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遇到過腎虛的問題,并采取了補腎的方法,但效果還是不明顯,那么您需要警惕了,這可能是一種“頑固性”腎虛。針對頑固性腎虛,專家帶來了一種特殊的補腎方法——“1+1>2補腎法”,可以大大提升補腎效果。那這種方法具體是什么呢?
張寧主任師從母親聶惠民教授,聶老是首都國醫名師、國家級名老中醫,今年已經85歲了,聶老從事《傷寒論》的教學、科研和臨床工作50余年,今天節目中講到的“1+1>2補腎法”就和聶老的臨床經驗頗有淵源,那么,這種特殊的補腎法,它的臨床效果究竟如何呢?
“1+1>2”的補腎法其實就是合方補腎法,合方是將兩首或兩首以上固有的方劑合在一起組成新方劑,有揚長避短、功效累加、產生新效的優勢。
肝腎陰虛、脾腎陽虛、腎虛邪實是腎虛的三種常見證型,這三種腎虛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它們都屬于頑固性腎虛,用常規補腎方法效果不明顯,這時候就可以用“1+1>2”的補腎法。
有三高問題的人最應當警惕的是肝腎陰虛。肝腎陰虛會導致血壓波動,會讓血液變黏稠,血脂異常,加速糖尿病腎病的到來。
肝腎陰虛的表現:頭暈目眩、胸脅隱痛、兩目干澀、耳鳴腦鳴、腰膝酸軟、失眠多夢、口干咽干、五心煩熱、低熱顴紅等。
針對肝腎陰虛的問題,張主任就經常采用“1+1>2”的合方補腎方法來治療。
一貫煎+知柏或杞菊地黃丸一貫煎:補肝陰、養肝血、疏肝氣。
知柏地黃丸:加了知母和黃柏,在滋補腎陰的同時,還能清火。
杞菊地黃丸:加了枸杞和菊花,在滋補腎陰的同時,還可以緩解眼睛干澀。
如果是在肝腎陰虛的情況下有肝陽偏亢、肝火妄動、虛陽上浮的情況,用知柏地黃丸加一貫煎比較好;如果是在肝腎陰虛的情況下,有頭暈、雙目干澀等情況,用杞菊地黃丸加一貫煎比較好。這樣合方可以起到“1+1>2”的效果。
專家提醒:藥方使用,謹遵醫囑,不可自行在家使用。
如果我們只是單純的肝腎陰虛,在家可以使用聶老推薦的一個茶飲方——參杞菊花茶進行調理。
85歲聶老推薦的補腎茶飲方生地黃15克:滋補腎陰
枸杞子20克:補腎陰腎陽
西洋參10克:益氣養陰
菊花5克:清肝明目
【用法】煮水代茶飲即可。
適合三高人群,偶爾有些頭暈、眼睛干澀、身體乏力時調理使用,但這個是調理方不是治病方,有三高問題首先需要遵醫囑治療。
除了肝腎陰虛以外,還有一種腎虛臨床也常見,它就是脾腎陽虛。
腎中的元陽又稱真陽,是人體生命活動力的源泉,對人體各臟腑的生理活動有溫煦與推動作用。而脾是后天之本,把吃進來的食物轉化為營養,輸送到全身,這個過程需要脾陽來完成。
如果一個人腎陽不足,脾陽也不足,它就沒有辦法獲得足夠的的營養物質,更沒有辦法給其它臟腑提供溫煦的力量,這種腎虛可以說是比較嚴重的腎陽虛。
脾陽虛表現:大便溏薄、食少便溏、胃脘冷痛
腎陽虛表現:夜尿增多、腰膝酸冷
陽虛表現:精神不振、畏寒肢冷、面色蒼白
針對脾腎陽虛的人群,張主任也帶來“1+1>2”的合方補腎法。
真武湯+理中湯真武湯:茯苓、白芍、白術、生姜、附子,這是補腎壯陽代表方。
理中湯:人參、干姜、白術、炙甘草,這是溫陽健脾第一方。
這兩個方子,一個以溫腎陽為主,一個以溫脾陽為主,合起來就是脾腎陽虛同治,同時還能起到利水的作用。
專家提醒:藥方使用,謹遵醫囑,不可自行在家使用。
如果是在家日常調理,張主任帶來了食療方——補腎的鯽魚湯,也是腎病科臨床中經常用的食療方,可以溫補腎陽,為腎病患者補充蛋白。
補腎食療方
【食材】鯽魚一尾、茯苓20克、干姜10克、黃芪10克、白術10克
鯽魚可以補充蛋白質,黃芪補氣,茯苓和白術健脾,干姜溫陽。
【做法】先將藥材泡軟,再放入魚肚中,一同蒸熟,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進行調味去腥。
【適宜人群】有脾腎陽虛癥狀的人群或者出現低蛋白血癥的,都可以用這個魚來日常調理。
▼點擊視頻,看專家詳解
還有一種腎虛,慢病久病人群最容易出現,就是腎虛邪實。
如果是肝腎陰虛和脾腎陽虛都有,不及時干預,發展到最后就會變成陰陽兩虛,此時濁毒、水濕、瘀血也會隨之而生,這些就是邪實。
這類患者的病情往往已經很很嚴重了,比如尿毒癥患者,此時就需要嚴格在醫生的指導下治療。
因此,我們一定要在腎病還處于肝腎陰虛或者脾腎陽虛早期的時候,就提高警惕,防止疾病進一步發展,避免腎病快速地走到邪實這一階段。
中醫認為,腎開竅于耳,
通過對耳朵的按摩,
也具有一定的補腎填精效果!
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套補腎護耳操,
每天動動耳朵就能養護腎臟
掃描或長按下方二維碼
進入健康談微信公眾號
在健康談回復關鍵詞“護耳操”
觀看詳細的動作演示!
↓↓↓
專家出診信息
張 寧
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
周一、周二、周四上午
備注:突發原因導致門診時間、出診地點、門診類型(普通、專家或特需門診)、掛號費用的改變,請以醫院當日公布為準。
歷史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