了品嘗各種食物的快樂,也享受著它們對你身體的滋養,有過幾次感冒,也被蔥豉湯一一擊退(蔥豉湯只適合風寒感冒初期,媽媽們不可盲目套用)。眼看著你一點點長高長肉,作息慢慢規律起來,不再是那個動不動就生病的小嬌兒,鼻梁青筋也漸漸淡去,每天都開開心心的,欣慰又自豪。你并不需要一個因你生病而操碎了心的媽媽記得有一次你感冒后又便秘了,按照以往我肯定又會著急給你推拿或者吃藥,但是通過學習我懂得了,外感的時候,氣血都去了體表抵抗邪氣,中焦虛弱一點也是正常的,只要注意飲食清淡好消化,不給脾胃增加負擔,等外邪祛除了,大便自然會恢復正常。于是我耐心觀察了幾天,果然如此。你不需要一個因你生病而操碎了心的媽媽,我發現只要我的心夠安定,你的自愈能力就能不受干擾地啟動起來,很多時候,反而是我做得太多了。其實你的需要很簡單,糧食、蔬菜、一點點肉,親親、抱抱、想睡就睡,陽光、小草、奔奔走走,再新奇的玩具也比不上廚房里的炒菜鍋。你也遠比我勇敢,那段艱難的日子里,身體再不適,也無法打消你探索新世界的好奇心,我陰郁的心情會暫時融化在你天真的笑臉里。對不起,在你出生之前,我連一本育兒書都沒看過,甚至根本沒有想過該怎么喂養你、照顧你;而你出生后,在很多養育問題上,我也輕易放棄了作為一個媽媽基于母愛的本能判斷,人云亦云,育兒路上踩坑無數。好在你陪我走過來了。我們其實只相識兩年而已,但你和我的關系如此緊密,感謝你讓我學習怎樣去為人母,怎樣去面對生活。媽媽后記啰嗦了一長篇,把孩子一周歲內的病史用流水賬的方式寫下來,是我很久以前就想做的,希望許多處于亞健康孩子的父母們能夠看到。脾胃是后天之本,常見的小兒病都能從脾胃上找到根源,養好孩子的脾胃,只有父母從日常生活著手才能做到。養護脾胃,最重要的是注意喂養,建議父母們都要學習反饋式喂養,不論是大孩子還是吃奶的小嬰兒,都需要父母觀察孩子的消化能力來提供飲食。食物的種類、量的多少,都要觀察孩子吃下去以后的狀態,比如大便的性狀氣味是否有改變、小便有沒有臊味、睡眠是否變得不安穩了、有沒有口氣或者眼屎等等,最好每天都記錄下來,根據孩子的情況慢慢摸索,就能找到適合孩子的飲食。不過,反饋式喂養不等同于忌口,生病時忌口肉蛋奶零食水果,是為了讓脾胃休息,身體恢復比較快,但長期忌口是不可取的。孩子生病時,媽媽平和的心情是孩子最好的“藥”。媽媽如果平時多學習中醫育兒的知識,就會對小兒常見病如感冒、發燒、腹瀉、便秘等有一定的認知,在孩子生病時就會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斷,不容易慌亂。其實大多數時候只要作一些簡單的護理、給孩子清淡的飲食、必要的話經過辨證后服用一些中成藥,再觀察幾天,孩子的病自然會好。如果媽媽的心情很焦慮,甚至給孩子過度治療,會適得其反。最后,請媽媽們一定要注意關注自己的身心,多做讓自己愉悅的事情,媽媽好了,孩子自然會養得好。作者簡介:徐令瑤,中醫粉,羊爸爸粉絲,中級班志愿者。相關閱讀征文:寫出你的故事。故事 | 孩子:等到你,我們用了十年故事 | 吃不飽的難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