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賬號的老讀者應該知道,這里推送過很多醫學科普,包括常見病護理、兒童用藥知識等。
這些內容讓很多讀者建立了正確的健康觀念,了解了很多醫學知識,覺得很受益。 但也常看到讀者留言說,家長懂有什么用,開藥的是醫生,醫生開藥又不能不吃,也不能質疑,為什么不去科普醫生?
一篇文章推送出去,除了已經被拉黑的人,并不能限制誰來看,家長可以看,醫生們當然也可以看。但相對而言,醫生已經有專業知識,對專業知識濃度要求更高,知識來源也有很多,通常也不需要看這些科普。
而且對醫生來說,專業知識本身是自己的工作技能的一部分,專業和服務標準本身是靠教育、培訓以及質控來完成的,而不應該是靠“科普”,醫生參加工作后,醫院通常也都有繼續教育制度。
那為什么還是有那么多醫生亂開藥呢?原因很復雜,我在之前這篇文章里也有寫過。 為什么醫生科普的那種醫療,在醫院里很難體驗到?
除了醫療環境問題,我們的醫學教育,包括醫學院校的教育以及醫生工作后的繼續教育,我覺得還是有很多可改進的,比如灌輸式的教育偏多,思維訓練偏少。而且醫學教材、臨床指南不嚴謹等問題,讓教育的源頭就受到污染,也誤導了很多醫生。
不可否認的一點,目前高質量的醫學期刊基本都是英文期刊,醫生們想要獲取更及時、更可靠的醫學知識,是需要去靠閱讀英文期刊、指南來實現的,但語言對很多醫生也是一個很大的障礙。
因此,怡禾今年也開設了一個面向醫務人員的賬號「怡禾循證」,主要是由怡禾平臺上的醫生遴選一些實用,同時又有專業水準的專業資料,包括指南進行翻譯,把靠譜的信息傳遞給醫生們參考,以下就是目前已經翻譯過的文章。
ADA/CDA指南:兒童含氟牙膏的使用建議
CDC:不同人群的流感抗病毒治療
NICE指南:蜂窩織炎和丹毒的治療要點
NICE指南:住院兒童和青少年的靜脈輸液治療的實施重點
CDC:不同人群的HPV疫苗的接種方案
如何診斷兒童和青少年的焦慮和抑郁癥?
電話指導和短信指導對6月齡和12月齡嬰兒的喂養行為、“俯趴時間”和看電子屏幕時間的影響
疑似或確診COVID-19的母嬰出院后的母乳喂養指南(AAP最新指南)
而且我相信,除了上面這些文章,日常我們推送的那些科普文章,改變的也不僅僅是家長,被改變觀念的醫生也不少,我所知道的怡禾上就有不少醫生是因為關注這個賬號建立了循證意識,然后讓自己的思維發生了巨大的改變。
所以我們并不是不對醫生“科普”,而是也在盡力為醫生提供有用的信息支持,幫助醫生做知識更新,因為我們知道一個醫護人員每提高一個認知,就可以讓成千上百的患者受益,所以我們覺得「怡禾循證」這個賬號很有意義,如果你是醫護人員,通過下面二維碼可關注,也歡迎推薦給同事、同學。
但讓醫生的診療更正規,這是一個非常龐大的系統工作,從教育到醫療行業,都有非常多的工作需要做,我們做的這一點點事,連杯水車薪都算不上,但做總比不做要強。
怡禾能做這件事,離不開參與翻譯、審校的醫生們的支持,也離不開怡禾的每一個用戶的支持,因為大家在使用怡禾的咨詢、聽怡禾課程就是在支持怡禾的運營,也讓我們能拿出一些資源去做這件事。消費就是在為自己想要的世界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