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5種真正的「月子病」才最應該被關注!

圖片: iconfinder.com |設計: Fran Solo |責任編輯: 偶成

原創文章,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商務合作敬請聯系:business_6team@163.com

導言

不知道是不是在婦產科待太久的原因,作為一名購物小白,妖塔慢慢地喜歡上了在各個代購群里潛水,一方面看看現在大家都流行買什么,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能夠發現一些個打著「治病」旗號的「神藥」。

這不,前不久就看到了兩個這樣的廣告:

-xx足貼,排濕寒,尤其是怕冷、痛經、月經不調,特別針對月子病。

-xx洗發水,增進頭皮血液循環,祛寒,活經通脈,產后月子里洗發可預防月子病。

只是廣告也就罷了,誰想群里跟風購買的人還真不少。為了繼續做好「潛伏」工作,妖塔當時并未發聲,但回想起數個被「月子」陋習奪取鮮活生命的案例,作為有溫度的科普愛好者,妖塔認為有必要把大家帶出傳統「月子病」的深坑。

陳舊的「月子病」觀念

得益于婦產科醫生這份職業,妖塔有很多機會可以跟老年人聊天。在詢問病史的過程中,經常聽到她們說自己生完孩子以后因為沒有好的生活條件,不得不在月子里就操持家務,甚至下地干活,沒能好好「坐月子」,導致落下了腰腿疼、關節疼、頭疼等「月子病」的病根。

相信很多年輕女性通過學習科普知識,已經或多或少有所了解,這些「月子病」往往是因為孕期激素水平改變,導致韌帶關節松弛,同時產后沒能徹底恢復且操勞過度所致,與月子里吹空調、洗頭、不裹頭等生活習慣并沒有直接的關聯。

當然,這并不意味著產后就可以隨心所欲。

因此,在與老人叫板、摒棄錯誤習俗的同時,我們必須了解,到底哪些是真正需要擔心的「月子病」。

真正需要擔心的「月子病」

01:產褥感染

在這里我們先來區分兩個概念,一個是產褥感染,主要指分娩及產后生殖道遭受病原體入侵而導致的局部或全身感染;另一個是產褥病率,指導致產后發熱(產后24小時至產后10天內,每天測體溫4次,間隔4小時,有2次體溫≥38℃)的原因,以產褥感染為主,也包括上呼吸道感染、乳腺炎、泌尿系感染、血栓性靜脈炎等。

之所以把產褥感染放在第一個來說,緣于它是導致孕產婦死亡的四大原因之一,必須引起重視。

產褥感染發生的原因很多,如孕期機體免疫力、抵抗力降低,營養不良,胎膜早破,產科手術,產程延長,產前產后出血,多次宮頸檢查等,都會導致外源性病菌入侵或內源性條件致使病菌繁殖,從而誘發局部或全身感染。

它的主要表現是發熱、疼痛和惡露異常。一旦出現此類癥狀,一定要及時前往醫院就診,醫生會根據病原體的培養和藥敏試驗結果,選擇適當的抗生素抗感染治療。

妖塔提示:

產后24小時內體溫會略有升高,可能與產程延長、過度疲勞或手術后吸收熱有關,但一般不超過38℃;產后3天~4天如果出現發熱(37.8℃~39℃),同時伴有乳房血管充盈、乳房脹大,那么可能是泌乳熱。排除其他疾病導致的發熱后,可先排空乳房,持續觀察4小時~16小時。

02:產后尿潴留

造成產后尿潴留的原因主要有三個:

① 是孕期逐漸增大的子宮對膀胱形成一定的壓迫,分娩后膀胱突然失去了壓迫,導致過度充盈;

② 是產后宮縮的疼痛、順產會陰傷口的疼痛或是剖宮產傷口的疼痛,導致因害怕疼痛而不敢用力小便,造成尿潴留;

③ 是產后有可能需要躺著小便,很不適應,造成排尿困難。

對于產婦,特別是陰道分娩的產婦,一般要求產后2小時~4小時自己能痛快地排尿。如果排得很少或者很費力,就需要考慮發生尿潴留的可能性。一經證實,便應導尿或者打針,幫助膀胱肌肉休息或收縮,從而促進膀胱功能的恢復。

尿潴留是很常見的產后并發癥,由于膀胱肌肉、神經的麻痹,產婦本人往往察覺不到,如果不加以重視,膀胱有可能破裂。

因此,請記住:產后多喝水,勤排尿,當醫生建議插尿管的時候,千萬不要和她(他)對著干。

03:產褥中暑

「產后捂月子導致中暑,甚至喪命」,這類新聞相信大家已經看過很多,這樣的悲劇之所以會發生,往往是因為受到舊風俗的影響——產后關門窗、包頭、蓋厚厚的被子等。這些「風俗」都有可能導致產婦因高溫環境無法及時排出體內余熱,引起中樞性體溫調節功能障礙,發生急性熱病,也就是產褥中暑。

產褥中暑的初期表現有口渴、多汗、心悸、惡心、胸悶、四肢無力等,隨之而來的就是發熱。

預防產褥中暑的辦法其實很簡單:堅決拒絕舊風俗,保持室內通風,避免溫度過高,衣著寬松、透氣,只要注意避免感冒,不僅可以洗澡、洗頭,還可以吹空調。

04:乳腺炎

妖塔認為哺乳期最疼之一非乳腺炎莫屬,急性乳腺炎的表現往往很典型——紅、腫、熱、痛。乳房腫脹疼痛,誰要敢碰,絕對是「老娘要跟你拼命」。

乳房表面的皮膚發紅、發熱,有的時候甚至全身發熱,這主要是由于乳頭破裂、細菌入侵、乳汁淤積等原因造成的。一旦發生,最好盡早前往醫院就診,避免發展為膿腫,到時候處理起來會更加棘手。

05:晚期產后出血

大家或多或少都聽說過「產后出血」,指的是在產后24小時內的出血。對于晚期產后出血,或許還比較陌生,它指分娩24小時以后,在產褥期內發生的大量出血,一般好發生在產后1周~2周。

最常見的原因有胎盤胎膜殘留、蛻膜殘留、子宮胎盤附著面復舊不全、剖宮產子宮切口裂開等等。產后出血的量往往較多,與惡露相比有明顯的區別。因此,出現與惡露量不相符的陰道出血時,需要及時就診。

其實早在那篇「誰來陪你坐月子?」(

轉載注明出處:http://www.jinanhaoyisheng.com/muying/view-174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