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在五行中屬土,在五臟陰陽中屬陰中之至陰。脾主運化,統血,升清,輸布水谷精微,為“氣血生化之源”。
簡單來說,脾虛是中醫學術語,泛指因脾氣虛損引起的一系列脾臟生理功能失常的病理現象及病證。包括脾氣虛、脾陽虛、中氣下陷、脾不統血等。通常由于飲食失調、勞逸失度或久病體虛所引起。脾的主要作用有運化食物中的營養物質、輸布水液和統攝血液。因此,一旦脾虛就會影響機體的正常運化,久而久之會造成營養不良、引起外邪入侵,造成機體一系列不適癥狀。
6個癥狀可能是脾虛引起的
大便黏膩
脾負責體內的水濕運化,如果脾虛,身體內的水分運化失調,水分駐留,引起大便黏膩,也是濕氣重的表現之一,而濕氣重大多是引起脾虛。
手腳冰涼
有些人手腳經常呼出冰涼的狀態,可能也跟脾虛有關,因為脾虛易生寒。
身體肥胖
肥胖的人,多都是由于身體虛弱引起的。脾虛導致濕氣增多,濕氣注入皮下脂肪,使身體的新陳代謝速率減慢,能量的消耗變慢,容易堆積在體內引起肥胖。
貧血
女生脾虛容易出現貧血,因為脾負責水谷運化,與吸收營養有關,營養吸收不好,容易引起貧血。
胸悶氣短
脾虛嚴重時,會影響肺,即中醫上說的脾氣一虛,肺氣先絕。清晨起床覺得胸悶氣短、頭暈腦漲,可能是脾虛引起的。
舌苔黃膩
舌頭是最容易反應人脾胃健康情況的。一般來說,健康的人舌頭表面應該是紅色,舌面有一層輕薄淡白的舌苔。但如果脾胃出現問題,舌苔會白厚粗糙,厚且發黃發膩。
教你幾招調理脾虛
科學飲食
脾虛的人一定要按時按點的吃飯,要少吃冷飲、冰棒、冰淇凌等食物,寒性的食物,如苦瓜、香蕉等。盡量吃一些補脾益氣的食物,比如小米、山藥、牛肉、紅棗。同時飲食要清淡,不吃辛辣刺激、油膩的食物。
適當運動
脾虛消化不好的人,除了飲食上注意外,也應該注意要定期的鍛煉,鍛煉除了能幫助消化外,還可以增強體質,促進代謝,幫助改善脾胃功能。
中藥調理
對于脾虛比較明顯的,要健脾益氣、助運化濕,可以適當選用具有補脾益氣作用的中藥或中成藥進行調理,最好到醫院找中醫進行專業的調理。
脾虛的宜忌食物
宜食食物具有補脾益氣、醒脾開胃消食的食品,如粳米、秈米、鍋巴、薏米、熟藕、粟子、山藥、扁豆、豇豆、牛肉、雞肉、兔肉、牛肚、豬肚、桂魚、葡萄、紅棗、胡蘿卜、馬鈴薯、香菇等。
忌食食物性質寒涼,易損傷脾氣的食品,如苦瓜、黃瓜、冬瓜、茄子、空心菜、芹菜、莧菜、茭白、萵筍、金針菜、柿子、香蕉、枇杷、梨、西瓜、綠豆、豆腐、莜麥等;味厚滋膩,容易阻礙脾氣運化功能的食品,如鴨肉、豬肉、甲魚肉、牡蠣肉、牛奶、芝麻等;利氣消積,容易耗傷脾氣的食品,如蕎麥、山楂、蘿卜、香菜等。
健脾祛濕喝這道湯
推薦人群:用于脾虛氣弱、脘腹脹滿、濕重困身等人群。
材料:胡蘿卜100g、茯苓30g、扁豆30g、陳皮3g、香菜5g、瘦肉200g(2~3人量)。
烹調方法:將以上藥食材清洗干凈,其中茯苓、扁豆稍加浸泡,胡蘿卜切大件,瘦肉切中件;在鍋內放入清水1500ml,先放胡蘿卜、茯苓、扁豆、陳皮和瘦肉,大火滾沸后改用中小火煲約1小時,最后加入香菜,煮沸一分鐘,調味即可食用。
脾胃是人體納運食物及化生氣血最重要的臟腑,對脾胃病患者來說,食療亦不可缺少,但必須根據病人平素的體質和病情不同來選擇飲食,即所謂“辨證施食”。
欲看更多精華文章,
掃描識別下方二維碼關注我吧
民間偏方大全
父母第一課
結束語:大量讀者還沒養成點贊的習慣,如果認可這篇文章,希望大家閱讀后在右下邊“在看“處點個贊,以示鼓勵!每天堅持原創是一種信仰,專注是一種態度,希望能和大家天天在一起。