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高居惡性腫瘤死亡率首位,看湘雅醫院如何

眾所周知,肺癌連續多年占據我國惡性腫瘤發病率和死亡率首位,嚴重威脅著人類的健康。腫瘤的確診需要多科室的協作,其中,由病理科承擔的病理診斷是腫瘤疾病確診的金標準,因此病理科在腫瘤確診的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實際診療流程中,從臨床科室獲取標本到病理科明確病理診斷往往需要很長時間,這種等待對于患者來說不僅是一種煎熬,也會拖延寶貴的治療時間。

那么,優化診療流程,尋找快速確診手段,協助臨床制定治療方案,為患者爭取寶貴的時間,成為目前亟需解決的問題。為此,我們采訪了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病理科分子病理診斷中心主任肖德勝老師,肖老師向我們介紹了湘雅醫院病理科為實現肺癌患者快速確診所做的工作。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病理科:

湘雅醫院病理科隨“百年湘雅”的誕生而成立,承擔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的病理學教學、科研和湘雅醫院臨床病理診斷三大任務。湘雅醫院病理科是國家級重點學科、國家級臨床重點專科、國家級精品課程及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國家級教學團隊和衛生部臨床病理醫師培訓基地。除了常規病理檢測等臨床診斷手段外,病理科還設置了湖南省唯一的分子病理診斷中心,常規開展原位雜交、熒光原位雜交、熒光定量PCR、Sanger測序及二代測序項目,高效準確地為臨床提供腫瘤個體化用藥靶點、療效監測、預后判斷和腫瘤遺傳易感基因檢測服務。為減少患者奔波,節省診斷時間,實現規范化診斷,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病理科于2016年為肺癌診斷開通了一條“綠色通道”,可以實現樣本接收24小時內完成標本處理、組織包埋和病理診斷整個流程。實際上,對于患者和家屬而言,很難理解拿到一份病理診斷報告為何需要如此漫長的等待,那么我們先簡單了解一下出具一份病理診斷報告的具體流程:見下圖一。

圖一:病理科標準診斷流程圖為優化上述流程,湘雅醫院病理科成立了呼吸系統疾病亞專科,開通了肺癌診斷的“綠色通道”(見下圖二),及時處理送檢標本,實現單獨編號,專人取材、固定、包埋、切片、染色、出片,亞專科閱片,在24小時內出具診斷報告。該綠色通道從患者掛號、初診、取材、病理診斷等環節提供快速便捷服務,最快可縮短7天的確診時間,不僅節約患者時間,減少開支,還可幫助臨床醫生快速獲得規范化、一體化的病理診斷報告,縮短平均住院日,提高院內周轉效率。除此之外,對于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在初步診斷出來后,科室會及時反饋臨床,由臨床醫生與患者溝通,同時進行分子靶向基因檢測與免疫組織化學檢測。由于穿刺活檢獲得的組織往往非常小,組織在進行基因檢測前需要進行HE染色、免疫組化或特殊染色等多項檢測,一部分患者的標本在完成這些檢測后已無余留組織再進行基因檢測。科室采用基因檢測與免疫組化同檢可以將兩項檢測同時切片,減少修片時組織的損耗,節約組織樣本,并且可以為患者節約1-2天的基因狀態確認時間。

圖二:“綠色通道”示意圖為了達到使用最少的標本滿足多基因檢測需求的目的,病理科分子診斷室引進了艾德生物醫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5種基因突變檢測試劑盒(國械注準20183401043),該試劑盒有以下幾點核心優勢:1.一條12聯管涵蓋指南推薦肺癌一線必檢核心驅動基因,可一次性檢測EGFR/ALK/ROS1/BRAF/RET/MET/HER2/KRAS等NCCN指南推薦基因。2.搭配艾德的FFPE DNA/RNA共提取試劑盒(閩廈械備20150082號),僅需5-10張切片,一份標本即可完成RNA和DNA的提取,標本用量省,特別適用于小標本。3.試劑盒基于PCR平臺,操作簡便,6.5小時檢測時間即可一次性獲得10個肺癌核心靶基因信息,可在24小時內出具分子檢測報告,為患者節省檢測時間。 相較于未優化的病理診斷流程,“綠色通道”大大縮短了取材、診斷及分子檢測的時間,然而標本規范化前處理流程并沒有因此大打折扣,整個前處理流程嚴格按照標準操作程序進行,既保障了標本的質量,又為后續的免疫組化、原位雜交、PCR及測序等檢測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現以PCR分子檢測為例,介紹下科室標本前處理及組織樣本的質量控制標準流程(下圖三):

圖三:PCR分子檢測質控標準流程肺癌活檢的“綠色通道”自開通以來,大大造福了廣大患者,極大地縮短了患者活檢到病理診斷和基因狀態確診的時間,助力臨床醫師可以第一時間為患者制定治療方案。通過“綠色通道”,從病理科收到標本到分子檢測報告最快2個工作日可以完成,為患者的治療爭取了寶貴的時間!國家抗疫期間,中南大學湘雅醫院院長親自帶隊支援湖北,留守長沙的醫護人員克服人員短缺等種種困難,堅守工作崗位,維持“綠色通道”的一路暢通。編輯:Bling 審校:Rose

轉載注明出處:http://www.jinanhaoyisheng.com/yangshengchangshi/view-180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